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秋亮  曹利平 《浙江医学》2011,33(7):1030-1031,105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天化疗前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20万U,而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观察两组在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化疗后U组组白细胞下降的水平较C组低;血清ALT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但U组升高的幅度小于C组,且U组指标恢复速度更快;化疗后第6天IL-6 和TNF-α浓度U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化疗期间使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骨髓抑制,保护肝脏功能,减少化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徐丽丽  严敏  沈建军 《上海医学》2012,35(12):1013-10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眼眶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眼眶肿瘤摘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入乌司他丁组和氯化钠溶液组。乌司他丁组在手术切皮前(10000U/kg)和术后第1、2、3天(5000U·kg-1·d-1)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氯化钠溶液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前1d和术后3d采用认知功能筛查工具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测验评分的降分值下降≥该项测验的标准差,则认为该患者发生POCD,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3h(T2)、术后1d(T3)、术后3d(T4)各时间点测定血清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3d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氯化钠溶液组同时间点(P<0.05)。氯化钠溶液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7.5%(11/40),显著高于乌司他丁组的2.5%(1/40,P<0.05)。氯化钠溶液组在T1、T2、T3时间点的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乌司他丁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行眼眶肿瘤摘除术的老年患者的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预防POCD的发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后腹腔镜手术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40例全麻下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 20例) 和对照组(C组, 20例),U组于麻醉前及术后1d各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检测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气腹后30 min (T1) 、解除气腹后10 min(T2)、术后1d(T3)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 U组T1,T2,T3时 IL-6升高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IL-10升高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Cys C及α1-MG升高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改善后腹腔镜术术中、术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后腹腔镜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乌司他丁 细胞因子 肾功能 后腹腔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预先注射乌司他丁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5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 m L;乌司他丁10万U组30例,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万U/3 m L;乌司他丁20万U组30例,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3 m L。2 min后松开止血带,3组患者均推注0.06 mg/kg罗库溴铵,并行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乌司他丁10万U组和20万U组罗库溴铵注射痛总发生率分别66.7%、70.0%、2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20万U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乌司他丁10万U组(P<0.01)。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预注乌司他丁10万U和20万U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安全、有效,且以乌司他丁20万U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观察乌司他丁在危重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危重症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呼吸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APACHEⅡ评分,以及呼吸机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体温、心率、呼吸次数、白细胞汁数、C反应蛋白、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6),呼吸机使用天数和ICU住院天数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危重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nⅠ-Ⅱb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和乌司他丁组(U组,n=30)。U组入手术室后即给予乌司他丁4000U/kg溶于20ml氯化钠注射液中,10min内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2000U.kg^-1.h^-1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60min(T3)、术毕(T4)、术后60min(T5)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a、IL-6、IL-10浓度在T2-T5各时间点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0.01);U组患者血浆TNF-a、IL-6浓度在T2-T5各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抑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TNF-a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5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乌司他丁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推注,1次/8 h,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评价肾功能,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评价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UN、CR、UA水平及ALT、TBIL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CR水平及ALT、TBIL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临床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乳酸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min(T3),恢复肝血流后1h(T4),术后1d(T5),术后3d(T6)术后5d(T7)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时点W组的ALT、AST、TBIL均较C组低,其中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天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危重患者在外科手术后早期应用乌司他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毅  刘俊  于亮  赵勤  刘育健 《上海医学》2005,28(2):113-11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外科老年危重患者手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将 30 例术后收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患者(>60 岁)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外科 ICU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入 ICU后第1天加用40万U乌司他丁,第2、3、4 天分别加用 20 万 U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术后7 d内的临床症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改善情况和营养、免疫情况。结果 乌司他丁组预防应激性溃疡、改善SIRS症状以及减少蛋白分解的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危重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造影前1h静滴乌司他丁2×105U,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250mL,观察术前和术后6h及24h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有3例和对照组有10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没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因胰管造影所致的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乌司他丁(UTI)干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研究UTI对MODS的可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UTI组,模型组与UTI组大鼠分别通过尾静脉以15 g/kg注射内毒素(LPS),UTI组建模前24 h和建模后连续3d,每日2次以1&#215;105 U/kg腹腔注射UTI进行干预和治疗,观察各时间点各组的体征表现并收集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L-1α、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对照组、模型组和UTI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33%和16%.