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志雄 《广西医学》2011,33(10):1302-13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为PP〈50mmHg组,50~60mmHg组,61—70mmHg组,PP〉70mmHg组。观察各组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吸烟、血糖、血脂和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进入回归方程,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脉压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高血压痛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脉压增大,靶器官损害增多。  相似文献   

2.
李杰 《中外医疗》2009,28(2):43-43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合并高血压组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01);与脉压〈60mmHg的患者相比,脉压≥60mmHg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最高收缩压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与否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3.
朱宏燕  甘舜进 《当代医学》2009,15(27):38-3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a)的高血压病患者283例,男183例,女100例,所有患者造影同时测量中心动脉血压参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脉压水平分为PP〉40mmHg组及PP≤40mmHg组。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冠心病组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脉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P〉40mmHg组有患者215例,有冠心病患者172例(80.0%),PP≤40mmHg组有患者68例,其中冠心病28例(4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PP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表现。方法5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60mmHg组25例和脉压40-60mmHg组26例,入选者做冠状动脉造影,应用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动脉扩张性,颈动脉僵硬度。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宽块分级的总和计算宽块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60mmHg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4±0.15)mm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为(1.46±0.32)mm,颈动脉僵硬度为(3007.3±1022.47),均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1或P〈0.05)。而颈动脉扩张性为(0.12±0.08)、紧张度为(2.31±1.03),明显比脉压40-60mmHg组降低(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92%、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8%,脉压〉60mmHg组升高(P〈0.01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与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9、0.752、0.596,P〈0.01或P〈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6、-0.598,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选用2002年以来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13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3例,中年组69例(40岁≤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组的收缩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脉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昼夜血压无差异(P〉0.05),中年组的昼夜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是高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老年组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年组患者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93例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单纯冠心病组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晨峰,根据住院期间CAG结果,分别采用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压晨峰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MBPS〈25mmHg亚组与MBPSI〉25mmHg亚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晨峰水平、冠脉狭窄程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剔除了其他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MBPS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BPS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2011年3~6月住院的非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150例,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阳性。根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成高血压组(n=90)和非高血压组(n=60)。冠状动脉造影前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评分。所有病例在造影前后采用无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及中心动脉压脉压差(P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P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SB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P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双支和单支病变的血浆BNP水平都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P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BNP关系密切;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和BNP复相关系数为0.91,其线性模型为PP=0.543病变支数+0.656病变评分+0.864 BNP。结论 PP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BNP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0例体检者在排除了高血压史、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等疾病及既往史后选取42例,根据其血压状态分为正常血压组(A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14例,正常高值组(B组,120mmHg≤收缩压〈140mmHg或80mmHg舒张压〈90mmHg)14例,高血压组(C组,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14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则显著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4例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吸烟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非狭窄组,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和各血压变异性参数的差异,分析血压变异性参数与冠脉病变程度(SSS)的相关性。结果年龄、LDL是显著性影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而HDL则是显著性影响冠脉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相比冠状动脉非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组的24h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和白昼收缩压标准差明显升高(P〈0.05)。年龄和24h舒张压标准差与SSS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范围增大,血压变异性显著升高。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及SSS评分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 ,年龄 4 5~ 6 5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4 0 0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 392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 398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 ,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 0 5 ) ;冠心病组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或脑卒中组 (P <0 . 0 1) ;脑卒中组的平均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或脑卒中组的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P <0 .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仍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P<0 . 0 5 ,P<0 . 0 1)。