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张俊 《中原医刊》2001,28(5):25-26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产伤所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神经、股电图检查,结果: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结论:肌电图对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受损部位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科技术的改进,因产伤致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者日趋减少,但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产科技术差等原因,因分娩处理不当致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者时有发生。本文就10余年来在我院及院外出生引起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20例,作一简要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2...  相似文献   

3.
<正> 产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但产伤颈椎脱位致臂丛神经麻痹,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0年5月14日救治一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天。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头位难产,出生体重5.75kg。生后即发现双上肢不能活动,经摄X线片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VC)对外伤性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NCV和EMG测定。结果: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消失。EMG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重收缩减少募集型,肌静息时失神经电位增多。结论:EMG和NCV检测,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定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产伤的产科因素。方法 对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1716例活产婴儿中发生的7例新生儿骨折及2例臂丛神经损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巨大儿阴道分娩致肩难产时新生儿骨折及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高,剖宫产可减轻新生儿产伤。发生产伤9例中,体重≥4000g6例,占66.7%。结论 产前正确估计胎儿体重,对巨大儿放宽剖宫产指征,对已发生肩难产,不要使用暴力牵拉胎头或胎颈,应选用切大口,曲大腿等方法。重视臂位分娩方式选择及臂位阴道助产机转,减少母子并发症,提高围产儿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产伤性臂丛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推拿及臂丛神经周围封闭为主,佐以针刺等疗法,对57例小于6个月的产伤性臂丛神经麻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57例患儿,20例失访,37例随访6—12个月:上干型30例,痊愈21例(70.0%),好转8例(26.7%),无效1例(3.3%),有效率96.7%。全臂型7例,好转5例(71.4%),无效2例(28.6%),有效率71.4%。结论:推拿、臂丛神经周围封闭及针刺等早期干预可有效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产伤性臂丛神经麻痹应及早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生理检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晓荣  罗宇  刘煜 《医学争鸣》2002,23(15):1410-1410
0 引言 臂丛损害在临床中多见 ,可从电生理的角度提供神经通路的连续性、损害部位、损害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对确定治疗方法、估计预后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2 3(男 13,女 10 )例 ,年龄 2 7~ 4 5岁 .损伤类型 :尺神经 10例 ,桡神经 6例 ,正中神经4例 ,神经干 3例 . 19例手术 ,3例住院未手术 ,1例未住院未手术 .1.2 方法  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刺激上肢各神经干于相应的肌肉肌腹处记录动作电位 .末端潜伏期延长或波幅明显降低、波形离散、传导速度减慢 ,甚至不能引出肌肉动作…  相似文献   

9.
张倩 《中外医疗》2009,28(27):53-5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几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的1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总结。结果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能测出,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减慢。结论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电生理是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神经肌电生理检测对婴幼儿臂丛神经病的诊断及相关分析。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神经肌电生理检测及中西药应用和康复理疗。结果 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电生理异常。结论 神经肌电生理检测对婴幼儿臂丛神经病损具有确诊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结果Ⅰ组3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28例(成功率为93.3%),Ⅱ组麻醉效果优良者21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案件的规律性,提高法医鉴定质量。方法:对已鉴定的20例臂丛神经损伤案件一般情况和鉴定结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伤多为闭合性损伤,医院有不同程度的医疗过错;交通事故伤多为闭合性损伤,伤残等级为V~X级,打架斗殴伤为开放性损伤,多为轻伤。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案件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肌间沟两点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在上臂、前臂、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3例上臂、前臂、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1例。A组于C。横突水平与皮肤垂直进针,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时注入1.0%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B组于C,横突水平与皮肤垂直进针,触及横突时注入上述麻药25ml;C组分别同A、B组方法注入上述麻药12.5ml。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分Ⅰ~Ⅲ级。结果B组中Ⅰ级的百分比高于A组(P〈0.05),而Ⅲ级的百分比低于A组(P〈0.05);C组中Ⅰ级的百分比高于A、B组(P〈0.01),而Ⅲ级的百分比低于A、B组(P〈0.01)。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臂、前臂、手部手术,肌问沟两点臂丛阻滞的效果明显优于各自的单点阻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3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我院臂丛神经损伤缺损的患者23例。共应用32根异体神经,长度为2-9(4.9±2.2)cm。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及肌电图、超声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94(71.82±18.50)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6%。按移植神经数目统计,优良率为68.6%。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及神经移行处损伤修复效果差。疗效优组8例中移植长度3-7(4.6±1.64)cm,良组8例中移植长度5-9(6.67±1.61)cm,差组6例移植长度2-8(4.5±2.7)cm,三组移植神经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伤18例中13例恢复优良,锐性伤5例中3例恢复优良。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及异体神经移植长度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导向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5例拟行上肢手术并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术前评价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在进针过程中,实时超声显示阻滞针,沿着神经周边注射局麻药,记录上肢各神经的起效时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清晰表现为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注射局麻药后,神经被无回声区浸润。25例均阻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4.22)min,平均起效时间为(6.4±0.11)min。注药后的24min,上肢所有7根神经完全阻滞率均为100%。结论:超声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与传统异感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以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收缩反应其中之一出现作为穿刺针正确定位标志;Ⅱ组采用传统找异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药用0.2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2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Ⅱ组(P(0.05),而并发症低于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为芬太尼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5例。B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当患者VAS评分〉3或出现体动反应时,A组追加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B组增加瑞芬太尼泵入剂量0.01μg/(kg.min)观察并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麻醉镇痛效果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麻醉效果良好,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套管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套管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特点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儿50例,超声检查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分布,观察臂丛神经的声像图特点,并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阻滞。结果50例患者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均清晰显示,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有效率达98%。结论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解剖结构清晰,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腋路臂丛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特点及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手及前臂手术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明确腋路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并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在单纯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用药均为0.2%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止血带反应、腋鞘血肿和神经损伤发生数。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儿在腋窝处未找到肌皮神经,将探头向远端探测,则可以看到支配喙肱肌的肌皮神经。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带反应数和腋鞘血肿发生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腋路臂丛神经的正常解剖及解剖变异,并引导神经刺激仪穿刺针到达靶神经周围,较单纯神经刺激仪定位下操作安全可靠,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