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期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3例TMC(101个病灶)的超声图像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图像、血流分布特征及颈部淋巴结受累及情况。结果83例TMC(其中PYMC82例,滤泡状TMO1例,共101个病灶)术前超声发现病灶69倒(83个),超声表现为不均低回声81个(97.6%),不规则形72个(86.7%),边缘不整齐72个(86.7%),85个TMC结节A/T平均值为091(0.50~1.50),69个(83.1%)I-MC结节A/T≥1,83个TMC结节均无声晕,病灶内见微钙化42个(50.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I型25个(30.1%)、II型42个(506%)、III型16个(193%);颈部淋巴结转移22例(26.5%)。结论PYMC的超声图像特征为病灶多呈不均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整齐,A/T多≥1,结节内部多见点状或簇状钙化;对于PTMC的超声诊断要依靠以上多个超声图像特征性指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TMC患者60例的临床超声声像资料。结果本组检出的甲状腺微小癌大小为3mm~11mm,为圆形或椭圆形,多无包膜;结节内可见细小钙化;肿块周边或内部可见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流速8.8cm/s~35cm/s,阻力指数0.6~0.8。乳头状癌50例,滤泡状癌6例,髓样癌4例,诊断符合率91.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价值较大,值得首先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1例手术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并对乳头状微癌的特点作探讨.方法 对该例乳头状微癌声像图分析,通过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进行鉴别诊断,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乳头状微癌声像图表现为单个低回声结节.无包膜,边缘不规则,有细毛刺,结节内有细小钙化点.结论 超声新技术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及结节周边的清晰度和结节的硬度,从而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癌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提高甲状腺结节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8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回顾穿刺细胞学诊断情况,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合结节超声图像表现特点加以分析。结果 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28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26例,髓样癌2例;所有乳头状癌结节样本中,细胞核均可见特征性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细胞学检查结果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癌结节≥2 cm者13例,<2 cm癌结节者15例;单发结节15例,多发结节13例;23例(82.14%)结节边缘向四周浸润破坏性生长,并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22例(78.57%)结节中可见钙化灶,其中16例(72.73%)表现为沙砾样钙化。超声图像分析显示,多数结节内可见沙砾样钙化灶,结节边缘欠规则呈粗糙毛刺状。结论 超声定位有助于提高触诊难及小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综合分析超声图像中甲状腺结节边缘及钙化的特征性表现,可有效提高穿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癌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提高甲状腺结节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8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回顾穿刺细胞学诊断情况,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合结节超声图像表现特点加以分析。结果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28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26例,髓样癌2例;所有乳头状癌结节样本中,细胞核均可见特征性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细胞学检查结果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癌结节≥2cm者13例,〈2cm癌结节者15例;单发结节15例,多发结节13例;23例(82.14%)结节边缘向四周浸润破坏性生长,并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22例(78.57%)结节中可见钙化灶,其中16例(72.73%)表现为沙砾样钙化。超声图像分析显示,多数结节内可见沙砾样钙化灶,结节边缘欠规则呈粗糙毛刺状。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提高触诊难及小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综合分析超声图像中甲状腺结节边缘及钙化的特征性表现,可有效提高穿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化灶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医院手术治疗,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结节直径<1.0cm并结节内伴有钙化灶,或经病理证实为TMC的13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共184枚结节中,病理证实为TMC者107例共153枚,其中无钙化TMC91枚、微钙化64枚(TMC54枚、甲状腺肿9枚、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枚)、粗大钙化21枚(TMC5枚、甲状腺肿16枚)、孤立钙化斑7枚(TMC2枚、甲状腺肿4枚、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枚)、环状钙化1枚为TMC;34例TMC表现为多灶性癌。16例TMC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 TMC多无特异表现,微钙化是TMC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但敏感性相对较差;TMC可有多发病灶及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应注意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108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86例(256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点,主要包括结节的边界、形态、质地、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并对两组结节的超声表现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个PTC患者中,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占91.7%(105/108),低回声结节占83.3%(81/108),边缘毛糙,呈浸润性生长结节占85.2%(92/108),结节内砂砾样微小钙化占64.8%(70/108),上述征象与良性结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节形态、结界内血流信与良性结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的主要超声特征包括: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毛糙、结节内纵横比≥1、合并微小钙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56个结节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56个癌结节病理均为乳头状癌.表现为边界模糊者53个结节;内部有微钙化者49个结节;结节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等于或低于颈前肌回声)32个结节;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者仅26个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43个结节.诊断明确46个结节,误诊20个结节,超声检出率为82.1%,误诊率为1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彩色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皓 《当代医学》2009,15(6):135-135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并探讨其彩色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1月经手术证实的39例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64%)超声提示恶性可能,超声表现部分结节内可见微小点状强回声,少数囊实混合性结节内实性部分可见散在微4、钙化点等,或结节内丰富的血流信号。