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吉林医学》2015,(17)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8±3.9)h,住院时间为(5.7±2.6)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1.2±4.6)h,住院时间为(12.3±3.1)d,4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梗阻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I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AIO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AIO疗效及安全性确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囊肿、肠瘘及再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n=22)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n=21),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1)h、(6.1±1.7) d,对照组为(32.5±3.6)h、(9.5±2.3)d,试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2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小肠排列管(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梗阻的影响。方法将资溪县例民医院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25)。治疗组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后,运用改良M-A管行肠重排列,术后第3天开始经改良M-A氏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常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出现梗阻例数及平均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术后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及肠梗阻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再梗阻几率可明显下降,易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肠梗阻运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抓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较短,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对肠梗阻进行治疗,不仅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 相似文献
8.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夫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6):433-434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采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的26例小肠广泛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年,远期有效率为100%(25/26)。主要并发症为肠漏3.8%(1/26)。结论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宇舟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3):19-20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逆行排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积极术前准备2~3天,对1998年9月~2003年5月采用White法(阑尾残端或盲肠造口逆行插管)治疗严重复杂的粘连肠梗阻11例。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拔管,小肠功能恢复,治愈出院,远期随访6个月~2年未再复发,效果良好。结论:经阑尾残端或盲肠造口小肠置管逆行排列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较理想方法,重视术中减少腹膜的损伤、冲洗腹腔、去除异物以及术后营养支持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或其他类型复杂型肠梗阻而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后无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8例发生切口感染,45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到5年不等,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 小肠内置管法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发肠梗阻并减少肠瘘发生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90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内置管肠排列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3.1) h、(6.3±1.7)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3.9) h、(11.9±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采用经空肠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的25例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肠瘘等近期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术后丰在慢性腹痛,无肠梗阻复发,结论: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37例小肠插管内固定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平均年龄(45+6),术后随访2年-10年,除1例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外,余患均恢复正常.结果 提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避免了再次出现肠梗阻而行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我科自1972-1993年采用小肠排列术治疗复发性和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力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7例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45岁,平均25岁。手术史:5次手术史1例,4次手术史3例。3次手术史14例,2次手术史5例,因广泛性肠粘连而作预防性排列术4例。1.2方法要求1.2.1术前要明确诊断:肠梗阻病人术前多有脱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失衡等。需充分补液、补足血清量、补钾等。适当应用抗生素,因系小肠手术我们一般不作肠道准备。豆.2.2术中首先作粘… 相似文献
16.
由于腹腔内急慢性炎症,或因多次手术造成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或多次手术分离粘连,效果仍然不佳的病例在治疗上非常棘手。近10年来,我院采用肠系膜间断固定小肠排列术治疗此种病例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发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4~66岁(平均45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原发疾病为:阑尾炎穿孔5例;外伤性肠破裂2例;胃溃疡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肠间脓肿;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各1例。有1次腹部手术史者2例,2次者5例,3次者1例,4次者1例。其中7例曾因肠粘连肠梗阻而行松解术。 相似文献
17.
18.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粘连索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粘连性肠梗阻的直接病因是腹腔内粘连的存在.粘连和粘连索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牯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约占粘连性肠梗阻的80%.选择2009年来我院用小肠置管排列术防治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