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现状及其干预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近10年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结果: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问题严峻,意外伤害呈现年龄阶段性,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要的伤害原因,干预策略主要有教育干预、社区干预和法制强化。结论:社会各学科、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干预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实施"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率,改善儿童生存质量。方法选择伤害发生率比较高的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作为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点,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伤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伤害发生率由8.36%下降至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比较,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控制儿童伤害发生,为深圳市社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意外伤害是威胁0~14岁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涉及范围广泛,必须是多部门和多领域的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儿童伤害预防措施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近年社区发生儿童意外伤害情况,探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广东省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2个社区作为干预地点,在幼儿园、社区和镇实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6%下降至干预后的6.40%(P<0.05)。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的发生率分别从干预前的1.11%、0.56%和4.68%降至干预后的0.18%、0.10%和3.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担心发生伤害、认为伤害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认为预防伤害与政府、学校、个人均有关的比例分别为96.89%、80.61%和95.56%,高于干预前的95.69%、76.01%和86.18%(P<0.01)。结论社区0~6岁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降低了儿童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0~6岁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的4个社区,对在社区居住的非京籍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社区居住的京籍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调查内容包括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 【结果】 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9%,常住儿童为1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流动儿童交通伤害、锐器伤、烧烫伤、动物咬伤以及意外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的伤害40.5%发生在家中,26.2%发生在休闲活动场所,33.3%发生在道路或其它公共场所;常住儿童的伤害92.3%都发生在家中。流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休息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均多于常住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北京市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高于常住儿童。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由意外伤害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闵行区12个乡镇240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为社区综合干预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闵行区12个乡镇240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55.3%;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家中;最常见类型为跌到/坠落、碰撞/挤压、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有儿童性格好动、周围环境有危险性、家庭收入和家长陪伴时间。结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的重要健康问题。在今后的干预措施中应以家庭为重点,将儿童及家长作为重点干预人群,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宁区周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本社区6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889名及其家长的安全知识、2004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5.22%,人年均意外伤害1.99次。发生意外伤害的有关因素包括儿童性别、早产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儿童自身性格、生活能力、大人陪伴时间等。结论 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比较严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切实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林艳  王虹  刘筱娴  刘一心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04-4805
目的: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深圳市横岗镇19所幼儿园和4个社康中心的学龄前儿童和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和家长进行教育干预,干预期为一年,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意外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降低生命后期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3])。儿童青少年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建立监测系统,规范监测方法,研究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可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防控措施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4])。预防儿童青少年伤害的方法包括立法与执法、产品改良、环境改良、支持性的家庭访视和推广安全器具、教育、技能开发和行为转变、基于社区的  相似文献   

