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UC活动期患者89例,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46例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43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SASP组给予SASP片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utherland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变化,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美沙拉嗪组总有效率93.48%,SASP组总有效率79.07%,2组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Suther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美沙拉嗪组显著低于SASP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1)。随访6个月后,美沙拉嗪组Sutherland评分低于SASP组(P〈0.01),2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优于SASP,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活动期UC病人,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20例)和美沙拉嗪对照组(2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0.04;u=2.12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14,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UC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40例肝郁脾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加服痛泻要方,疗程8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中医症候评分、肠镜、黏膜组织学检查、炎症因子、凝血指标检测和焦虑抑郁量表评价,进行肠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价,评估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及心理状态,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疾病活动度、肠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CRP、凝血指标CRP、PT、FBG、D-D和焦虑、抑郁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痛泻要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可以减轻肝郁脾虚型UC患者的症状,加快黏膜修复,临床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肠病,至今病因不明,尚缺乏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针对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治疗UC前后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及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UC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生菌(双岐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72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6)在口服2沙拉嗪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双岐三联活菌.对照组(n=36)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的百分比、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D变化及结肠镜下分级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DAI评分、内镜下分级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UC)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口服2沙拉嗪,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U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肠黏膜病变程度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50%(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7(IL-17)、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的黏膜病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U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双途径给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美沙拉秦灌肠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11(CC Chemokine Receptor 11, CCL11)、肠黏膜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两组治疗后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CRP及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CL11及PTPRO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双途径给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国内益生菌制剂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诱导缓解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从1956年1月至2014年2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从1989年1月至2014年2月)、万方数据库(从1990年1月至2014年2月)关于益生菌制剂对轻中度UC诱导缓解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RCT,包括1 5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轻中度UC诱导缓解的疗效,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的未缓解率明显低于SASP[OR=0.16,95%CI(0.08,0.33),P<0.000 01];单用益生菌的未缓解率与美沙拉嗪相比无统计学差异[OR=1.41,95%CI(0.75,2.66),P=0.29];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未缓解率明显低于美沙拉嗪[OR=0.33,95%CI(0.23,0.48),P<0.000 01]。结论对于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可明显降低临床未缓解率,单用益生菌治疗时其疗效与美沙拉嗪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与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金双歧,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DAI评分为(1.3±0.2),与对照组的(2.2±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轻、中度UC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探讨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对照单盲法将30例活动期轻、中度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2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锡类散灌肠治疗2周,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2周,2周后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改变、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锡类散治疗前后和健康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探讨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及内镜组织学方面无显著差异,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锡类散治疗前与治疗后血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含量及粪便中sIgA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锡类散治疗前与正常健康组在血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含量及粪便中sIgA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轻、中度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美沙拉嗪口服相类似。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杜薇  白显树  胡媛  徐斌  王海丽 《临床荟萃》2014,29(2):183-18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窒息儿和早产儿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心动图首诊为肺动脉高压的窒息儿和早产儿17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60例,中度组97例,重度组18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后复查超声心电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及右心系统参数变化.结果 各组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后肺动脉压力均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对比为(72.89±2.61) mmHg vs (35.2±2.98) mmHg,各组肺动脉收缩压均降至正常范围(〈40 mmHg),降压效果显著,主肺动脉内径及右心室前后径较治疗前减小(P〈0.01),其中中度肺动脉高压组减小明显,主肺动脉内径治疗前后的对比为(8.57±0.52) mm vs (6.86±0.60) mm,右心室前后径治疗前后对比为(9.38±0.57) mm vs (7.40±0.50) mm,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对窒息儿和早产儿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早期治疗、防止肺动脉高压的进一步发展及改善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棘突旁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腰椎结核后路手术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45例:后正中入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引流情况进行对比。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随访腰椎MR检查。组间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93±12.40)min vs.(150±16.90)min,t=18.381,P<0.01]、出血量[(121±39.62)ml vs.(340±47.83)ml,t=23.897,P<0.01]、切口引流量[(56±14.2)ml vs.(131±11.5)ml,t=27.533,P<0.01]及引流管拔除时间[(39±8.5)h vs.(51±11.1)h,t=5.75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周(3.28±1.02 vs.4.49±1.13,t=5.972,P<0.01)、1个月(2.16±0.81 vs.3.54±0.88,t=7.740,P<0.01)、3个月(1.03±0.75 vs.2.42±0.64,t=9.45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MR检查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区域多裂肌间隙出现纤维化及高密度区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8,P<0.01)。