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6层螺旋CT双期3D-CTA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16排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造影(3D—CTA)显示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1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双期3D-CTA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估3D—CTA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以手术为标准,本研究对42例与临近大动脉接触的脑膜瘤CTA.判定为A型(肿瘤未侵蚀血管)28例,24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CTA判定为B型(肿瘤侵蚀血管)14例,12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对28例靠近静脉窦的脑膜瘤,CTA判定有临近静脉窦侵犯的共18例,全部被手术证实;其中14例CTA判断其侵犯程度与手术一致。结论双期3D—CTA提供了脑膜瘤与邻近大血管、静脉窦及骨骼三维空间准确关系;可明确区分肿瘤周围的动静脉成分;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提高术中处理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3D-CTA辅助下侧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收治的17例侧脑室内肿瘤的3D-CTA影像资料及显微手术经验。结果侧脑室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2例,无死亡病人,术前以3D-CTA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及周围血管走行,模拟设计最佳手术入路。结论对于较大的脑室内肿瘤,术前应用3D-CTA检查,能为显微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64排容积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IAN)破裂出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92例患者,患者术前进行3D-CTA造影扫描,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手术治疗,以显微神经手术所见的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3D-C...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3D-CTA与3D-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共47个,3D-DSA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检出敏感度100%;3D-CTA检出动脉瘤46个(其中误诊1个),漏诊2个,检出敏感度95.7%(45/47)。结论3D-CTA与3D-DSA检查对诊断颅内动脉肿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 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判断,结果 45例胰腺癌患者中,33例患者接收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胰腺癌的位置与CT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其中26例术前MSCTA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21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80.8%,其中7例MSCTA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能切除6例,不可切除性评估准确度为85.8%.结论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入路,探讨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手术治疗中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早期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8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41例、4分4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3D-CTA可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进行模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治疗中颅脑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134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前DSA、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颅脑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4例患者共有动脉瘤163枚,3D-CTA发现162枚,诊断阳性率为99.4%,特异性100%;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术中134例患者在探查动脉瘤时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85例、4分22例、3分17例、2分6例、1分4例。结论: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3D-CT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开颅夹闭术的模拟,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引导下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42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确定动脉瘤位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术中手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前后,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蒂结构和穿通支,并证实动脉瘤夹的位置。结果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骨结构的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在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动脉瘤周围的解剖,特别是细小穿动脉。术后复查3D-CT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术前3D-CTA的模拟有助于确定手术入路,进行病灶的空间定位,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结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64排容积CT低张充气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胃癌病例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容积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胃癌病例40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张充气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重建(MPR、SSD、VR、MIP、RaySum、CTVE等)。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同一病例分别评估癌灶部位、大小、范围、周围结构及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得出客观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判定结果采用国际抗癌联盟通用的TNM标准并参考日本胃癌规约。结果 64排容积CT对胃癌的肿瘤(T)分期准确率达87.5%,淋巴结转移(N)分期准确率达92.5%,远处转移(M)分期准确率达97.5%。本研究组中容积CT术前分期经与病理结果对照显示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 64排容积CT对胃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对胃癌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通过实时三维(RT3D)、表面遮盖法(SSD)和血管CT仿真内镜(CTVE)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有43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24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手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19例中,实际切除18例。准确度为95%。结论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底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底肿瘤患者109例,包括脑膜瘤40例,神经鞘瘤18例,动脉瘤17例,胆脂瘤8例,垂体瘤22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术前64排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及最大面积投影法(MIP)等作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清楚显示了颅底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与手术及病理检查吻合。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PDDU)癌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PDDU癌的CT表现。结果壶腹癌15例,胰头癌17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乳头周围区十二指肠癌1例,全部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血供情况、周围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MSCT的多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PDDU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对PDDU癌临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SCT对本院临床32例怀疑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并通过3D血管成像(3D-CTA)技术显示下肢血管。结果:32例患者下肢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中,共发现92个动脉节段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其中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包括腹主动脉型1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8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7例。5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髂总动脉3例、髂外动脉2例。5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同时接受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同MSCTA检查,对比结果表明,MSCTA在显示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等主干血管狭窄和闭塞方面和DSA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符合率几乎达100%。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三维血管形态,在诊断和评价下肢动脉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重建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术前诊断脑膜瘤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头颅3D—CTA检查,了解脑膜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以及肿瘤对颅骨的侵犯情况。结果:术前3D—CTA检查能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和肿瘤对颅骨的侵蚀情况;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与术中所见吻合。结论:3D—CTA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是脑膜瘤术前评估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前均行MSCT,并使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成像,对照分析影像结果与术中及病理结果。结果 MSCT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解剖关系,CT所见26例中9例呈浸润性生长,包膜不完整;5例肾脏受压变形、移位;3例累及胰腺;3例侵犯十二指肠肠壁;2例累及输尿管;6邻近大血管受侵犯。26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均为单发,直径4cm-18cm。术中所见26例中,7例包膜不完整,9例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5例邻近血管受侵。与手术结果相比,术前MS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包膜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84%;对肿瘤邻近器官侵犯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69%;对邻近血管受侵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90%。26例病理结果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5例,恶性肿瘤11例,MSCT对肿瘤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为74%。结论术中所见的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的解剖关系与CT表现基本相符;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应良好,MSCT有利于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导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64排容积cT增强后多期扫描图像,然后利用薄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54例肝细胞癌中,(142/154)例在动脉晚期呈高密度,(138/154)例显示供血动脉。(8/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等或高密度,(146/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相对低的密度。(154/154)例在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32/154)例显示门静脉癌栓,(8/154)例显示下腔静脉瘤栓。结论64排容积cT增强多期扫描及3D重建不仅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特征,而且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还能直观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受侵情况,在临床早期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79-80,82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使用MIP(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和VR(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4例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出9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MPR和VR都能够显示出患者的真假腔以及假腔内有大小不等的腹壁血栓。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空间分辨率提高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在患者一次闭气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得成像清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