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使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DTI -PW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 6例心绞痛患者均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肌各节段及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测量收缩期(S)、舒张早期(E)、舒张晚期(A)峰值速度(V )及时间速度积分(TI) ,计算内外膜峰值速度差(ΔV)、内外膜峰值速度阶差(MVG)和E/A比值,测量等容收缩期(IVC)、等容舒张期(IVR )心肌运动速度频谱持续时间。结果 术前室壁基段、中段及二尖瓣环的S峰值V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S峰值的TI、E峰值的V及TI明显低于正常组,E/A比值下降;ΔV减低,MVG显著降低;IVC、IVR时限延长。术后室壁及二尖瓣环S、E峰值V及TI较术前提高,但仍低于正常,MVG增加(P <0 .0 1或0 .0 5 )。结论 DTI -PW参数能实时、早期、准确、反复、定量地分析左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和收缩功能,从而为判断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提供一个新的无创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左心室纵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应变成像模式下 ,对 18例HCM患者和 17例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不同水平心肌节段在长轴方向上的应变曲线进行分析 ,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HCM组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室壁节段 (P <0 .0 5 ) ;室间隔中段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分别与室间隔厚度以及IVS/PW比值具有相关性 (r1=0 .76 2 ,r2 =0 .6 70 ,P <0 .0 1)。结论 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且左室形态学异常与局部心肌功能的异常具有相关性 ;应变成像能够定性、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径向应变(RS)峰值。方法 5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获得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高频二维动态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将左室短轴3个水平心肌等分为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超声STI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RS峰值。结果①正常人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各节段(P<0.05),各水平间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相比,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均>心尖水平(P<0.05),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整体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乳头肌>二尖瓣>心尖水平(P<0.05)。③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心外膜下层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STI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为测定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肌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径向应变(RS)峰值.方法 5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获得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高频二维动态图像,使用Qlab 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将左室短轴3个水平心肌等分为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超声STI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RS峰值.结果 ①正常人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各节段(P<0.05),各水平间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相比,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均>心尖水平(P<0.05),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整体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乳头肌>二尖瓣>心尖水平(P<0.05).③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心外膜下层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STI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为测定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肌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以TDI技术检测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前叶瓣环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以M型超声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射血分数(EF),计算Sm与EF的相关性。结果Sm与EF呈正相关(P〈0.01)。结论TDI技术测量Sm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较EF更敏感、更快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心肌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本院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TAVR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采集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记录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ESD)、室间隔(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口前向峰值流速(AVmax)、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AVPGmax)、主动脉瓣口面积(ASA)、舒张早期二尖瓣环侧壁峰值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瓣环侧壁峰值速度比值(E/e’)。