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28例冠状动脉解剖异常患者资料,探讨此症的外科治疗措施及初步体会。方法28例冠状动脉解剖异常患者,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2例,冠状动脉瘘8例,左前降支心肌桥14例,冠状动脉瘤4例。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6例。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手术采用冠脉开口移位于主动脉1例,Takauchi手术1例;冠状动脉瘘体外循环下修补6例、冠状动脉下瘘口切线缝扎1例,非体外循环下左前降支-肺动脉之间瘘管结扎1例;左前降支心肌桥行MIDCAB4例,OPCAB8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肌桥松解术2例;冠状动脉瘤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术2例,OPCAB8例,其中冠状动脉瘤成形术1例,冠状动脉瘤切除术1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无死亡。12例体外循环手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2.67±21.3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0.25±14.07)min。冠脉搭桥手术血管桥共28支,静脉桥5支,平均搭桥(1.79±1.12)支。平均住院时间(19.20±8.64)天。冠状动脉瘘病例术后心脏超声检查未见瘘口残余分流,冠脉搭桥术后病例未见心绞痛再发,心电图检查未见明确心肌缺血表现。25例无任何术后并发症,恢复良好,3例出现术后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结论本研究中出现术后心肌缺血症状,手术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积累和随访。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外科治疗时,应争取解剖学和生理学上同时纠正冠状动脉病变,避免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荣先  袁明远 《中国医刊》2023,(5):465-467+460
<正>随着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症状的胸痛成人患者的增多,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或称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率也逐渐升高。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可能是单纯的病变,也可能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共存,常在成人导管造影或CTA检查中偶然被发现。目前认为仅不足20%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会引起心绞痛、晕厥、呼吸困难、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症状,极少部分会导致年轻运动员在运动高峰期猝死[1]。  相似文献   

3.
4.
下肢血管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冠状动脉瘘(CAF)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表现特征,并探讨CTCA对成人CA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行CTCA检查并确诊CAF成人患者31例。观察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后图像信息,记录CAF的起源、瘘血管形态特征及瘘口位置,分析CAF的CTCA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31例经CTCA诊断的CAF患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10例(32.2%)、右冠状动脉3例(9.7%)、左右冠状动脉双侧起源18例(58.1%)。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5例(80.6%)、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6.5%)、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3.2%)、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3.2%)、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2例(6.5%)。结论 CTCA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瘘血管形态、瘘口位置及特征性表现,是无创性诊断成人CAF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法乐氏四联症 (tetralogyofFallot ,TOF)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为最常见的紫绀 ,属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来说 ,TOF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并借助心电、超声、X线平片等做出定性诊断。但就其冠状动脉的起始 ,走行是否异常 ,对指导手术意义重大 ,  相似文献   

7.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先天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5,(1):98+102
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成人支原体肺炎的患者70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肺内病变患者中,左侧肺叶发病率(54.3%)明显高于右侧(17.1%),左下叶发病率(65.7%)明显高于其他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检查结果中,以磨玻璃影检出率(97.1%)最高,其次为实变影、结节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CT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进行掌握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 976例成人冠状动脉256层CT血管成像,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CTA表现。结果 4 976例患者中,共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变异84例,检出率为1.69%。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7例,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相对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南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CTA)中冠状动脉分支管径及分布类型、主动脉窦管径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及汉族健康人群CCTA资料,随机选取冠状动脉正常人群维吾尔族300例,男性173例,女性127例,年龄40~60岁,平均(50.03±7.82)岁;汉族300例,男193例,女性107例,年龄40~60岁,平均(51.36±8.40)岁;对冠状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formation,CPR)、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重组,采用美国心脏协会15分段法,测量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钝缘支近段、中段的管径、主动脉窦管径及冠脉分布类型的差异性。结果: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健康人群中左前降支、回旋支、钝缘支近段、中段管径维吾尔族组大于汉族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健康人群组300例中左优势分布类型24例(8.0%),右优势分布类型246例(82.0%),均衡型30例(10.0%)。维吾尔族人群组300例中左优势分布类型104例(34.66%),右优势分布类型184例(61.33%),均衡型12例(4.0%),2组冠状动脉优势分布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右冠冠状动脉、主动脉窦管径直径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健康成人冠状动脉管径及分布类型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年人群中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及部分后天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异常共73例(3.89%),其中2.67%为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占异常的68.49%:包括起源和分布异常、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2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异常对介入诊疗的操作方法、结果评判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成人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6648例行冠状动脉DSCTA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方法对其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CAF的起源、走行及引流部位。结果 16648例患者中,共诊断CAF44例,其中右心系统瘘41例,左心系统瘘3例;单瘘口43例,多瘘口1例;单一血管供血32例,多个血管供血12例。结论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CAF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的:术前通过血管影像学检查对拟行肝移植术的儿童进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扫描(US)、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 R A)和常规血管造影术评价血管变化范围。作者通过比较术前的血管成像结果和术中所见,从而确定这些检查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方法:将37例接受尸体  相似文献   

