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坠入后鼻孔的上颌窦息肉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坠入后鼻孔的上颌窦息肉鼻内镜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鼻内镜下充分扩大上颌窦口切除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62例治愈;3例复发,再次行内镜下手术切除。无一例出现术后溢泪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充分扩大上颌窦口有利于彻底清除坠入后鼻孔的上颌窦息肉,防止复发,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上颌窦息肉、上颌窦囊肿、霉菌性上颌窦炎、内翻性乳头状瘤共56例病人采用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氏双进路手术治疗。结果:上述56例病人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内镜下上颌窦鼻内窗口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均通畅,术后部分病例造口狭窄,但在术后随访中均加以解除。窦内黏膜光滑,无分泌物,未见肿物及炎性病变。结论:对上颌窦良性病变,即病变充满上颌窦腔或病变位于上颌窦底壁或内下壁者,最好采用上述双进路术式,使病变清除更彻底,加强术后随访以提高窦口开放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单纯鼻息肉切除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少儿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次26例手术均完成顺利,无颅内、眶内等部位的损伤。术后随访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8.46%。术后2个月内复查可见1例患儿薄壁囊肿由上颌窦口突出,并有液体溢出,定期冲洗后好转。随访3个月后鼻内镜检查22例患儿上颌窦口无异常,余下患儿均有脓液及粘膜息肉症状。随访6个月3例患儿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患儿鼻腔和鼻道相对狭窄,手术操作空间小,手术操作应力求精细。术中要尤其注意彻底清理病变组织,防止复发。鼻内镜手术具有一定的效果,应加强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1例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并探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结合的方式,对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见双侧上颌窦口明显扩大,双侧鼻腔及后鼻孔充满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团块,双侧上颌窦内充满囊性息肉,根蒂位置难于确定,病理报告为息肉组织。经1 a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罕见,治疗方式同单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经鼻内镜手术或联合手术后可成功摘除,不易复发。发病机制与单侧病变类似,可能系上颌窦囊肿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行鼻内镜手术56例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50例源自鼻窦囊肿或息肉,其中,上颌窦46例,前组筛窦2例,后组筛窦1例,另1例来自蝶窦。源于囟门2例,源于中鼻甲和嗅沟鼻中隔各2例。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随访1~3年,2例复发在鼻内镜下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微创、安全、有效。彻底切除鼻息肉蒂基部,才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晋舒  宋鑫 《四川医学》2017,38(8):895-898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107例上颌窦内的息肉、囊肿、真菌、良性及恶性肿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翻乳头状瘤28例、上颌窦炎伴囊肿24例、复发性真菌20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7例、上颌窦骨瘤6例、上颌窦含牙囊肿5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4例,上颌骨囊肿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手术先切除鼻腔和其他鼻窦病变,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肿瘤患者行下鼻道开窗。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面部麻木、溢泪、眼眶青紫、视物模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非肿瘤患者随访3~6个月、肿瘤患者术后一直随访。内翻乳头状瘤有4例复发,3例术后1~2年上颌窦口附近复发,经局部切除后随访3~5年未再发,另1例术后6个月中鼻甲残端处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中鼻甲,随访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前内下壁及窦腔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观察方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及鼻内窥镜下手术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治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前均行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在鼻内镜下手术,查清根蒂起源,开放窦口,彻底咬除息肉根蒂.3例经随访6个月,蝶窦黏膜光滑,无复发,均治愈.结论:鼻窦CT及术前鼻内镜检查是确定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彻底钳除蝶窦口周及窦内息肉根蒂是蝶窦后鼻孔息肉手术治疗的重点,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辅以电凝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1例后鼻孔息肉的病例,经鼻内镜下完全切除包括上颌窦内基部病变组织,基部辅以电凝。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未见复发,1例鼻腔局部粘连,2例局部囊肿形成局部处理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术辅以电凝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创伤小,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胡煜  孙敬武 《安徽医学》2012,33(4):423-425
