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22例急性创伤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0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62例接受护理干预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入院时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周后两项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应激障碍的发生和促进机体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冰霞  陈丽燕 《海南医学》2012,23(21):151-15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于第1天、第7天、1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CL-90各项因子评分均超出常模值,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干预组SAS评分为(34.8±1.04)分,对照组为(42.7±1.5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除敌对与偏执两项外,余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时,干预组PCL-C评分为(29.95±10.30)分,对照组为(34.95±13.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TSD阳性患者为2例(3.3%),对照组为4例(6.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深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深度烧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TSD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TSD发生率低至29.69%,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D评分(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和PTS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接受度评分和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诊深度烧伤患者PTSD率,改善PTSD程度及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辅助患者早期接受伤残,提高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40例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普通组(20例,普通护理)与心理组(20例,普通护理+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心理组负性心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组遵医行为高于普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组满意度(100.00%)高于普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4,P<0.05)。结论 骨科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护理体验感,优化心理状况,提高遵医水平,缓解疼痛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雷志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819-2820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丘春柳 《黑龙江医学》2013,37(7):586-588
目的比较米氮平结合心理干预与单用米氮平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效应。方法对68例PTSD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以米氮平加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统计治疗前、治疗4周末精神症状检出率、4周末疗效,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的精神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MD和HAMA总分在2周末和4周末两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研究组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末的显效率85.3%显著高于对照组61.8%,P<0.05。结论米氮平结合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老年患者因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方法 脑卒中住院患者(GCS评分13~15)的47例,年龄60~79岁,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致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因素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 脑卒中4~5周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为80.9%,心理、人格水平等两组间显著差异(P<0.05);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的正常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格N因子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因子为其早期预测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因素(P<0.05)。 结论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普遍存在早期出现心理和人格变化等精神因素,应对及早给予心理辅助。  相似文献   

8.
杨嫦  王勇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6):1059-1062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对锁骨骨折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84例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 结果 对照组实施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实施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分[(8.14±2.24)分]低于干预前[(14.46±3.77)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七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分[(8.14±2.24)分]低于对照组的(11.85±2.71)分(t=6.846,P<0.05);在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5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分[(36.40±6.7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7±8.94)分(t=15.239,P<0.05)。 结论 将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可以提升其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海鸟  贾曼  李群  张秀霞  张春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12):1006-1009,1013
目的:讨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BT)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儿心理情绪及 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急诊及儿童骨科病房收治创伤性骨折合并PTSD患儿240例,按照患儿护理干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BT;比较2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4.0(Peds QL4.0)各得分情况,对比两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情况,观察患儿心理情绪及疼痛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儿PTSD-SS量表、SSS量表、VAS量表、SAS量表以及Peds QL4.0量表、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BT能有效降低创伤性骨折患儿PTSD发生率,改善患儿心理焦虑情绪与躯体不良症状,减轻患儿疼痛感受,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激心理护理中循证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测定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测定表(HAMD)对2组患者应激心理进行评估,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HAMD评分的影响。结果:2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应激障碍量表(PCL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再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及警觉性增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康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危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应激心理,降低HAMD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中医护理配合中药熏洗干预湿热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湿热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奇数组)和观察组(偶数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西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配合中药熏洗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的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阴道炎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4%(36/38)、护理满意度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1.58%(31/38)、护理满意度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阴道炎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中医护理配合中药熏洗干预湿热型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阴道炎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93例,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改善疗效、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4个维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AS与SDS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更好地帮助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及抑郁程度,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方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和PTSD症状自评量表由精神科医生筛选30名PTSD患者,随机分为NLP干预组和单纯手术组各15例。NLP干预组术前进行2-4h心理干预,然后手术,单纯手术组术前不进行心理干预,直接手术。2个月后随访,比较PTSD症状自评量表前后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NLP干预组与单纯手术组的PTSD症状评分在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月后,NLP干预组的总分较单纯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反复再现体验、回避症状评分干预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0.01或0.05);其余3项因子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P干预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的PTSD-SS总分明显降低(P<0.01),创伤主观评定、警觉性增高和社会功能受损评分干预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反复再现体验、回避症状评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 NLP方法能明显改善PTSD患者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韧性的影响,为制定创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睡眠时间、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满意度和干预前后韧性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术后当天和第1天的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及韧性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改善创伤手术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提高患者韧性心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应对方式问卷对181例三甲医院的妇科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妇科癌症患者的PTSD总分为(30.75±11.28)分,PTSD总分≥38分者41例(22.65%),总分≥45分者20例(11.05%),总分≥50分者11例(6.08%)。②PTSD阳性组在心理弹性的总分上显著低于PTSD阴性组(P<0.05)。③妇科癌症患者SCL-90阳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上显著低于SCL-90阴性组(P<0.01)。在人格(EPQ)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应对方式的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④PTSD总分与SCL-90总分、自责、退避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正相关,与心理弹性(CD)总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负相关。SCL-90总分与PTSD总分、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正相关,与CD总分、外向性、合理化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负相关。结论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低心理弹性、低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入院不同时间体温情况、急诊救治实施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入院时,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0、20 min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急诊救治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实施优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急诊常规护理的基础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心理应激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患者心理应激状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理应激评分(SAS、SDS)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较好,不仅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同时也获得较好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韩红云 《大家健康》2015,(3):174-1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0%vs68.0%),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然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潘虹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8):589-591,后插1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干预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于2019-04/2020-04月收治的12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MBSR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PTSD、自我感受负担及PTG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TSD、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PTSD总分、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过度唤起及SPB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观察组PTGI总分、精神变化、生活欣赏、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人际关系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均<0.05).结论 MBSR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PTSD及自我感觉负担水平,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PTG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