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中棘突旁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足够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入路创伤小,愈合满意,患者疼痛较轻,优于后正中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5例 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1组给予培菲康联合柳氮磺吡啶,对照2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用药8周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核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79.55%和对照2组的73.33%(P< 0.05);三组患者的NF-κB、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0.05或P< 0.01),且观察组TNF-α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 UC 安全有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 NF-κB、TNF-α的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0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GFβ1和IL-10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30例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TGF-β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94.41±22.36)ng/L vs(285.01±15.50)ng/L(P〈0.01),治疗后血浆TGF-β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246.43±26.52)ng/L(P〈0.01),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111.44±12.04)ng/L vs(53.77±5.76)ng/L(P〈0.01),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67.05±17.27)ng/L(P〈0.01),但仍高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TGF—β1的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明显升高(264.93±9.69)ng/L vs(207.50±16.53)ng/L,(256.96±8.35)ng/L vs(207.50±16.53)ng/L(均P〈0.01),但都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均明显降低(57.91±4.54)ng/L vs(96.54±4.74)ng/L,(57.43±5.12)ng/L vs(96.54±4.74)ng/L(均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升高(96.54±4.74)ng/L vs(53.77±5.76)ng/L(P〈0.01)。结论AIH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GF-β1和IL-10水平的变化,提示TGF-β1和IL-10可能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春红  赵松  张彦  段丽红  杨倩 《临床荟萃》2012,27(13):1126-1129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胎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了解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同期收治的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例,正常晚期妊娠20例,抽取肘静脉血及留取胎盘,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BMCs及胎盘RAGE蛋白的表达,并测定血浆及胎盘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浆及胎盘MDA水平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且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较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升高(P均<0.01);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及胎盘SOD活性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浆P<0.01,胎盘P<0.05),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及胎盘SOD活性进一步降低,低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P <0.05,胎盘P<0.01);RAGE蛋白在正常晚期妊娠组、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305±0.045、0.439±0.047、0.975±0.057,在PBMCs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301±0.067、0.399±0.062、0.572±0.089,RAGE蛋白在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和PBMCs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1),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及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均<0.01);PBMCs内RAGE蛋白表达与血浆MDA水平呈中度正相关(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r=0.46,P <0.05;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r=0.47,P<0.05);胎盘RAGE蛋白表达与胎盘MDA水平呈高度正相关(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r=0.82,P<0.01;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r=0.88,P<0.01).结论 PBMCs及胎盘RAGE表达与氧化应激相互关联,共同在妊高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用组62例(联合用药组)。两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心率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浓度变化,观察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78±12)次/min与(100±12)次/min,t=13.682,P〈0.05],LVEDD[(43±5)mm与(53±8)mm,t=5.284,P〈0.01],LVESD[(42±6)mm与(56±7)mm,t=6.454,P〈0.01],LVEF[(50±5)%与(35±8)%,t=-6.091,P〈0.01],NT—proBNP[(986±713)ng/L与(3328±1109)ng/L,t=17.626,P〈0.05],cTnⅠ[(0.85±0.16)μg/L与(2.03±0.63)μg/L,t=5.879,P〈0.01],6MWT[(355.6±92.5)m与(238.8±101.4)m,t=-8.255,P〈0.01]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联合用药组与卡维地洛组比较,LVEDD[(43±5)mm与(57±6)mm,t=5.892,P〈0.05],LVESD[(42±6)mm与(49±7)mm,t=3.243,P〈0.01],LVEF[(50±5)%与(42±8)%,t=-12.036,P〈0.01],NT-proBNP[(986±713)ng/L与(1626±968)ng/L,t=3.603,P〈0.01],cTnⅠ[(0.85±0.16)μg/L与(1.15±0.36)μg/L,t=3.200,P〈0.01],6MWT[(355.6±92.5)m与(296.2±99.5)m,t=-10.119,P〈0.01]显著优于卡维地洛组;再住院率显著下降(3.3%与12.7%),χ^2=6.224,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3.3%与15.9%),χ^2=5.974,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TnⅠ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性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TOUCHⅡ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60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标本来自桡动脉血。结果:发现入院时治疗前高血糖19例(32%),其中轻度无1例高血糖,中度3例(13%),重度16例(89%),中、重度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糖明显高于轻、中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值和BE值均明显低于轻、中度(P<0.05,P<0.01)。且19例高血糖HIE患儿治疗前的血糖值与pH值、B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治疗前血糖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HIE患儿病情越重,应激反应越强烈,血糖升高越明显,脑细胞酸中毒越重,预后越差。因此,治疗前血糖测定可作为HIE患儿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有创(35例)和无创机械通气组(3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创组机械通气2h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5)、(7.23±0.02),(92.4±14.5)、(51.3±9.4)mmHg,(56.0±7.7)、(82.6±8.1)mmHg,(10.5±1.1)、(8.5±1.2)分、(110±12)、(131±19)次/min,(26±4)、(35±8)次/min,P〈0.05或P〈0.01];而无创机械通气组仅PaO2、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78.6±8.8)、(53.1±8.9)mmHg,(110±24)、(128±23)次/min,(26±5)、(36±9)次/min,P均〈0.05],6h后pH、PaCO2、GCS才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3、7.25±0.01,(59.0±6.3)、(79.8±7.0)mmHg,(10.6±2.0)、(8.5±2.5)分,P〈0.05或P〈0.01]。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4)、(14±4)d,t=1.102]、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8±25)、(170±23)d,t=1.214]、ICU病死率[分别为(22.8%(8/28)、21.6%(8/37),x2=0.01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组可以更快地改善病情,无创机械通气组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但两组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病死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龚金龙  吴婷竹  朱乃训  夏金荣 《临床荟萃》2009,24(19):1687-169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关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DCM伴中或重度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心率、收缩压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NT—pro-BNP、心率、收缩压和LVESd降低或减小,NT-pro-BNP(1102.0±176.3)ng/L、(1219.7±213.1)ng/LVS(3107.9±446.1)ng/L、(3077.0±431.6)rig/L(均P〈O.01),心率(74.5±4.4)次/min、(77.4±3.8)次/min vs(90.5±5.1)次/min、(88.9±5.7)次/min(均P〈0.01),收缩压(114.5±7.0)mmHg、(120.1±6.6)mmHg vs(122.6±9.3)mmHg、(124.3±9.0)mmHg(P〈0.01或〈0.05),LVESd(49.2±2.7)mm、(50.6±2.4)mm vs(51.4±2.8)mm、(52.2±2.3)mm(均P〈0.05),LVEF增加(38.5±4.0)%、(36.5±3.5)%vs(32.8±3.8)%、(34.2±3.5)%(P〈0.01或〈0.05),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述参数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NT-pro—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LVEDd、LVESd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但卡维地洛尤为明显;CHF患者NT—pro-BNP与心脏超声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以作为治疗CHF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