采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得左房及左室应变,包括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应变(LASct)、心内膜层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endo)、中层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mid)、心外膜层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epi)以及心内膜层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endo)、中层心肌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mid)、心外膜层心肌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不同模式和血流频谱多普勒评价正常人心房收缩功能的特点及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8名健康者的心腔四腔切面房室瓣环水平和心房壁中份水平,采用TDI脉冲频谱模式和速度曲线模式分别测定心房收缩期左心房侧壁、室间隔/房间隔和右心房侧壁运动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速度,采用血流频谱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和三尖瓣心房收缩A峰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速度,对比分析上述参数,并对不同方法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I两种模式均显示,在房室瓣环及心房壁中份水平,右心房侧壁收缩峰值速度均明显快于室间隔/房间隔及左心房侧壁(P值均<0.01)。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口心房收缩A峰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较三尖瓣口明显延长(P值均<0.01),A峰速度亦明显增快(P<0.01)。TDI速度曲线显示心房收缩峰值速度均明显快于心房壁中份(P值均<0.01)。TDI脉冲频谱模式房室瓣环水平的左心房侧壁和右心房侧壁心房收缩运动的峰值速度均较TDI速度曲线模式的心房壁中份对应部位明显增快(P值均<0.05),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1)。TDI脉冲频谱模式与TDI速度曲线模式在房室瓣环水平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速度均呈弱相关:二尖瓣环处,两种模式的r值分别为0.52、0.39和0.47(P值均<0.01);三尖瓣环处,两种模式的r值分别为0.37、0.47和0.63 (P值均<0.01)。二尖瓣环处,TDI脉冲频谱模式与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均相关(r=0.77、0.76,P值均<0.01),但收缩峰值速度不相关(P>0.05);三尖瓣环处,两种方法的r值分别为0.59和0.66(P值均<0.01)。结论TDI脉冲频谱模式和速度曲线模式均能简便、快速地评价心房收缩的时间和速度。正常人心房收缩的特点是右心房收缩早于房间隔,左心房最后;右心房收缩速度明显大于左心房,心房收缩速度由下至上呈递减趋势;TDI脉冲频谱模式所测得的心肌运动速度较速度曲线模式高。TDI脉冲频谱模式和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均可用于评价心房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高一群  毕红霞  宋卓 《黑龙江医学》2007,31(12):889-89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肺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项常规参数。应用TDI采集二尖瓣环3个位点的运动频谱,测量各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收缩期位移(D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例组三尖瓣环各位点Sa、Ds、Ea、A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心病患者右室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均较正常人减弱,右室功能降低。TDI可准确、定量、无创地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容量负荷变化对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8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透析量分为3组:透析量〈2000ml(组1)33例,透析量为2000ml~3000ml(组2)30例,透析量〉3000ml(组3)25例,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定3组患者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脉冲型组织多普勒技术(PW-TDI)测量左室二尖瓣环四个位点(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对3组透析前、后各值对比分析。结果组1的TDI各参数透析后无显著改变(P〉0.05),组2、组3患者透析后除Sa外各参数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 TDI技术评价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时,当透析量较少时其结果较可靠,但随透析量增大则可能受容量负荷的影响。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a对容量负荷的变化无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冠心病病人左心室长轴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48例,应用TDI技术获得二尖瓣环沿左心室长轴的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及收缩前期时间(PCTM),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EM),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EM/AM比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M和DS显著减小(t=2.78、9.61,P<0.01);PCTM显著增加(t=2.49,P<0.05);EM显著减小(t=5.45,P<0.01);EM/AM比值显著减小(t=4.94,P<0.01);冠心病病人SM和DS与EF、EM呈明显正相关(r=0.58~0.72,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左心室长轴功能受损,TDI技术为准确评价左心室长轴功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结合研究冠心病虱的左室舒张功能(LVDF)。方法: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心病患和79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舒张早、晚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最大速度(Vmax)时间速度积分(TVI),同时用TDI技术检测左室外侧壁心肌收缩、舒张期运动频谱的Vmax和TVI,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技术所检测的正常人舒张早期峰的Vmax和TVI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舒张晚期峰的Vmax和TVI逐渐增高,冠心病患的数据变化与年龄关系不明显,主要与其心肌的病理变化程度有关,当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出现“假性正常”、无法准确判断LVDF时,TDI技术的敏感性较高,它还可按检查的设计任意测量某一部位的心肌运动。结论:用血流多普勒频谱判断LVDF在一般情况下简单、方便。TDI技术可同时对左室收缩、舒张功能进行全面判断。  相似文献   

12.
