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0.9%∶0.7%)。引起心房颤动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胺碘酮是目前心房颤动治疗中最有效的药物[1]。对心脏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得上海市中心城区5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社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心电图检查,对其生活习惯、疾病史及房颤发病率进行统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计入选50岁以上人群3804人.男性1691人,占总人群的44.4%.平均年龄(70.6±8.84)岁.调查明确诊断房颤患者130例,房颤患病率为3.42%,其中男性3.55%,女性3.3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男女,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升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 1.02-1.07)、既往有冠心病(OR=5.44,95%CI 3.60-8.22)或瓣膜病(OR=5.90,95%CI 2.36-14.77)为房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5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较高,高龄、冠心病或瓣膜病患者更易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来,针对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特别是非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突破。此外,近期Rochester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的增长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病率的增长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军队老年干部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干诊科所有诊断为房颤并且资料完整的病例1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无房颤的窦性心律、年龄匹配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用动态心电图和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房颤与冠心病以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240例,男性168例,女性72例,男女性别比为2.3:1,房颤发生率为58.32%;房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房颤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房颤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经多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年龄、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组织代谢的需要,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梁冬梅  隋立有 《吉林医学》2011,(10):1997-1997
<正>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我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等基础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其患病率高、预后差,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目前心力衰竭患者超过580万,全世界范围内超过2 300万,并呈增长趋势[1]。在我国,由于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力衰竭已成为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明 《当代医学》2008,14(23):88-8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敛死的重要危险酷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心脏病合并存在,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国际上对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房颤发病率约为0.5%,且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2,3]。目前中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7%[4],高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房颤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常引起各种致残率极高  相似文献   

10.
姬旺龙  黄晏   《四川医学》2022,43(4):397-400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成人房颤患病率在2%~4%[1]。国内研究显示,我国≥35岁居民的房颤患病率为0.7%,≥75岁居民的患病率为2.4%[2]。房颤常诱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肌梗死,防治房颤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11.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治疗比较棘手且容易反复发作。根据胡大一等~([1])完成的我国首次房颤大规模(全国13个省份共调查了29 079人)流行病学研究,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并与年龄呈正相关,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5%,是中青年的15倍。房颤常发生在原有心血管疾病基础上,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有关房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特别是治疗方面有许多新的观点,综述如下。1房颤的流行病学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房颤的患病率增加,而且病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胡大一报告我国14省自然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61%,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两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相近(分别为13.10%和14.70%),而非房颤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仅为2.36%,提示房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最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该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2.3%;然而在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骤然上升至6%,这部分房颤患者大约占到了总体房颤人群的70%。房颤的危害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所以,房颤的防治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现将房颤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房颤的发病率为1%,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特点有:70%有器质性疾病;多种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如晕厥,可致死亡;早期治疗有效。1病因70%发生于基础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30%为特发性房颤,目前尚不能找出原因。2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为心慌胸闷,系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引起。房颤发生时心房率在350次/min~600次/min,而心室率按原有节律,心房心室不同步,致使比正常少约30%血液进入心室,从而引起心慌胸闷。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死亡。只有在引起血压持续降低之后可导致死亡。乏力、头晕等原有冠心病者,房颤发生时…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冠心病也可导致房颤的发生;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在祖国医学中冠心病房颤合并心衰属心悸、胸痹、喘证、水肿等疾病范畴,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主。通过分析总结近5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房颤合并心衰有较好的疗效,且较西药治疗有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一种终末期的一种心脏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高,及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等其他心脏疾病的成功救治,心衰的患病率险种升高,据调查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是心脏形猝死(SCD)的常见病因,SCD机制复杂,但大部分由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引起来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终止室速和房颤是防止心力衰竭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兵  杨杰孚 《中国医刊》2006,41(4):27-29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多项研究均提示老年人(≥65岁)心房纤颤发病率显著升高。55岁后每增加10岁心房纤颇的发病率增加1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普通人群心房纤颇发病率0.6%,6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约1.9%,年龄超过65岁,其发病率约5%,当年龄超过80岁时,房颤的发病率则可达10%。而且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告经年龄校正后,房颤发病率从1968年到1989年至少升高了3倍,心房纤颤发病率的增长可能与老年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杜万红  周胜华  张登科  刘小阳  周昆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83-284,287
目的调查老年人房颤的患病率及其转归。方法于2005年6~7月对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858例年龄60 ̄99岁平均(75.6±6.6)岁的老年人,房颤患者76例,患病率8.9%,80岁年龄组房颤患病率高达25.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阵发性房颤转为永久性或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为24.2%,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总有效率为83.3%,无患者发生脑卒中,调查对象57.9%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结论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最主要的病因,胺碘酮转复老年人房颤安全有效,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房颤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在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房颤致脑卒中风险增加5~7倍,病死率增加1.5~2倍,危害大。近几年,我国房颤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日益延长,高血压病患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老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0.4%,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9-57%,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65.5%。为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必须提高社区老人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