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 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 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受体能够与其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配体与药物结合,形成配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配体发挥导向物作用,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细胞(或组织),实现主动靶向释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增加药效。文中介绍了以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蛋白质(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多糖(半乳糖、甘露糖、透明质酸)、整合素等生物大分子为配体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铭笑  孙春萌 《药学进展》2023,47(8):637-644
骨骼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肿瘤高发,骨相关疾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身给药治疗骨类相关疾病存在靶向性差、副作用大、药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骨靶向递药系统有效克服了传统给药方式治疗骨类相关疾病的缺陷,利用骨靶向基团对药物载体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有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成本,并减少不良反应。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几年骨靶向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了骨靶向系统中骨靶向基团与纳米载体的应用,为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抗艾滋病药物的发现及使用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治疗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特定部位的HIV病毒。为此,人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制备各种形式的抗艾滋病药物递送载体,如纳米粒、脂质体、树状大分子等,希望针对不同细胞和解剖学的病原体库进行靶向药物递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抗艾滋病药物靶向制剂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戴丽丽  苏志桂  张灿 《药学研究》2017,36(8):471-476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鉴于常规的给药方式,进入斑块的药物浓度很低,难以实现直接针对斑块的有效治疗策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靶向斑块、斑块局部释放药物和提高斑块内药物有效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本文从靶向递送策略的角度对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综述,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治疗药物存在稳定性差、摄取效率低、细胞毒性大以及靶向能力差等缺点。因此需要安全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和暴露。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长循环时间而逐渐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平台。基于红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红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和基因工程红细胞等。另外,对红细胞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显著增强靶向性,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以红细胞为载体的化学药物及疫苗的递送方法,重点讨论了仿生纳米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机体各部位的靶向性研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基因工程红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综述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为纳米制剂递送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91篇,对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且因数量丰富、形态灵活,使得研究者们开始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设计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主要有三种:中性粒细胞体外载药再回输、中性粒细胞体内载药和中性粒细胞仿生纳米粒。而影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中性粒细胞摄取、运输以及释放药物等多种因素。结论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进行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纳米制剂递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组氨酸作为一种碱性氨基酸, pKa接近肿瘤弱酸微环境pH,其带电性和溶解性具有pH敏感性,在中性环境中,组氨酸不带电,表现为疏水特性,而在肿瘤酸性环境中,组氨酸可质子化带正电,同时转变为亲水特性,因此,组氨酸被广泛应用于靶向肿瘤弱酸性微环境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组氨酸构建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利用组氨酸促进细胞摄取和调控药物释放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共性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孟路华  王驰 《中国新药杂志》2012,(18):2165-2167,2192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天然HA对强酸、强碱、热、自由基及透明质酸酶敏感,对其进行修饰可克服以上问题并获得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衍生物。HA及其衍生物可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能够延缓药物的释放,发挥长效作用,可用于多种药物的递送,如蛋白质、核酸及抗肿瘤药物等。HA及其衍生物可与细胞表面多种受体(CD44,RHAMM,LYVE-1,HARE)特异性结合,可用于靶向药物递送,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递送。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制药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袁洁  ;梁光义  ;徐必学 《中南药学》2014,(12):1211-1216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结肠靶向给药(CTDD)系统的相关进展全面综述,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19种期刊25篇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中药CTDD系统包括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微生物酶解型、生物黏附型、压力依赖型、脉冲型和联合应用型。结论中药CTD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中药指标成分、体内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了近5年(1999-2004年)来万方、维普、CNKI、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的文献,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从微球制剂、复合性乳剂以及脂质体三方面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展望.指出了中药靶向制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靶向递释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能够选择性作用于病变部位,控制药物的分布与释放,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已成为癌症等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各类TDDS的机制、载体类型、制备技术和体内外靶向性,对近年来靶向递释系统的研究现状、未来产品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onventional oral dosage forms exhibit poor/low bioavailability due to incomplete release of drug and short residence time at the absorption site. Gastro-reten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GRDDS) is particularly used to improv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s, which have narrow absorption window down in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also to treat local disorders.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the utility of the nanofibers as gastro-retentive dosage form. From last few decades, formulation scientists have put extensive efforts to develop suitable gastro-reten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which is appropriate for commercialization. Current approaches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gastro-reten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offers limited functional features to control the floating behavior. Recently, an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gastric residence time by using nanofibers,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the increase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Multiple functional features and unique properties of nanofibers improve its gastro retention.

Conclusion: Nanofiber system provides stomach-specific drug release for longer duration; moreover, increased local action of the drug due to prolonged contact time with the gastric mucosa. Thus, the nanofiber system promises to be the potential approach for gastric retention drug delivery system.  相似文献   

17.
细胞促渗肽(CPP)最早于细胞研究中发现,此后被引入透皮制剂领域,相关透皮机制尚未阐明。CPP在透皮制剂领域中应用广泛,对小分子药物、多肽、蛋白质、核酸和胶粒载体均有皮肤促渗作用。本文综述CPP在透皮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穿膜肽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大分子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作用, 只有分子质量小于600 Da的分子才能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这使得一些有治疗价值但无细胞膜穿透性的分子在细胞生物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短肽 (少于30个氨基酸) 即细胞穿膜肽 (CPPs), 能够有效地将蛋白质、多肽、核酸片段等以多种方式导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 其转导效率高且不会造成细胞损伤。CPPs的发现为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生物学、基因治疗、药物体内转运、临床药效评价以及细胞免疫学等研究领域等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PPs的种类特点、内化机制、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