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白体非血管化髂骨或肋骨同期移植,以钢丝固定或钛板予以坚强内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6个月X线显示:37例非血管化移植骨与下颌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移植成活率为94.9%。2例缺损范围较大者,X线骨界面边缘有不规则的骨吸收。结论非血管化骨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评价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手段进行探索。方法收集我科1992—2007年分别采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病变下颌骨煮沸再植、重建钛板植入等4种方法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行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者中23例外形恢复较满意,4例术后感染,2例经处理植骨块成活,2例植骨块坏死取出;5例行血管化髂骨皮瓣者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较理想;6例行病变骨煮沸再植者,有1例感染,经处理感染消失;8例行重建钛板植入者中,有2例术后钛板外露取出。结论应根据病变性质、范围、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来选择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长度约3~19cm下颌骨缺损采用非血管化自体肋骨移植修复,并于术后4周、8周、1年采用X线片观察、了解移植骨骨痂生长情况.结果:25例中23例4周时有少量骨痂形成,8周时骨痂形成明显,1年后骨性愈合;1例因感染,愈合延迟,但1年后仍骨性愈合;1例因感染,移植骨坏死取出.结论:非血管化自体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行血管蒂吻合,微型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12例腓骨瓣移植均获得成功,成活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面型恢复良好,开口度达到三横指,无语言功能障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腓骨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是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管化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应用腓骨皮瓣及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应用血管化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适应证、下颌骨缺损原因、腓骨瓣设计、血管吻合情况、组织瓣的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18例手术中 11例为肿瘤切除术后修复 ,6例为放射性骨坏死切除术后修复 ,1例为髂骨游离移植感染骨切除术后二期修复 ,术后游离腓骨皮瓣移植成功率为 10 0 % ,受供区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具有制备灵活简便、血管稳定匹配、成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以满足各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55例(70.5%),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5例(6.4%),采用替代物植入18例(23.1%)。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4%、100%、67%。结论对下颌骨缺损患者应根据根据个性化的原则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单纯游离骨移植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血管化骨肌瓣移植虽然成功率高,但由于费用高、创伤大等不利因素的限制,选择该术式的患者比例低;替代物植入因有排异反应,仅可作为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初步分析植骨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血管的髂骨瓣4例,游离髂骨1例,游离肋骨10例。结果 13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也较适用,手术操作简单,但术中注意严密关闭口腔,植骨床应有一定的组织厚度包埋,并不留死腔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万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3,7(9):832-833
我科采用一种保留下颌骨下缘的下颌骨切除加改良髂骨移植(即去除骨皮质的髂骨)的方法治疗下颌骨肿瘤所致下颌骨缺损.通过保留下颌骨下缘,可以维护面部外形,增大了移植骨与下颌骨间接触面,以利于骨愈合;去皮质的松质髂骨移植,骨与组织接触,骨细胞能直接地吸收组织间营养物质,血管渗透快,提高了移植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的长段缺损,达到修复缺损减少病残.方法①采用自体、异体骨移植;通过吻合血管与不吻合血管的方式修复缺损.②应用非生物物质填充缺损区域.结果总的治疗有效率89.7%,其中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效果最好,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异体骨移植术后2年~5年逐渐吸收消失.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长段骨缺损病残率高,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纠正口腔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比较67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者56例,占83.6%,其中2例因术后感染失败。4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方法,而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合螺旋式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5例患者共38枚种植体植入非血管化髂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采用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并对种植义齿修复后进行咀嚼效率的测定。结果种植体植入非血管化髂骨后稳定性良好,但2例下颌骨缺损较大的(>8 cm)病例,术后半年发现种植体骨界面有较明显吸收。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咀嚼效率接近正常,表明结合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缺损,可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结论结合螺旋式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可以早期实现下颌骨的功能性重建,但大范围的下颌骨缺损不宜用此法修复。  相似文献   

12.
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整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的经验,方法:15例下颌骨肿瘤手术后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肌(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其中9例腓骨肌瓣,6例腓骨肌皮瓣,4例下颌骨颏部缺损,将腓骨截成2-3段修复颏部形态,其中1例伴有口底黏膜和颏部皮肤复合洞穿缺损,应用双皮岛腓骨皮瓣同时修复骨缺损以及口腔衬里和皮肤覆盖;5例下颌体部和升支缺损,将腓骨截成2段形成下颌角;6例下颌体部缺损用1段腓骨修复,其中1例骨整合种植体即刻植入,半年后行Ⅱ期手术,完成种植牙修复,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过程顺利,骨肌皮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腓骨肌皮瓣可以提供充足的骨组织以及肌肉和皮肤等软组织,适合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38只新西南大白兔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将髂骨块与股骨应力骨小梁方向一致植于股骨缺损靶区域;B组垂直方向植骨;C组随机植骨.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X-ray、新生毛细血管、新生骨生成量等指标.结果 股骨骨缺损缺损范围:13~14mm.三组骨缺损靶区域骨痂生长及X-ray:术后2周有少许程度区别,4周时差别明显,8周无明显差别.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新生骨量:术后2、4周AB、BC两组差别明显(P〈0.05),8周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影响骨缺损的早期愈合,移植骨沿骨小梁方向与成骨方向一致植入骨缺损靶区域,在骨愈合早期要优于另两种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生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组织学变化。方法 :12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胫骨牵引 ,延长 14mm后 ,截取 1.2cm× 0 .5cm× 0 .5cm大小的新生骨修复左侧下颌骨缺损为实验组 ,对侧为自体髂骨移植作对照。结果 :组织学研究表明 ,实验组移植后早期成骨现象更加明显 ,但 12周后两者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已无明显差别。结论 :本实验表明 ,新生骨可以作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受区骨膜对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的作用,为临床在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提供依据。方法:在狗的双侧下颌骨下缘制备非血管化骨移植模型,将钛芯羟基磷灰石涂层(Ti—HA)圆柱形种植体植入移植骨块中,左侧去除骨膜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在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愈合情况及植入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骨膜的存在与否对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青  方利华  平金良 《浙江医学》2010,32(9):1369-1371,1434
目的 观察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牙即刻再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对照研究,一侧造成骨缺损伴牙完全脱位(实验组),另一侧造成牙完全脱位(对照组).实验组下颌牙槽骨缺损处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同时在其上植入自体脱位牙;对照组为下颌牙脱位后即刻再植于原牙槽窝.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再植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75.0%的再植牙无明显松动,组织学观察牙槽骨缺损处骨复合材料基本形成板状骨,未发现牙周膜愈合,66.7%再植牙与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牙固连;实验组大体和镜下观察再植成功率分别为75.0%、66.7%,对照组分别为87.5%、85.4%,两组间再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兔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完全脱位牙即刻再植,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8例因肿瘤切除造成的下颌骨缺损患者,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将腓骨截为2-4段以恢复下颌骨外形,用钛板内固定,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或作为观察其血液循环的观察窗。结果:8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对腓骨肌皮瓣进行截骨和塑形。血管化的腓骨肌皮瓣移植是下颌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术后1、2、3、4周骨痂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在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不同时期,骨痂组织内表达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表达的程度也不同。结论:VEGF参与调节骨缺损的修复,并在骨愈合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 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 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骨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嵴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嵴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嵴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 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骨袋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骨嵴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 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 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骨的凹陷型亚型1的骨嵴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 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骨下袋,其中29处骨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骨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 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骨嵴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骨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