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早期及老年晚期大鼠脑胆碱能M型受体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脑切片胆碱能M型受体,观察大鼠在老年早期和老年晚期不同脑区M型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所得脑切片自显影像灰度层次清晰,主要分布在皮质、海马、纹状体等部位,非特异结合灰度很低。图像分析仪分别给出不同脑区的平均灰度值,老年鼠皮质、海马、纹状体的灰度显著低于青年鼠,老年早期大鼠3个脑区分别降低2487%,1412%,1276%(P<005);老年晚期分别降低2945%,2433%,1531%(P<005)。结论:老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部位胆碱能M型受体密度显著降低,老年晚期比老年早期降低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老年大鼠不同脑区M胆碱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然衰老大鼠不同脑区M 胆碱受体包括M1 亚型受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大鼠脑M 受体,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灰度分析,以反映M 受体在不同脑区的相对定量分布。结果: 所得脑切片自显影灰度层次清晰,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等部位,非特异结合灰度很低,图像分析仪分别给出不同脑区的平均灰度值,老年鼠皮质,海马,纹状体部位的灰度显著低于青年鼠,M 受体分别降低2487 % ,1412 % ,1276 % ( P< 005) ,M1 亚型受体分别降低1578 % ,869 % ,1236 % ( P< 001) 。结论: 以上3 个重要脑区M 胆碱受体密度的改变可能是脑衰老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不同脑区胆碱能M1亚型受体的变化和黄芪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大鼠脑M1受体,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灰度分析,以反映M1受体在不同脑区的相对定量分布。结果:所得脑切片自显影灰度层次清晰,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部位,非特异结合灰度很低,老年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的灰度显著低于青年鼠,分别降低1578%,869%,1236%(P<005),老年服黄芪组三个部位的灰度均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分别升高1663%,981%,1032%,(P<005)。结论:黄芪对老年大鼠降低的脑胆碱能M1亚型受体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耗竭单胺类神经递质对缺血性纹状体、海马和皮质神经元CaM 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利血平化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全脑缺血模型,用放射性^32P-ATP掺入法测定CaM PKⅡ活性。结果 利血平化对沙土鼠脑缺血3个脑区CaM PKⅡ活性均有保护作用。在纹状体、海马和皮质,利血平化沙土鼠缺血10min酶活性比对照组酶活性分别升高55%、58%和19%,缺血20min,酶活性分别升高5  相似文献   

5.
老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的线粒体DNA缺失突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测定老年人大鼠脑缺失型mDNA比例,探讨mtDNA缺失与脑衰老的关系,为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碱裂解法抽提青年(3个月)SD大鼠10只和老年(24个月)SD大鼠17只的大鼠皮质、海马和小脑的mtDNA。稀释PCR法测mtDNA的缺失比例。结果 青年鼠和老年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均存在缺失型mtDNA,缺失片段为4834bp。青年鼠各脑区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为0.000156  相似文献   

6.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对大鼠脑M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毒蕈碱性乙酰胆碱(M)受体变化规律。方法 以DTNB法和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AChE活性和M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结果 缺氧使大鼠脑组织AChE活性不同程度升高,缺氧24h海马和纹状体M受体 分别增加10.4%和25.3%,M受体的亲和力分别增加55.6%和30.3%。单纯梭曼中毒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均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老年大鼠脑缺失型mtDNA比例,探讨mtDNA缺失与脑衰老的关系,为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碱裂解法抽提青年(3个月)SD大鼠10只和老年(24个月)SD大鼠17只的大鼠皮质、海马和小脑的mtDNA。稀释PCR法测mtDNA的缺失比例。【结果】青年鼠和老年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均存在缺失型mtDNA,缺失片段为4834bp。青年鼠各脑区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为0000156%、0000148%、0000152%;老年鼠上述3个脑区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是0001446%、0001484%、0000987%,是青年鼠的9、10和65倍。【结论】衰老时脑缺失型mtDNA比例增多,以海马的mtDNA缺失增多最为显著。提示mtDNA缺失可能是神经元衰老性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TrkA在胚胎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rkA受体在胚胎不同时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大鼠合笼饲养,查到阴栓或阴道涂片查到精子为E0天,分别在E13、E15、E17、E19和E21天利用常规形态学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胚胎期Wistar大鼠不同脑区TrkA表达情况。结果: E13天胎脑组织内未检测到TrkA阳性表达,E15天TrkA表达阳性率在胚胎期大鼠端脑皮质内呈上升趋势,E17天达次高峰,E19开始下降,出生前E21天再次达表达高峰。