目的探讨在复杂上颌窦病变中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病变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6例不同类型的复杂上颌窦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翻乳头状瘤17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复发性上颌窦炎伴囊肿3例:复发性鼻息肉1例:上颌窦骨瘤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内翻乳头状瘤行MR检查。手术先去除鼻腔和其他鼻窦病变,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泪前隐窝入路清除上颌窦病变,术后下鼻道开窗术。观察术中情况、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鼻泪管损伤、无鼻甲萎缩、坏死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内翻乳头状瘤有2例复发,1例术后3个月上颌窦口上方与眶底交界处复发,经局部切除后随访1年,另1例术后7个月筛窦局部复发并累及眶纸板,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局部眶纸板,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少,术后观察方便,疗效满意,对于复杂的上颌窦病变,特别是良性病变,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在清理、切除上颌窦内病变区黏膜及扩大上颌窦引流口时,常常难以避免的出现上颌窦内黏膜与骨壁部分分离,术后造成窦口阻塞、炎症或囊肿形成,如何使上颌窦内黏膜与骨壁的分离完全闭合且正常愈合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科采用窦内气囊压迫的方法处理有随访结果的上颌窦内黏膜与骨壁分离15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个损伤少,方便快捷且效果好的鼻内镜下的上颌窦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病变。方法:2002年3月至今,设计在患侧唇龈沟第三齿上方做一纵形切口1~1.5 cm,分离至犬齿窝骨质,用骨凿或电钻做1 cm左右的骨孔,清除此处的上颌窦黏膜,置入鼻内镜,检查上颌窦内的病变情况,如果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去除囊壁,妥善止血;上颌窦自然窦口正常者,无须扩大窦口,在上颌窦内的创面上和犬齿窝骨窗处贴附止血纱布,缝合2针,也可以应用耳脑胶粘合。如果为上颌窦息肉,处理方法基本同上颌窦囊肿。如果为上颌窦曲菌病,就需要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1~1.5 cm,鼻腔内可不必填塞,如需扩大自然窦口,可填塞膨胀海绵。结果:36例均一期愈合,鼻腔通畅,症状消失,经过4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未见病变复发,仅2例有短暂的唇部麻木,7~8 d后康复。2例扩大自然窦口处有肉芽生长,经处理后肉芽消失。结论:本术式有视野清晰,处理病变方便,并发症少,不宜发生严重的反应,窦口引流自然,符合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摘除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6例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鼻内镜强化局麻下切除钩突,自上颌自然开口摘除上颌窦后鼻孔复发性息肉。结果:16例术后随访5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自上颌窦自然开口摘除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损伤小,疗效肯定,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4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术前鼻内镜检查无特异性表现。鼻窦CT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7例提示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局部骨质压迫性吸收,多见上颌窦内侧壁,并存骨壁硬化增厚,准确率为79.17%(27/34)。经鼻内镜手术治疗34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随访7~24月,无复发。结论鼻窦CT能反映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效果确切,是其治疗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术后复发率较高与息肉起源部位和手术方法有关,本研究探讨ACP的起源部位观察及鼻内镜下多种联合路径处理的疗效。选择53例ACP患者,根据对患者ACP起源部位等的具体病情特点采用相应手术方式:经上颌窦自然口切除术、经上颌窦自然口加下鼻道开窗术、经上颌窦自然口加上颌窦前壁开窗。上述病例术后随访2年,只有5例复发,其余均未见息肉复发。结果提示,鼻内镜下采用多种联合径路可有效治愈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患者34例,并对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鼻内镜手术方法、疗效等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4例后鼻孔息肉中起源于上颌窦28例,起源于蝶窦4例,起源于筛窦2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上颌窦囊肿的治疗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方法:对51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58侧)上颌窦囊肿,其中鼻腔外侧壁切开下鼻道开窗35侧,15侧上颌窦自然开口,同时在窗口中、下鼻道边。结果: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平均12个月的随访,无复发,内镜定期回顾显示上颌窦口畅通无阻,鼻黏膜下平滑,对上颌窦腔黏膜恢复良好。结论: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18.
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上颌窦息肉4例,上颌窦囊肿24例,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及上颌窦真菌病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上颌窦囊肿24例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前下壁,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MRI扫描,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清除病变,改用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清除病变,随访5个月~2年,头昏、头痛、鼻出血、闷胀、鼻涕倒流、臭味、流鼻涕等症状逐渐消失,其中,有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口发现上颌窦有新生物,清除并行病理证实为复发,其根用电凝吸引器电凝,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35例经鼻内镜随访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窗口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创伤小,便于上颌窦内病变的观察和清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周虎军  谢金 《安徽医学》2012,33(12):1626-126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行下鼻道开窗。结果随访6个月~1年,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局部黏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创面逐步上皮化。所有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膜性鼻泪管损伤或面颊部麻木发生,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坏死,下鼻道开窗口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视野宽阔,清除病灶彻底,术后换药视窗清晰。该方法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别为92.9%和80.4%(随访6个月时)。回顾性观察51例施Caldwell—Luc术的患者,下鼻道造13的术后开放率仅为40.6%。分析38张单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鼻窦CT片,测量对照侧与病变侧的上颌窦口膜样部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差异无显著性。病变侧上颌窦口周围的中鼻甲气化、增生及钩突偏曲、筛泡骨性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鼻内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关键是窦口周围的解剖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