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引用文献结合临床实践 ,阐述“毒之化必由脓”之义 ,指导疮疡证治。毒邪壅滞 蕴结成疡1 .寒邪客居 ,营气受损 ,气血壅郁 :《内经》曰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 ,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 ,不得复反 ,故痈肿。”又曰 :“营气不从 ,逆于肉里 ,乃成痈肿”。禀赋不足 ,风邪寒毒 ,痰浊湿气入侵经络 ,营气受损 ,则局部血脉凝泣 ,血凝则气滞不行 ,气血蕴结成患。“痈肿”是疮疡形成的征象 ,如瘰疬、流痰、附骨疽等。2 .脏腑失调、饮食内伤、毒邪蓄积 :《外科秘录》曰 :“五脏六腑各有经络 ,脏腑之气血不行 ,则脏腑之经络闭塞不通 ,则外…  相似文献   

2.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是化脓性细菌在血液循环中迅速生长繁殖或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包括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祖国医学对本病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及邪正斗争的情况,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走黄和内陷(包括火陷、干陷、虚陷)两种类型。俗称毒气攻心。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疗疮皆由火毒生”、“邪毒内陷由正虚”,当毒邪-主要是火毒之邪。-炽盛,正邪相搏,正不胜邪,毒邪侵入血分而致,此由疔疮而致者称为疔疮走黄;若患其他疮疡,当正气衰弱,毒邪乘虚而入,此则称为内陷。根据机体的强弱、病邪的轻重,内陷又分为火陷、干陷、虚陷等。  相似文献   

3.
马兰头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 ,用本鲜品治疗外科疮痈肿毒是祖父相传。本品辛、凉 ,入阳明血分及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具有凉血清热 ,利湿解毒之功。《本草正义》记载 :“马兰 ,最解热毒 ,能专入血分 ,止血凉血 ,尤其特长。凡湿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 ,为专药。内服外敷 ,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验之临床 ,疗效甚佳。如治林某某 ,男 ,42岁。脐下气海穴处生一直径约 4cm余的痈肿 2天 ,发热 ,头痛 ,食欲不振 ,局部红肿硬痛 ,灼热难忍 ,可见多个脓头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单用本鲜品捣烂敷患处 ,1次后 ,患者红肿减退 …  相似文献   

4.
乳痈的防治     
乳痈,指乳房患痈肿脓疡。乳痈虽男女老幼均可发生,但以产妇哺乳期为常见。由于乳汁蓄积雍聚或哺乳时乳头损伤,感染细菌邪毒而发病。过去中医典籍称为外吹乳痈、妒乳、吹奶等,西医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妇女产后的  相似文献   

5.
“针法”,它包括辨脓与切开术二方面的内容,是临证必须掌握的。经云:“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脓是由气阻血滞,热胜肉腐、蒸酿而成。书中云:“血实者决之”,是肿疡如已化脓,则宜切开排脓,但中是否有脓,特别是内痈内疽,视之不见,手不能近,故辨之之法,首先是脉  相似文献   

6.
业师曾庆骅教授,年近古稀,医逾4旬,学富验丰。近10年来,他潜心于肝脓肿的临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现将其经验介绍于众,以资继承与发扬。 1 病因病机肝脓肿,又叫肝脓疡,祖国医学称为“肝痈”。所谓肝痈,即肝脏内生痈,属内痈范围。曾氏认为,肝痈的病因主要是热毒或湿热毒,也偶有寒湿毒邪。其致病途径多是“病从口入,由饮食不洁所致,亦有从感受外邪所致。其病理变化,主要是上述毒邪壅阻肝络,使营血不通所致。壅阻则肿,不通则痛,血络瘀阻则化热而腐  相似文献   

7.
外科毒陷证治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科治病,以辨证论治作为基本法则,综合了许多临床证象,辩别它是什么病,再看病者体质的虚实,疾病的久暂,而下治法。中医外科的对象是(?)疽疮疡,凡生疮疡,必有毒,有毒,就有内陷之可能。作脓时吃托毒药,是使抵抗力增加,以预防内陷之祸。如毒气已经走散,更须重用解毒护心之剂,以挽生命。(?)疡除毒陷虚陷之外,即无其它危险。外科所称七恶、逆证,阴证、死证等,均不出虚毒二门。虚陷、毒陷的预防和治疗均须服药。凌云鹏同志说“比较严重的都以内服药为主”,最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8.
<正> 疮痈1.疮痈、肠痈、浸淫病为什么合在一篇讨论?本篇论述了疮痈、肠痈、金疮、浸淫病四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和预后。疮痈是外部痈肿,为外痈;肠痈是肠内生痈,属脏腑疮疡,为内痈;金疮是因金刃所伤而化脓;浸淫疮是皮肤病。由于这些病都属于外科范围的疾患,所以合为一篇进行讨论。2.痈肿初起时的脉证是什么?脉浮主表,脉数主热。浮数之脉,一般多系外感表热之象,必见发热恶寒症状,但应当以发热为重,今反洒淅恶寒,是恶寒突出,脉证不尽符合。此时,若见到身体某处有固定痛点,局部红肿热痛,则为痈肿的脉证,应当考虑痈肿的发生。《灵枢·痈疽篇》说:“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因外邪内侵,卫气不得畅行,故发热恶寒,营血有所阻滞,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9.
朱德宝 《四川中医》1999,17(7):20-21
汗法是祖国医学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辨证论治大法之一,《内经》中就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论述,又有“汗之则疮已”之说,许多医家对此应用研究颇多。本人在临床中常择而用之,多能取效,在此不揣简陋,作一简叙,望同道指正。1痈疮痈疮之发生,多由邪毒内侵,壅阻经络,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病之早期常具表证,最忌妄投寒冻之品冰凝气血。如能妙用辛散发表之剂,使邪毒从汗而解,则可使病人免遭刀针之苦。具体使用时只要掌握痈肿尚未塞热腐肉成脓便可开之。笔者取大辛大热之巴豆与蓝白等药配伍外用,配合姜葱场…  相似文献   