任瑞芳  孟星星  李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0):1165-1167,F000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PW)、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联合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心功能。方法:选取3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PW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及A峰。并计算E/A比值。通过三尖瓣上返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用TDI于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Em。测量右室侧壁处等容时间(ICT)、舒张时间(IRT)和射血时间(ET),计算心脏运动指数(MPI)。所有测值均进行肺心病组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肺心病组患者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下降,肺动脉收缩压增高。②肺心病患者右室侧壁处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Em/Am)比值减低。③肺心病患者右室肌等容时间(ICT+IRT)延长,射血时间(ET)缩短,心脏运动指数(MPI)增加。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W及TDI技术通过检测三尖瓣返流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还可以通过舒张期三尖瓣下血流频谱,TDI技术对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肌运动、心肌运动指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在评价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中的价值。方法: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组(EFE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1例。应用常规二维超声观察心室壁运动的幅度及心内膜回声强度变化,同时获取以下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心内膜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及等容舒张时间(IVRT)。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获取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环侧壁缘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及舒张早晚期速度比值(Ve/Va)。结果:EFE患儿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LVED、LAED及IVRT不同程度增大,LVEF、LVFS、E、Ve及Va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峰呈下降趋势,Ve/Va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客观显示EFE心腔大小变化,心内膜厚度及瓣膜室壁活动情况,PW-TDI可较准确反映左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两者结合应用评价EFE较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左心室局部与整体舒缩功能。方法:采用DTI技术测量HCM患者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中段以及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和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DTI速度峰值(Sm1~4、Em1~4、Am1~4),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HCM患者室间隔和侧壁中段以及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和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收缩期Sm1~4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舒张早期Em1~4明显低于正常,舒张晚期Am1~4明显高于正常,Em1~4/Am1~4明显减低;在正常人中,Em1/Am1和Em2/Am2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M患者Em1/Am1明显低于Em2/Am2(P<0.05),且该组患者室间隔厚度明显大于侧壁厚度(2.36±0.50)cmvs(1.20±0.23)cm,P<0.05。结论:DTI技术测量的室壁运动速度可早期而准确反映HCM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为左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脉冲组织多普勒(pulsed wave tissue Doppler imaging,PW-TDI)技术对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测量30例正常人和40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左心房射血分数(LAF)、左心房射血力(AEF),利用PW-TDI技术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心房收缩期主动脉瓣环基底段的心肌组织运动速度(A'),比较正常人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组与对照组比较,AEF、LAF、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TDI测量心房收缩期主动脉瓣环基底段心肌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心房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左心房收缩功能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2例CABG病人,应用超声心动图D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记录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e)、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结果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Vs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5.91,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Ve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10.91,P〈0.01),Va在手术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t=0.94,P〉0.05),Ve/Va比值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7.78,P〈0.01)。V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ABG术后由于血运重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能够反映CABG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CONTRACTIONandrelaxationoftheleftventr-iclealongthelongaxisplaysanimportantroleincardiacfunction.12Shortingoftheleftventriclealongthelongaxisisreflectedbymitralannulusmotion.SeveralM-modeand2-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icmethodshavebeendevelopedtocharac-Cterizetheannularmotion.34Howevertheycannotassesstheregionalmyocardialfunction.RecentdevelopmentofanewtechniquerequiringDopplertissueimagingDTItoanalyzemyocardialvelo-citiesopensupnewdimensionstoassesscardiacfunc-tion.Dopplertissueimag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室壁运动的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M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对51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方向心肌运动速度跨壁梯度(MVGm)及心内外膜运动峰值速度(Vend、Vepi)进行检测,并比较PTCA治疗前、后MVGm、Vend、Vep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MVGm、Vend、Vepi明显减小(P<0.01);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比较,室壁运动恢复节段MVGm、Vend、Vepi均明量增高(P<0.01),室壁运动未恢复节段MVGm、Vend、Vepi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M型DTI可定量检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评价PTCA前、后室壁运动改善情况,为冠心病的检测及PTCA治疗部效判断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异常.方法: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3例(其中室间隔肥厚52例,心尖肥厚16例及对称性肥厚15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各组室间隔和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位移(S)、达峰值应变的时间(Tε),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ε与相应节段心肌肥厚的部位相关,如心尖肥厚组心尖部应变值降低;对称性肥厚组室间隔、侧壁均降低;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应变显著降低.ε与心肌肥厚的程度有相关性.Vs、S与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各种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的T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评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