②TNF-α、IL-1α的表达水平UTI组均低于相对应的模型组.③模型组IL-4的表达水平在6h与24 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升高(P<0.05),UTI组与对照组相比在0h、12 h(P<0.05),24 h(P<0.01)显著升高;模型组IL-10的表达水平在12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UTI组在6 h~12 h时IL-10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UTI能降低LPS介导的大鼠MODS的死亡率,可抑制TNF-α、IL-1α释放和促进IL-4、IL-10释放,有效改善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变化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确诊为ICP的14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U/L、总胆红素(TBIL)〉28umol/L的孕妇,产后出血及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高,且ALT水平越高,其发生率越高。结论:ICP孕妇肝功能的变化可预测母儿预后,ALT及TBIL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充性激素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凝血功能、肝脏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9月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10 mg/d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子宫内膜,并适时给予黄体酮治疗后撤退性出血,每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9个月,3个周期。对治疗后患者的肝脏、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各个治疗周期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LL)、直接胆红素(D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九个月内持续10 mg/d戊酸雌二醇治疗并不会对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动物实验: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正常组,另4组采用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制成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再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浓度洗液组。高、中、低浓度洗液组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由茵陈、大黄、栀子、柴胡、郁金、金钱草、车前子、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鸡内金、枳壳、麦芽、丹参等中药组成,原液稀释5倍、10倍、50倍)对黄疸大鼠模型进行泡浴,正常组、模型组采用温水泡浴。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2)临床研究:9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口服药相同,治疗组增加低浓度新生儿退黄洗液(原液稀释50倍)泡浴,两组治疗期间若黄疸加重则转蓝光治疗。比较两组的转光疗率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结果(1)实验研究:乙酰苯肼成功制造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治疗组转光疗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P〈0.05);剔除转光疗的患儿后,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有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因环磷酰胺治疗导致肝损伤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对照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恢复正常,两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肝肿大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血清ALB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清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4.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朱李瑢  陈佳慧  陈钟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14-417,F0002
目的:观察壳聚糖涂层T管在重症胆管炎(ACST)犬胆管内的抗炎作用。方法:将15只犬随机分为3组,即壳聚糖涂层T管组(A组),普通T管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A,B组利用T管制作犬ACST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7 d观察生命指征并采血检测白细胞及分类,血清TB,AKP,ALT,TNF-α,IL-1β以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术前3组之间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犬的血清IL-1β、TNF-α、内毒素水平逐渐升高,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血清IL-1β,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的血清TB,AKP,AL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壳聚糖涂层T管在ACST犬胆管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中出血量的关系。方法对127例入院手术的BPH患者进行术前血清PSA测定和手术中出血量。127例患者中PSA〈4ng/ml患者41例(以下称A组)。PSA4~10ng/ml的患者53例(以下称B组)。PSA〉10ng/ml的患者33例,其中急性尿潴留10例,留置尿管持续引流2周后测PSA〉10ng/ml(以下称C组)。结果C组TURP术中出血量、灌洗液量、电切操作时间、术者对术中视野的满意度、以及术后生理盐水连续冲洗膀胱的时间和所消耗的冲洗液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的输血率、TURS的发生率、术后1个月内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除术后生理盐水连续冲洗膀胱的时间和所消耗的冲洗液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水平高的患者TURP术中出血量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给予71例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17例,共37例次,血浆灌流(plasma perfusion,PP)治疗16例,共34例次。治疗前后检测胆红素、转氨酶、血氨、白蛋白、凝血时间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经ALSS治疗后,患者食欲增加,腹胀、乏力减轻,精神明显好转,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45.45%。同时对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进行疗效比较发现,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有效清除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转氨酶。血浆置换在降低血氨水平和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血浆灌流。结论 ALSS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方法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血清中TNF-仪、IL-1和LI-6含量的测定,分析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及时有效实施手术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指标对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ACST患者4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31例和未治愈组11例,分别于术中、术后7d、14d检测患者血清中TNF-位、IL-1和LI-6含量,同时选取3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中4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1和LI-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治愈组血清中TNF-α和IL—1的含量低于未治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u-6的含量明显低于未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治愈组血清中TNF-α、IL—l和LI-6的含量明显低于未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是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血清中TNF-α、IL-1和u-6含量的检测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er)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肝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IPe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将止血带绑于患者左下肢,RIPer组在主动脉阻断即刻,对患者左下肢实施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处理,重复3个循环。C组不做缺血处理。于麻醉诱导前(d0),术后d1,d3及d7各时间点取颈内静脉血5 mL ,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 )、总胆汁酸(TBA)、RIPer处理前和处理后24 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浓度。【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及AST浓度均不同程度升高,RIPer组ALT水平在术后d1,d3,d7低于C组( P<0.05),AST水平在d1,d3低于C组( P <0.05),而在d7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TBIL、TBA水平在术后d1,d3, d7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远隔缺血时处理24 h后血浆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急性肝损伤,但对肝脏的储备功能影响不大;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SOD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