胎鼠纹状体、海马的发育较晚,E17天开始发育,TrkA在其内的表达与皮质内相似。结论:TrkA在胎鼠端脑的表达始于E15天,且自E15~E21表达量呈持续增加趋势,符合胚胎诱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区单胺类神经递质中NE,DA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共分3粗: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合并血压下降法造成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大鼠断头处死分离各脑区,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不同脑区NE,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模型组在大脑皮层区DA的含量增加而NE的含量没有改变;在海马区NE,DA的含量均增加;在纹状体区DA的含量增加而NE的含量没有改变,异丙酚预处理组可降低皮层区DA含量的增加及海马区NE含量的增加。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短暂性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显著,对脑内不同脑区NE,DA的改变有一定的脑区特异性及受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梭曼中毒组、缺氧组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利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法、Western blot、放射免疫和酶放射化学分析分别检测皮层、海马和纹状体M受体密度和亲和力、Gia蛋白含量、cAMP浓度及PKA活性。结果与平原中毒组相比,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皮层和纹状体Bmax增加,海马和纹状体Kd值降低;复合致伤组皮层、海马和纹状体Gia蛋白含量分别比单纯梭曼中毒组降低了15.48%、8.56%和28.20%;各脑区cAMP浓度及PKA活性显著升高,分别较梭曼中毒组升高了79.51%、84.75%、52.92%和78.93%、44.32%、39.05%;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部分阻断梭曼中毒和/或缺氧所致的PKA活性的升高。结论复合致伤引起的M受体上调,cAMP-PKA信号系统的异常增强,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中可能是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毒性效应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年龄、性别对1255I-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托烷(β-CIF)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结合的影响。方法 6周龄与6月龄昆明小鼠年龄影响因素实验,大鼠年龄、性别影响因素实验。结果 6周龄小鼠的纹状体、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对125I-β-CIT摄取的%ID/g值及全脑摄取量(%ID)均大于6月龄小鼠。3月龄雄性SD大鼠纹状体、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对125I-β-CIT摄取的%ID/g值及全脑%ID均大于12月龄雄性SD大鼠相应组织的%ID/g或%ID值,而且也大于12月龄雌性大鼠相应组织的%ID/g值(除颞叶皮质、全脑外)。同龄(12月)SD雌性大鼠纹状体、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对125I-β-CIT摄取的%ID/g值及全脑%ID均大于同龄雄性SD大鼠相应值。结论低龄小鼠、大鼠纹状体摄取125I-β-CIT均高于高龄小鼠、大鼠;雄性大鼠纹状体摄取125I-β-CIT高于同龄雄性大鼠。提示小鼠、大鼠脑纹状体内DAT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可能减低。 [全文刊登于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20(6):26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铅暴露大鼠中不同脑区NMDAR1(NR1)、NMDAR2A(NR2A)和NMDAR2B(NR2B)亚基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测定NR1、NR2A和NR2B亚基蛋白和mRNA在铅暴露大鼠脑中额叶皮质、新小脑、海马及纹状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铅暴露大鼠中NR1、NR2A和NR2B亚基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在各个脑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在铅暴露大鼠的额叶皮质、海马、新小脑和纹状体中,NMDA受体亚基NR1,NR2A和NR2B的表达在mRNA水平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钟旗  郑健 《重庆医学》2006,35(4):329-331
目的 观察胎鼠发育过程中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特点。方法 在妊娠8~10d、12~13d和15~16d的孕鼠,分别于腹膜腔内注射BrdU,妊娠17d时取其胎鼠脑组织制备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BrdU标记的增殖细胞密度和分布;取E13d、E15d和E17d胎鼠皮质,分离获得神经细胞并制备成滴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抗nestin和抗NeuN染色,观察不同胚期胎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比例。结果 E8~10d时BrdU标记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脑室周围和顶叶皮质;E12~13d时BrdU标记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脑室周围、基底节区和顶叶皮质;E15~16d时BrdU标记的细胞主要分布于丘脑和颞叶皮质。E13d、E15d和E17d胎鼠皮质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比例随胚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分别为66.4%、32.1%和3.4%),Neu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17.2%、35.6%和92.3%)。