14.
86例成人小肠梗阻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其中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是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囊炎的急腹症。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内镜技术只限于胃、十二指肠降部以上肠段和结肠疾病的诊断。小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间接的影像学方法和手术探查,使小肠梗阻的病因很难迅速查明,也干扰了手术方案的拟定。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临床应用,时间和空间分辩率有了很大提高,对冠心病的早期、安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脏病的诊断方面优势尤为突出,可多方位、多角度明确斑块的位置、形态、长度和性质,确定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和走行变异,估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和搭桥术的疗效^[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65名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利用Vitrea4.0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容积再现、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冠状动脉探针图像,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结果:检出心肌桥患者25例,栓出率9.43%.合并心肌桥近端出现斑块患者15例.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 《四川医学》2002,23(3):232-233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5至2001年241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CAOA29例(1.2%),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7例(58.6%),右冠(RCA)起源于左冠状窦6例(20.7%),RCA起源于升主支脉1例(3.4%),LCX起源于右冠状窦4例(13.8%)LCX起源于RCA1例(3.4%);29例患者中除5例(17.2%)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24例(82.8%)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CAOA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响的因素之一,但细胞观察左心室造影结果,选用不同型号的造影导管,终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类型是LAD和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大多数异常类型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图像质量。方法 32例患者行心电门控MSCTA检查,所得数据于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评价2mm以上冠脉树主耍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总共有102个节段(79.7%)能满足管腔评价,而26个节段(20.3%)由于屏气不良(8个)、移动伪影(7个)、心律失常(6个)和严重钙化或金属影(5个)等无法满足管腔的评估。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和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良及严重钙化或金属支架是影响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和选择最佳重建图像相位可提高冠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山羊右冠状动脉解剖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羊心脏右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丰富动物实验资料。方法 新鲜山羊心脏经 10 %甲醛固定 ,解剖并经动脉铸型显示右冠状动脉大体结构 ,观察和测量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山羊冠状动脉分为左、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较粗大 ,分支为心房支、心室支和窦房结动脉。其心室支沿后室间沟下行。结论 羊冠状动脉与人冠状动脉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DR及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7例颅面部FD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DR及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DR及MSCT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检查对颅面部FDB检出率。结果 MSCT对颅面部FDB检出率为98.50%,稍高于DR检查(95.52%),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7例颅面部FDB患者中,71.64%(48/67)患者为多骨型,其余28.35%(19/67)为单骨型,无Albright综合征患者。DR图像表现:患者外板、板障骨质出现膨大、增厚,颜面骨有局限性或者呈广泛性增大。67例患者中43例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样改变16例,弥漫性硬化改变5例,\"丝瓜瓤\"样改变3例。MSCT图像表现:患者病变处骨正常结构消失,且有不同程度膨性增粗、畸形,检查中无软组织肿块影出现。结论颅面部FDB患者在DR、MSCT检查中影像学特征明显,DR检查可反映出整体病灶情况,而MSCT检查对病灶内部解构、范围、复杂部位显示等方面显示有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