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随访观察12个月。入选时及观察期结束后检测AST、ALT、CK、Scr、BUN以及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经1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UN、Scr、24h尿白蛋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白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BUN、Scr均有所降低(P〈0.05),24h尿白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建步  杨守忠  李玉东 《中外医疗》2011,30(8):105-105,10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成功进行PCI术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4、12周的心脏缺血事件、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结果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和hs-CRP水平降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服药1个月后2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5例)均有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2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术后疗效显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1次/晚,32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38例),疗程共14d。于术前及术后24h、14d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MCP-1和IL-10水平。结果:①ACS患者支架术后24hhs-CRP、MCP-1水平升高(均P〈0.01),术后14d低于术后24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②2组IL-10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4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2组MCP-1/IL-10比值术后24h增高(P〈0.05),术后14d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支架置入术增加ACS患者血清hs-CRP、MCP-1、MCP-1/IL-10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他汀类治疗能促进ACS患者支架术后hs-CRP、MCP-1和MCP-1/IL-10水平下降和IL-10水平升高,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10mg、20mg、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小板血栓烷B2(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d、第14d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含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上述各指标3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3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均后无显著上升。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同时未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2例)、常规治疗组(38例),以另外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作对照。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依那普利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连服6周。SAP组采用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同的治疗方法。各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高于SAP组,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SAP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炎性反应的标记物,在ACS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检测意义,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ACS患者中的标志物浓度,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降低AC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疗程2个月。治疗后7天及3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7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天,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至正常,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红梅 《医学争鸣》2009,30(24):3117-311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影响.方法:102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 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阿托伐他汀钙.观察3组治疗前后TNF-α,IL-6,CRP及心功能改变.结果:实验组、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 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IL-6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NYHA分级较治疗前及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 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治疗后NYH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供应,降低心衰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缺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志  刘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54-55,5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对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36例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及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IL-6、hs-CRP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IL-6、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考虑可能是通过阻断hs-CRP的生成,降低血清hs-CRP、IL-6的水平抑制其促炎效应,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2对照组治疗后TC、LDL-C及hs-CRP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LDL-C和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调整ACS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及对IL-6和hs-CRP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IL-6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TC、TG、IL-6和hs-CR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及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安全有效,显著降低血脂、血清IL-6、hs-CRP的浓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CS患者355例,其中强化组180例(入院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无论是否行冠脉介入治疗,均在住院期间予阿托伐他汀80mg/晚),常规组175例(入院起予阿托伐他汀20mg/晚)。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入院后1周后均予生化检查[包括有效性指标(TG、TC、HDL- C、LDL- C)及安全性指标(ALT、AST、Cr、CK、CK- MB)]并记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TC、TG、LDL- 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 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TG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Cr、CK、CK- M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ALT及AST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80mg短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安全性与20mg相同,能迅速有效降低患者TG、TC和LDL- C水平,提高HDL- C水平,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时间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更好抑制ACS的炎症反应。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即刻口服辛伐他汀20 mg,以后20 mg/d;B组在常规治疗1周后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hsCRP、IL-6,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结果两组用辛伐他汀1周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但与用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用药2周后TC和LDL-C水平下降明显(P〈0.05)。A组用药1、2周后hsCRP、IL-6浓度较用药前下降(P〈0.0 5)。B组用药1周后hsCRP、IL-6浓度较用药前下降(P〈0.0 5)。A组在1、2周末hsCRP、IL-6浓度均低于B组(P〈0.05)。血脂下降与hs-CRP、IL-6的水平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与降脂作用无关。辛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使AC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4.
王雅  章茵  唐进攀 《海南医学》2014,(16):2401-240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以期能为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 h,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次数同对照组,血液灌流每周1次,在血液灌流2 h后停止继续血液透析。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时的Hcy、hs-CRP、IL-6、TNF-α、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Hcy、hs-CRP、IL-6、TNF-α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为(31.28±4.53)μmol/L、(12.78±8.17)mg/L、(23.54±9.46)ng/L、(90.07±32.73)ng/L,对照组分别为(32.87±4.20)μmol/L、(12.90±7.34)mg/L、(24.10±8.57)ng/L、(93.74±28.54)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hs-CRP、IL-6、TNF-α分别为(18.65±3.74)μmol/L、(8.89±2.03)mg/L、(28.65±4.49)ng/L、(113.60±21.44)ng/L,对照组为(34.11±3.58)μmol/L、(17.03±5.76)mg/L、(11.48±8.65)ng/L、(72.36±12.25)ng/L,观察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Hcy、hs-CRP、IL-6、TNF-α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 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明显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促使炎症因子Hcy、hs-CRP、IL-6、TNF-α的下降,并且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0例PIH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测定,另选择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IL_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PIH患者体内存在血浆炎症因子平衡失调。通过调节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为PIH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诊治的意义。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50例为手足El病组,选择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手足口病组予以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两组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手足口病组于治疗7d后再次检测。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治疗前hs—CRP、CK、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患儿hs—CRP、CK、CK—MB水平较前明显降低。结论hs—CRP、CK、CK—MB是手足口病敏感指标,血浆hs—CRP、CK、CK—MB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0年4月~2011年5月经B超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105例,将其分为两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治疗组,5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州和阿司匹林100mg/d;阿司匹林单独治疗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疗程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指标、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血清hs—CRP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8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1周20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62例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1周开始口服4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服药前及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12 h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8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心肌灌注分级(TMPG)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急性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红花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结果:红花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5 d后,血浆hs-CRP、IL-6、TNF-α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和Hcy水平[(18.83±2.02)mg/L、(29.42±6.25)pg/ml、(61.27±12.54)fmol/L、(6.13±1.24)μmol/L]比较,红花组[(6.58±1.73)mg/L、(20.13±7.46)pg/ml、(41.85±9.78)fmol/L、(4.56±1.17)μmol/L]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马辉 《广西医学》2013,(12):1632-163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时间〉6个月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并给予重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等药物治疗,对照组33例不给予左卡尼汀,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胁、ALB、TC、TG、LDL-C、HDL-C等营养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Ib、虹卫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b、ALB、TC、TG、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15、IL-8、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IL-8、TNF-α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