结论 胎鼠发育过程中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并按一定模式顺序迁移至各脑区,至出生前皮质神经细胞已基本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的不同脑区一些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某些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后,根据学习记忆能力分为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均好者为Ⅰ组;学习记忆能力均差者为Ⅱ组).将大鼠立即断头处死,分别测定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五个脑区Asp、Glu、Ala、Gly、GABA、Tau的含量.结果学习记忆能力均差的大鼠与学习记忆能力均好的大鼠比较:海马、纹状体A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海马、纹状体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小脑、海马、纹状体Tau含量显著降低(P<0.05和P<0,01);皮层、纹状体Gly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纹状体GAB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各脑区Ala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皮层、小脑、纹状体内氨基酸水平和比例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某些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的不同脑区一些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某些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后,根据学习记忆能力分为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均好者为Ⅰ组;学习记忆能力均差者为Ⅱ组)。将大鼠立即断头处死,分别测定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五个脑区Asp、Glu、Ala、Gly、GABA、Tau的含量。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均差的大鼠与学习记忆能力均好的大鼠比较:海马、纹状体A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海马、纹状体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小脑、海马、纹状体Tau含量显著降低(P<0.05和P<0,01);皮层、纹状体Gly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纹状体GAB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各脑区Ala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皮层、小脑、纹状体内氨基酸水平和比例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月龄SD大鼠不同脑区(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小脑)基因组DNA多态性。方法RAPD—PCR技术分析脑DNA多态性图谱。结果脑不同区域RAPD标记不尽相同,即纹状体、下丘脑为1543、1269、994、472、377bp5条条带,海马仅377bp1条条带,皮层为1543、1269、994、472bp4条条带,小脑为1269、994、377bp3条条带。结论脑不同区域存在DNA多态性,这可能反映出大鼠不同脑区基因组DNA的差异。并构成各脑区保持相对独立功能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例老年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进行分析。24例患者除有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和低渗透压及精神症状,29%患者有精神萎靡不振,25%有嗜睡、烦躁、昏睡者各占16%,12.5%有浅昏迷。提示凡老年肺心病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宜及时检测血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基础医学     
20001117老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的线粒体DNA缺失突变/项平…//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一2000,21(l)一10一13 用碱裂解法抽提青年(3月)SD大鼠10只和老年(24个月)SD大鼠17只的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的mtDNA。稀释PCR法测mtDNA的缺失比例。结果:青年和老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均存在缺失型mtDNA,缺失片段为4834bp。青年鼠各脑区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为0.000156%、0.000148%、0.000152%;老年鼠分别是0.001446%、0.00148%、0.000987%,是青年鼠的9、1。和6.5倍。认为衰老时脑缺失型mtDNA比例增多,以海马和mtDNA缺失增多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18d至出生后7d在脑内表达较强,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出生后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某些脑区部分氨基酸和多胺含量的差异,以揭示衰老与某些氨基酸以及多胺含量的关系。方法选wistar大鼠分为3月龄和20月龄两组,将大鼠断头处死,分别测定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五个脑区Asp、Glu、Ala、Gly、GABA、Tau以及spd含量。结果与青龄组大鼠比较。老龄大鼠海马、纹状体A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海马、纹状体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纹状体Gly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层、小脑、海马、纹状体Tau含量显著降低(P〈0.05和尸〈0.01);而纹状体GAB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各脑区Ala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层Sp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衰老过程中某些脑区部分氨基酸和多胺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学习记忆过程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