14例(36%)超声检查仅做出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结论对所有结节尤其低回声结节的检查,对边界不整,界限不清,无明显晕环的结节,内部出现沙砾样钙化,并且CDFI结节内血流较丰富,RI〉0.7,应做出恶性可能的诊断提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甲状腺结节内部回声的特点、结节的形态、边界、钙化、结节内血流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5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结节共67个,低回声结节62个(92.5%),高回声结节4个,混合回声结节1个;结节边界不清晰30个(44.8%);形态不规则38个(56.7%);30个(44.8%)结节内部有点状或沙砾样的微小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25.4%);37个(55.2%)结节探及彩色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个指标综合分析能提高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异常,则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超声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80例,其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35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45例。根据超声诊断资料和术后颈侧区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对超声诊断特征、不同超声积分与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超声检查肿瘤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肿瘤位于上极和甲状腺被膜与肿瘤关系〉25.0%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检出率,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②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超声积分为(3.2±0.8)分,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超声积分为(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31,P〈0.05),以超声积分≥2.5分为临界点,颈侧区淋巴结很有可能发生转移,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8.9%。结论采取超声积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超声积分≥2.5分时,可能提示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年来甲状腺癌分类构成比的改变,探讨超声检查在术前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以及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手术常规一期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手术的1 023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1 023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约占97.0%,其中乳头状微灶癌约占44.7%。5项B超影像指标用于提示甲状腺结节性质为癌,其约登指数分别为:细钙化61.1%,边界模糊65.0%,细钙化与边界模糊并存54.4%,血供增加33.0%,低回声6.7%。B超用于鉴别颈淋巴结转移的约登指数为39.9%。137例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术中一期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8%。结论  近年来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分类构成比中所占比例很大。术前超声检查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必须常规一期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灶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康华医院23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灶癌的MSCT表现,观察病灶分布、周围侵犯、钙化、淋巴结转移及强化特点。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侵及一叶,呈低密度小结节,位于甲状腺包膜下,部分病灶侵犯包膜,合并钙化者7例,表现为点状及沙粒样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条片状及结节样不均匀强化。CT平扫时肿块的CT值多小于56Hu;增强扫描后达峰时间较晚,峰值较低,多数小于100Hu。结论 MSCT有助于甲状腺微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术前拟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变,经术中冰冻并术后石蜡切片确诊微小癌。28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例一侧TMC者,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双侧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者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叶大部切除术。6例甲状腺腺瘤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4例获得随访6个月~10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点利于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和/或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王一凡  金英楠  宋梅  程芳  陈丽羽 《浙江医学》2014,(24):2006-2008
目的比较结合弹性成像的改良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 RADS)分级法与TI- RADS分级法、弹性成像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癌(TMC)检出率的诊断效能。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患者共117枚小结节的TI- RADS分级、弹性成像评分、结合弹性成像的改良TI- RADS分级进行比较,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结果TI- RADS分级法诊断TM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0.88%、71.47%、2.8;弹性成像评分法诊断TM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3.53%、65.31%、2.1;改良TI- RADS分级法诊断TM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4.12%、77.55%、4.2。改良TI- RADS分级法诊断TMC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改良TI- RADS分级法诊断TMC的灵敏度分别与TI- RADS分级法、弹性成像评分法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TI- RADS分级法对TMC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甲状腺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 ①本组40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占多数,占87.5%(35/40),多数癌肿结节与良性结节并存;②40例甲状腺癌(44个肿块)的主要声像图特点:肿块以实质性低回声为主,占77.27%;肿块多数边缘不光整,呈毛刺状、蟹足样;肿块内部多伴钙化(37/44,84.1%),以微钙化为主(27/37,73.0%);③肿块血供丰富,血流检出率95.45%,且以Ⅲ、Ⅱ级血流为主.结论 甲状腺癌超声声像图多变,检查中不仅要抓住甲状腺癌的主要声像图特征,还需多切面观察,综合分析判断,注重归纳总结,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微小癌的概率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甲状腺微小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例资料2258例,12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统计甲状腺微小癌的概率、术中确诊率、漏诊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及预后。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概率为5.67%(128/2258),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118例,确诊率为92.19%(118/128),术中甲状腺微小癌的漏诊率为7.81%(10/128),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90%(5/128),术后复发率为2.34%(3/128)。无因甲状腺微小癌死亡者。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诊断困难,术中仔细探查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不需常规清扫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李雷  张年庆  杜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69-1870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8例初诊的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病灶根治性切除加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颈Ⅵ区淋巴结阳性8例(占28.6%);并发症2例(占7.1%),其中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