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左颈、右胸、上腹部切口完成中上段食管癌250例切除术。结果:250例食管癌全部切除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喉返神经损伤及胃排空障碍各5例。结论: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现代二野清扫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30例可手术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两组(n=15):A组(研究组):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左颈吻合+现代二野清扫术;B组(对照组):经左胸食管次全切除左颈吻合+标准二野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切除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两组在胸部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喉返神经链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经右胸三切口行现代二野清扫操作安全可行,可更彻底清扫胸中段食管区域淋巴结,术后病理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于该院确诊的胸中段、胸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65例,全部患者行 Ivor-Lew 食管切除术及二野淋巴清扫,其中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5例(110例行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95例行全二野淋巴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60例(93例行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87例行全二野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分析采用不同清扫术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清扫淋巴结数量皆显著多于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组(胸中段:P=0.001;胸下段:P=0.006),全二野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出现明显喉返神经损伤(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2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5例,P<0.01)。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可以降低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风险[P=0.032,HR(95% CI)=1.36(1.216,4.119)],提高患者5年生存期(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点清扫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全二野淋巴清扫术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更能改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但全二野淋巴清扫术可增加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8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采取三切口手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手术采取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右胸、上腹、左颈部切口,行胃顶部与食管断端吻合,术后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管饲,左颈、右胸腔置引流管。结果:280例患者中喉返神经损伤21例;其中死亡2例,肺部炎症及感染9例,经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10例患者恢复顺利。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治疗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原因是可以注意和预防的,必要时可以选择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改变体位经右后胸、颈、腹和术中不改变体位经右前胸、颈、腹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对6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术中改变体位经右后外侧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组30例,B组为术中不改变体位经右前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组30例。结果两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16.6%;死亡率为3.3%、10%;5年生存率为33.3%、26.7%;切端癌发生率分别为3.3%、6.6%;胸部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284、162,胸、腹淋巴结清扫均数分别为17.6、13。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术中改变体位经右胸后外侧、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手术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对新版食管癌TNM分期的影响,探讨该区淋巴结清扫价值。方法筛选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加术中喉返旁淋巴结清扫,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胸段食管鳞癌325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按照第7版TNM分期,逐一将325例患者分期,记作A组。假设未行喉返旁淋巴结清扫,剔除喉返旁淋巴结清扫的因素后重新分期,记作B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A组与B组TNM分期变化及分析其在不同胸段食管癌中的差异。结果剔除喉返旁淋巴结清扫因素,325例食管癌中有45例的N分期发生改变,使42例的TNM分期发生改变,变化率12.92%,主要分布在Ⅲ期患者。中、上段及多灶病变的食管癌的TNM分期变化明显,χ2=13.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通过增加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了食管癌新版TNM分期的准确性。胸中、上段及多灶的食管癌更需进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胸中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阳 《吉林医学》2009,30(21):2622-2623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的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胸中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102例的手术后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全组102例胸中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9.4%,转移度为11.42%,颈部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率为20.6%,中上纵隔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率为17.6%;右侧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率为22.5%,左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率为13.7%;多区域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比例53.3%;单独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转移比例36.7%。肿瘤的T分级、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与喉返神经淋巴链转移率具有相关性(P&lt;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转移率,广泛多区域转移的特点,右侧转移率高于左侧,颈部和胸部的转移率无差别;肿瘤侵润越深、分化越差、患者年龄越轻转移率越高;胸中段食管癌肿瘤侵润越深、分化越差、患者年龄越轻越要重视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清扫,且以右侧为主;但其无论何种情况均超10%的转移率,要求彻底地进行喉返神经淋巴链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张孝国  易德茂  唐小军 《西部医学》2012,24(7):1274-1276
目的观察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剖胸探查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的82倒患者中经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76侧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上段食管癌82例中经三切口切除76例,其中胸上段17例,胸中段59例;根治性切除71例,姑息性切除5例,切除率92.7%。术后69例痊愈,5例好转,2例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18例,吻合口瘘1例,胃排空障碍2倒,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率失常3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随访65例,失访9例,随访率87.8%,随访时间3-54个月,3年生存率52.3%。结论三切口手术肿瘤切除率高,切除彻底。病例的合理选择,最优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淋巴结的规范化清扫,管状胃、吻合器技术及空肠营养管的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75例甲状腺手术的资料,分为A、B两组。A组35例为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B组40例为不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结果:A组40例冰冻及石蜡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形成,4例冰冻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CT示颈部淋巴结转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B组40例冰冻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石蜡诊断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A组中无喉返神经损伤,B组中出现3例神经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相当重要,已成常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2008-2010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19例,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46例(三野组),接受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共73例(二野组)。结果:三野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58.7%)明显高于二野组(39.7%)(P<0.05),主要
差别在于三野组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1.7%)和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与二野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1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和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别主要体现为三野组患者较高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3.5%,三野组显著高于二野组(P<0.01)。结论: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彻底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建议对排除远处转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王兴邦 《安徽医学》2011,32(11):1843-1844
目的 对168例食管中段癌及食管上段癌三切口手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及无损伤组)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手术均右胸,上腹,左颈部切口,胃底及食管颈部吻合.结果 所有病例中,有声音嘶哑25例,肺部并发症16例(合并声嘶6例),死亡2例.结论 三切口手术是食管中段癌及食管上段癌常用术式,术中解剖不清及操作不当是造成食管癌术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彩超加CT对108例胸段食管癌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提示有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实施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31例。结果31例中有下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87.1%),其中胸上段癌、中段癌、下段癌的转移率分别为83.3%、92.9%和80.0%(P〉0.05),但在108例中的转移率为25.0%;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率64.5%;术后3年生存率46.2%;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41.9%。结论彩超加CT判断下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可行的,可将其列为胸段食管癌的常规术前检查;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段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最下径路寻找、顺行解剖、隔热保护”的新方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降低手术中RLN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手术的右侧甲状腺癌患者53例,行右侧甲状腺切除加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传统方法24例,新方法29例。统计分析2组术中喉返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发音情况、术后并发低钙血症的情况、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等。 结果 传统组术中电生理信号振幅下降>50%的有6例,新方法组有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手脚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传统组有3例、新方法组4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例(58.3%),新方法组有18例(6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3.1±1.8)枚和(5.0±2.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喉返神经“最下径路、隔热保护”技术降低了甲状腺手术中损伤RLN的风险,有助于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RLN,提高了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