10.
意外伤害影响着儿童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当今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意外伤害都是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也是儿童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主要是跌倒、动物伤、钝器伤、利器伤和机动车交通事故,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和学习,同时也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采取综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对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虽然较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儿童意外伤害现象仍较普遍,严重威胁着14岁以下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当前上海市地段医院的困境,从理论上探讨了地段医院陷入困境的原因,指出地段医院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此相应的医院卫生事业的改革,导致医院的经营体制和运行环境的改变,使医院的经营行为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地段医院在竞争性医疗市场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段医院的经营者在新的形势下迷失了地段医院发展方向和合理定位,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逐步地走入了发展误区,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文章论述了将地段医院改建为新型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地段医院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它将使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相应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盐城经济开发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方法]2004年9月对经济开发区计划免疫适龄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采用挨家挨户拉网式进行一次走访调查。[结果]开发区流动儿童建簿率为81.7%,建证率为77.3%,按免疫程序全部完成接种的占66.8%。[结论]开发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比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接种收费。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营养分析前后283例厌食患儿膳食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岁以下厌食患儿喂养和膳食13种营养素变化,为家长和社会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 法:使用计算机营养软件对283例0~6岁集体或散居儿童中明显厌食者,进行膳食13种营养素咨询、调整及厌食发病 相关因素调查,同期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厌食患儿经计算机营养分析发现锌、铁、铜及多种维生素等不同程度缺乏,存 在“潜在饥饿”现象,病史和体检所见厌食患儿不同程度存在偏食,过多吃零食及家长强迫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小年 龄组(1岁内婴儿期)添加辅食及断奶均过迟,并有明显锌缺乏致生长发育落后现象。结论:要解决儿童营养问题,经济是 基础,但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社会环境,宣传媒介的诱导等均影响科学膳食行为的形成;有针对性举办父母课堂,培训 基层卫生人员均衡膳食营养知识,如母乳喂养如何添加辅食,贫血、佝偻病防治知识,编印《科学育儿小知识》发给儿童父 母及保育人员,并对厌食儿针对性投药,如补锌、补铁及补充维生素,推进有科学依据配方的儿童强化食品的面世,总之, 实施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儿童营养缺乏,改善厌食患儿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居民和流动人口伤害死亡的特征差异,为伤害预防和研究提供信息。方法利用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2004年的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别比较各种伤害类别的死亡比重。结果2003年~2004年上海市杨浦区户籍居民和流动人口的伤害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2.75/10万和41.74/10万。男性流动人口伤害死亡率高于户籍居民和女性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的15岁以下各年龄组、45~50岁和6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伤害死亡率高于户籍居民相应年龄组人群。户籍居民伤害致死的外部原因以坠落、交通事故、自杀和中毒为主;流动人口以交通事故、坠落、自杀和他杀为主,两者有所不同。结论2003年~2004年上海市杨浦区的户籍居民及流动人口的伤害平均死亡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流动人口的伤害问题相对较大。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4668名0~12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陕西省农村0~12岁儿童意外伤害现状.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0年对陕西省5个县农村0~12岁4668名儿童一年中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4668名儿童意外伤害年发生率为27.3%,男童为28.7%,女童为25.6%,男童明显高于女童(x2=5.91,P=0.015);不同年龄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x2=9.91,P=0.007),0~3岁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7~ 12岁组和4~6岁组;在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中,跌落伤的发生率占首位;随家庭经济状况的下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结论 陕西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主要是跌落伤;伤害的高发年龄段为0~3岁;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智能发育社区干预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如何使婴幼儿早期智力潜能开发社会化,分析社区干预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推广全脑开发 技术;制定干预措施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干预组抽取8~16月小儿247例,对照组抽取8~18月 小儿100例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测验两组小儿的精神发育指数(MDI)。结果:自1999年3月~2000年5月从新生儿开始接受干预人数达5 275例,社区覆盖率达 100. 00%。抽样调查结果,干预组MDI均值比对照组高13.02,系统干预 组小儿的MDI高于不系统干预者。结论:婴幼儿智能发育社区干预可提高儿童整体的智力水平,坚持全脑开发、建立干 预措施及网络并由母亲亲自训练孩子是成功的关键。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玩具的选择影响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ssess dilemma raised by adaptive preferences in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rowth hormone (GH) treatment for non-GH-deficient short children, and of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for deaf children.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both technologies and their irreversible consequences increase the potential conflicts faced by the assessor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states (on behalf of patients) who could be interviewed (parents, individuals with an experience of the same disability, or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deed, assessors' preference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ir own situation and they are likely to vary according to age and the experience of disability. Three options are put forward which aim to resolve these moral dilemma and help economists make methodological choices that cannot be avoided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is assessment. They are grounded on three specific egalitarian theories of social justice.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a dialogue between ethics and economics, prior to an assessment, makes it possible to redefine the choice of effectiveness criteria (subjective well-being, capabilities or social outcomes), the choice of perspective (patients or the able-bodied), as well as the scope of assessment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are).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social situation and possible migration background of familie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d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social situation was generally determined socio-spatially using the family’s address or the school’s location in the city, and the migration background was determined by the child’s nationality.

Aim

With the help of a computer-assisted process, we linked dental data of the children examined by the district’s school dental office with the data from the health examinations that were done when they started school. The goal wa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ldren’s ethnic origins and social situations, as to be able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groups at risk.

Results

Linking the data from the children’s school health examinations with the school dental office’s examination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nalyze the health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This differentiated analysis also enables us to better target measures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the area of d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早期发展的因素及其与家庭/父亲/母亲学习支持的关系,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1-31日在通州区幼儿园就读的4656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长和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前3天内父亲/母亲/其他看护人是否陪儿童一起进行7项学习支持活动的情况、儿童早期发展情况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d preschool children’s knowledge and views of other children’s economic situation worldwide, and their self-reported sources of such knowledge. A total of 53 final-year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5–6, from 12 preschools in Sweden were interviewed. Children’s responses were analyse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 Taxonomy. Most of them seemed to have knowledge about the lives 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other children in the world. Many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could justify their views with one or more relevant ideas or thoughts, and a few of them were also able to logically connect their arguments. Parents, media and observations of real-life situations were reported as major sources of knowledge, while preschool was mentioned by a few.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nhance our knowledge about how to integrat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n preschool’s pedagogical activities and to engage children meaningfully in such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