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收缩压、平均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脉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带侧孔和不带侧孔指引导管行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探讨带侧孔指引导管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只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组为带侧孔组和不带侧孔组,分别用带侧孔和不带侧孔的右Judkins指引导管行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量两组左右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有创压力监测冠状动脉内血压,实时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结果:小型猪带侧孔组和不带侧孔组的右冠状动脉直径分别为(2.51±0.12)mm和(2.54±0.11)mm(P〉0.05),左前降支直径分别为(2.40±0.09)mm和(2.42±0.12)mm(P〉0.05),右冠状动脉收缩压分别下降(14.9±6.5)mmHg和(30.5±9.5)mmHg(P〈0.05),左冠状动脉收缩压分别下降(15.5±6.8)mmHg和(32.4±10.2)mmHg(P〈0.05)。心律失常带侧孔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带侧孔指引导管完成小型猪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入选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35—80岁,每1个月随访1次,随访2年。结果2年随访结束时,60例患者发生脑卒中,死亡11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5岁、糖尿病、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收缩压、平均血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是发生脑卒中(0R=2.13,95%可信区间1.26~3.47,P〈0.01)和死亡(OR=1.25,95%可信区间1.06~2.35,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是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661例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84例)和非冠心病组(477例),对2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冠心病的混杂因素如年龄、心率、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逐步筛选变量分析脉压差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关系,脉压差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4.20倍.舒张压与冠心病呈负相关,舒张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减少1.07倍.收缩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51倍.年龄每增加10岁, 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04倍.其他混杂因素如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心率、体重指数等与冠心病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差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随着舒张压的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应降低.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上不仅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而且要综合干预,注意监测脉压差,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高血压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测量PWV大于1400cm/s的患者共779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14例)、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262例)、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255例)及伴有3个危险因素组(148例),给予硝酸甘油0.5mg含化后2min重新测定血压及P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收缩压由(149±15)mmHg下降至(135±20)mmHg,脉压由(59±12)mmHg下降至(50±11)mmHg,PWV由(1688±378)cm/s下降至(1329±288)cm/s,服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6、2.473、3.885,均P〈0.05);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改善程度减小;单纯高血压组、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组PWV改善率分别为89.1%、74.3%、72.6%和44.0%。结论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与大动脉弹性明显相关,含硝酸甘油后由于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下降致大动脉僵硬度有所改善;高血压伴危险因素越多者血管弹性越差,且对硝酸甘油敏感性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达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度的参数。对69例高血压病降压达标患者、56例高血压病降压未达标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C—FPWV检测。结果降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度[(12.70±2.82)m/s]明显高于健康人的血管硬化度[(11.23±2.89)m/s](P〈0.05),也明显高于降压达标者[(11.96±3.62)m/s](P〈0.05)。降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高于健康人的动脉硬化度(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脉压与反映大动脉硬化度的C—FPWV成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为PWV(m/s)=4.68+0.09×年龄(岁)+0.04×脉压(mmHg)。结论通过对血压的调控,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年龄、脉压与大动脉硬化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脉压(PP)值,按脉压(〉60mmHg与≤60mmHg,1mmHg;0.133kPa)分组,观察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变化及其与脉压值的相关性。结果脉压〉60mmHg组UA、UmAlb明显高于脉压≤60mmHg组(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UmAlb与收缩压(r:0.315,P〈0.05)、脉压(r=0.408,P〈0.01)呈正相关。结论脉压值能够很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是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危险因子;脉压大小与尿微量白蛋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醛固酮瘤(APA)患者(APA组)、2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EH组),行24h动态血胝监测,评价APA患者全天血压变化,分析APA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APA组BMI、血清钾水平、立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低于EH组,而血清钠、立位醛吲酮水平高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5.68、-4.39、-2.43、2.72和2.79,均P〈0.05)。AP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EH组[(140±20)与(126±19)mmHg(1mmHg=0.133kPa),t=2.32,P〈0.05],两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与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杓形血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20)与28%(7/25),X^2=1.43,P〉0.05]。以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家族史、BMI、血清钠水平、血清钾水平、立位血浆醛㈨酮及肾素水平为白变量,以杓形血压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非杓形血压无独立相关性。结论APA患者发生昼夜血压节律消失的比例以及高血压特点与EH患者之间无明显的差蚌。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仕海  徐标等 《铁道医学》2001,29(6):370-37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68例)和心肌梗死血压正常(41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者多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多于心肌梗死血压正常者(P<0.05),重度狭窄、完全堵塞病变数亦较血压正常者多(P<0.05),而病变血管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病变程度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患24小时动态脉压及其他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高血压病组(EH);高血压病并2型糖尿病组(EH+DM);正常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IMT≥1.3mm判断为颈动脉硬化。结果:EH组及EH+DM组收缩压及脉压均显高于对照组;EH+DM组24小时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和IMT均明显高于EH组(P<0.05);男性IMT大于女性(P=0.02);脉压、收缩压与IMT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脉压和年龄与IMT有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患,收缩压、脉压和年龄与IMT密切相关,但仅夜间脉压和年龄与IM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