10.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11.
外科疾病,种类繁多。《内经》以痈疽二字概括,后人又为疮疡二字囊括之.笔者治疗各类疮病病数十余例,包括乳痈、臀痛、有头疽、搭背、颜面疗疮、手足方疮、搬病等。特别是对疗疮走黄重症,深有体会。该证是毒热走散、侵入血分、内陷脏腑急性重症,或因过早切开造成毒邪扩散,或病程中多食辛辣、脂荤之品,致使毒火识盛、溶血活灼,入胜纷扰。即“火益其势,逼迫毒气内攻,反为内陷,致成走黄之症”。笔者治疗走黄,治疗的原则是,处理好原发病灶,切断毒素入侵,凉血解毒,补血生津,促进代谢,使毒去血清,营气畅行,津足血旺,则外荣肌…  相似文献   

12.
一、和营解毒法本法属外科内治的“消”法范畴,凡疡症初起当首选本法。外科病证以阳性疮痈居多,痈者壅也。外感六淫之邪,气血壅塞,外邪化热壅聚而成。气血壅滞日久成瘀,瘀久又可化热,瘀热化毒而形成本症。现代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疸从血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志远 《四川中医》1989,7(8):26-27
笔者学习关幼波教授治疗黄疸的经验,从血论治黄疸,恒有效验。现略述之:【凉血活血法】适用于阳黄失治,或感邪深重,湿热疫毒燔踞肝脏,侵入营血,迫血妄行,内陷心包,扰乱心神,证见起病急骤,  相似文献   

14.
外科运用活血化瘀治法的理论依据,是本源于内经,以及历代各家的论述,早在《素问·营卫生会篇》就说过:“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又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明确记载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外科全生集痈疽总论》说:“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医宗金鉴》在古代典籍基础上,把外科疮疡形成的机理概括为“疮疡缘是火毒生,经络阻格气血  相似文献   

15.
邵荣世 《中医杂志》1991,32(8):14-15
《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托法是应用补益托毒的方药,扶助正气,使邪毒移深就浅,由扩大而局限,托毒外出,以免邪毒内陷。《外科精义》云:“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补托法体现了祖国  相似文献   

16.
四神汤出自《疮医大全》,为疮痈消散、托毒、排脓之良方。药为:当归24克,黄芪、银花各15克,甘草节6克。酒水各半煎服。《内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故大凡疮痈皆由多种原因,导致局部气血凝滞所致。方中重用当归以活血,配银  相似文献   

17.
穿山甲治疗骨髓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绪前 《中医杂志》2002,43(2):95-95
穿山甲具有很好的消肿溃痈作用,其善于走窜,性专行散,活血化瘀之力强,能通行经络而直达病所,尤对于疮痈肿毒效果好,其能使痈肿未成脓者消肿,已成脓者速溃,为疡科要药,用其治疗骨髓炎,与皂角刺同用,可增强其作用,能促使炎证消退,加速病变愈合。如治陈某某,男,10岁。因左下颌关节强直,功能紊乱,不能张口,乃手术矫正,但术后感染,1个半月后  相似文献   

18.
补托法是祖国医学疮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中的主要治法之一。疮疡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按不同时期,不同病情,在消、托、补三法中选方用药始能收到预期效果。疮疡初起须用消法,即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肿疡得以及早消散,免受化脓和开刀之苦。中期疮形已成,脓毒不易外达或溃后脓水清稀,而坚硬不消者,可用托法。如正虚邪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者,用“透托”法,如透脓散,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或毒邪内陷。疮疡后期,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大补元  相似文献   

19.
(答案下期刊出)1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1.14三陷证是()每小题1分,共30分)①内陷、干陷、虚陷②内陷、脓陷、虚陷③火焰、干1.1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外科名医是()陷、虚陷④火焰、内陷、虚陷⑤内陷、干陷、脓陷①华佗②医峋③扁鹊④龚庆宣⑤陈自明1.15臃疮的疮形特点是()1.2外科疮疡发病原因主要是()①状如蜂窝②状如鱼脐③状如钉丁④状如缸口①风湿、风热、风火②火毒热毒③气郁、火郁④⑤状如穿凿外感邪毒⑤湿热之邪.L16瘤体与皮肤粘连,上有蓝黑色小点,可挤白色分1.3流注好发部位是()泌物,应诊断为()①头面部骨…  相似文献   

20.
痈疽不能获得消散而转成脓疡时,若正气不能载毒外出,脓毒内攻而致内膜溃穿,谓之“透膜”。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卷一·痈疽之别》说:“凡一切疮肿,始觉患起高肿,五、七日忽平陷者,此是内攻之候也;急以内托散及内补汤药补填脏腑令实;最怕透膜,膜穿十无一生矣。”此症与疔毒走黄、疽毒内陷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兹结合病例二则,加以整理,并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