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鹏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149-115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观察组入院后12~24h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入院后48~72h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出血患者实施止血处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止血处理后,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4.1%明显优于对照组67.6%(P<0.05);在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2.46±0.65)d明显优于对照组(3.98±0.83)d(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7.43±0.87)d明显优于对照组(10.65±1.32)d(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具有相当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邵秀娇  黄艳红  李苑伟 《当代医学》2010,16(21):102-10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目标、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143例重度颅脑损伤中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37例(发生率25.8%),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病死亡8例(病死率21.6%)。结论建立多项监测目标,评估高危出血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监测消化道出血,加强护理干预,能减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1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实施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的处置速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处置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赢得了抢救黄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对降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对比组37例予以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37例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5.4%,对比组有9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4.3%,观察组与对比组术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比明显前者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术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佳佳 《中原医刊》2014,(4):118-1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护理后,对照组显效6例,占20%,有效18例,占60%,无效6例,占20%:观察组显效15例,占50%,有效12例,占40%,无效3例,占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患者采用特殊护理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总结治疗经验及有效措施。方法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制酸、保护胃黏膜、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支持疗法、防治并发症、必要时手术处理等。结果通过上述治疗,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9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采用积极的综合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8.
盐酸纳络酮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纳络酮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减压或大骨瓣减压、降颅内压、抗炎止血、冰毯降温、营养支持、气管切开、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络酮治疗。结果:治疗1~10d呼吸、心律异常观察组平均出现例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3、5、7、9、11d平均颅内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5、10d的血浆阻内啡肽含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治疗1~10d应激性消化溃疡出血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d GC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恢复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纳络酮用药期间及停药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络酮用于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郭红梅 《大家健康》2016,(4):266-26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0例研究对象分成循证组和常规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循证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施护理后循证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 <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 <0.05)。循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0%和9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9.3%和74.7%(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惠  王菊廷  张善芳 《广西医学》2009,31(6):860-86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和实验组168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和循证护理方法,观察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循证护理方法鼻饲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方法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结果均降低,且循证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96.15%远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实施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 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 分),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60例,常规组57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大黄组中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例(8.5%),常规组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1例(20.4%),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探讨胃镜下钛夹辅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与相关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消化科2014-01~2014-12间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胃管给予促血管收缩或止血药物等常规治疗手段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胃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5%(37/40)、再出血率为5.0%(2/40)、住院时间为(4.38±0.53)d,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85.0%(34/40)、再出血率为15.0%(6/40)、住院时间为(7.05±0.32)d,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对护理非常满意15例,较满意25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对护理非常满意9例,较满意24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2.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胃镜下钛夹辅助治疗方式,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同时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起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2.76±9.63)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关节僵硬2例,中枢性高热3例,继发感染1例,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早起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防治消化道并发症、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入院24h后鼻饲生大黄粉0.1g/kg,3次/d,并与同期未予生大黄粉的35例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3d、5d胃液潴留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开始肠内营养供给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d、5d胃液潴留量明显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减少(P〈0.05);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开始肠内营养供给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减少胃液潴留量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助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王江英 《大家健康》2016,(11):159-159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69%、30.77%,组间比较(P <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可减少心律失常情,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40和复方丹参静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142例,分为治疗组72例,给予右旋糖酐40和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70例,给 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维生素K3及立止血等常规止血药物治疗,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右旋糖酐40和复方丹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月期间7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发生和焦虑情绪改善,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 ,探讨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重型颅脑损伤 2 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31例 ,发生率为14 .6 % ,其中死亡 8例 ,病死率为 2 5.8%。结论 :正确的防治方法能减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急诊收治的9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系统化护理管理分为A组(46例)和B组(52例),A组患者仅给予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则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短(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