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善双峰驼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阿拉善双峰驼从出生到15岁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的变化,结果显示:骆驼的早期生长速度最快,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度下降,到6岁龄后生长基本停止,达到体成熟。出生时骆驼的体高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胸围、体长的生长速度超过体高,成年时胸围大于体高,体高大于体长。整个生长期体重的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柯尔克孜马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年龄、体尺对产奶量的影响。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畜牧改良兽医站提供的4岁至11岁之间的125匹马的资料进行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尺与产奶量之间比较及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两个估测柯尔克孜马产奶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4岁到7岁之间产奶量逐步增加,而10岁以后产奶量缓慢减少,其中7、8岁产奶量最高(4.15±0.10㎏、4.125±0.13㎏),其次于9岁(3.92±0.19㎏)。4~5岁马体尺与6~11岁马体尺之间有差异。柯尔克孜马产奶量与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于0.275、0.292、0.316、0.232,均有弱的极显著的相关(P0.01)。由此认为:柯尔克孜马的年龄到达6岁时才能完成成年马体尺标准;7~9岁是柯尔克孜马最佳的产奶年龄;马产奶量受胸围的影响较高,次于体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新疆褐牛青年母牛不同月龄体尺、体重生长发育规律,进一步掌握体尺、体重、主要产肉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不同月龄新疆褐牛体重体尺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体尺、体重有不同,其中体重在6至12月之间(22.81 kg/月)增重较明显;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均在0至6月龄之间增长较明显.新疆褐牛出生至6月龄之间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最快,与其他月龄段有显著差异(<0.05);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肌肉厚度之间存在呈正极显著相关(<0.01).综上,新疆褐牛体重、体尺及肌肉厚度等产肉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初步确定新疆褐牛的体重、胸围和管围在0至12月龄之间生长发育快,因此新疆褐牛育成牛的早期饲养管理是不可忽略的环节,抓好早期饲养管理是新疆褐牛生长发育和增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为了导入外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的综合品质,从甘肃皇城试验种羊场引进高山细毛羊4月龄羔羊20只(♂10只,♂10只)进行饲养,以备种用.经过12个月的饲养管理表明:高山细毛羊在海拔3200m以上的环青海湖地区其平均体重的增长为公羊14.28±4.37kg,母羊1.22±0.47kg.日增重为公羊3.91g,母羊3.34g;体尺增长情况分别是:公羊体长为17.1cm,体高为9.1cm,胸围为16.3cm,管围为1.0cm;母羊体长为17.6cm,体高为12.5cm胸围为25.5em,管围为1.2cm.其最终日平均体尺平均增长数为公羊体长为0.047cm,体高为0.025cm,胸围为0.045cm,管围为0.003cm;母羊体长为0.048em,体高为0.034cm,胸围为0.070cm,管围为0.003cm;羊毛平均细度公羊为16.94±2.06μm,平均产毛量为3.86±0.83kg,平均毛长为8.50±0.58cm;母羊为16.17±1.11μm,平均产毛量为3.66+0.40kg,平均毛长为9.15±0.82cm;其细度公母羊接近.平均毛长母羊比公羊长1.0em左右,平均产毛量公羊多0.20kg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特克塞尔×哈萨克羊F1代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计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取测定记录中6月龄特哈杂交F1代公羔62只、母羔62只,共计124只。测量其体重(Y)、体高(X1)、胸宽(X2)、胸深(X3)、体斜长(X4)、胸围(X5)、单腿围(X6)、管围(X7),运用SPSS19.0软件对特哈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和体尺进行相关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哈杂交F1代的体重和体高、胸宽、胸深、体斜长、胸围、单腿围、管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斜长与体重相关程度最高,胸宽与体重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41。体高与单腿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胸宽与体高和管围之间为负相关,其余各体尺指标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经逐步回归分析,将体斜长、单腿围、管围纳入回归方程。最优回归方程为:Y=0.780X4+1.005X6+4.125X7-87.39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64,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肉用型伊犁马进行了体尺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以了解肉用型伊犁马不同年龄阶段的体尺发育状况,掌握伊犁马正常血液指标范围,为今后肉用型伊犁马的培育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在放牧条件下,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29匹肉用型伊犁母马,进行了体长、胸围、体高、管围等体尺指标测定,颈净脉采血测定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阶段肉用型伊犁马马体高、体长、胸围、体长率、胸围率表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管围和管围率差异不显著(P0.05);2)测定了马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伊犁马体长率、胸围率和管围率分别为102.62%、121.80%,13.72%;获得伊犁母马放牧条件下正常血清生化指标范围,为兽医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生长发育特点与规律,为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后续选育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不同发育阶段(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各10头,公母各半,共50头,测量其在不同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包括体高、腰高、体斜长、胸围、胸深、管围、腰角宽、尻长、坐骨端宽),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体尺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体躯指数、管围指数),分析体尺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①无论是对于公牛还是母牛,它们在6~12月龄这个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的生长速度都达到最大,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②它们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牛的生长发育特点,即最先发育的是体高,其次是体长,最后是胸围。③分析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体重和体尺随月龄变化的变异系数发现,在24~36月龄时生长发育趋于平缓,初步判定新品系在36月龄时就趋于体成熟。④在对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分析中,公牛和母牛有所不同,公牛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是:体高(0.908)、腰高(0.857)、体斜长(0.856)、胸围(0.994)、胸深(0.913)、管围(0.823)、腰角宽(0.931)、尻长(0.842)、坐骨端宽(0.776);母牛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是:体高(0.909)、腰高(0.826)、体斜长(0.952)、胸围(0.985)、胸深(0.904)、管围(0.738)、腰角宽(0.943)、尻长(0.805)、坐骨端宽(0.876);公、母牛均是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且母牛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普遍高于公牛。综上所述,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在生长早期生长发育潜力大,应加强此阶段的饲养管理,使其尽快达到体成熟,同时也应注重性别的差异,公母牛要分群饲养管理,以便获得最大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体大品系育种群2岁母羊进行了体尺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大品系羊体长,胸围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体高,体长,胸围通过提高净毛率而间接增加了净毛量,毛长对污毛量,净毛量无直接影响;净毛率与污毛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新疆山羊生长速度和农民养羊经济效益,用野生北山羊改良本地绒山羊,测定杂交F1代与对照组后代在各个生产时期体尺指数和产绒性能来确定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杂交F1代绒山羊在各个生长时期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各项体尺指数与对照组(本地绒山羊杂交后代)相比,野生北山羊杂交F1代与对照初生时体尺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月龄杂交F1代体高和胸围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3月龄开始两种山羊的各项指标差异更加显著,到了周岁时五项体尺体长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杂交F1代周岁的羊绒细度、长度、单纤维断裂强力、单纤维断裂伸长率、含绒率、产绒量比本地土山羊杂交后代分别增加幅度大小不等。范围在4.47%~23.53%。杂交F1代羊杂交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二代尾部的分化规律,本试验对该群体199只75日龄羔羊进行体重(X1)、体高(X2)、体长(X3)、胸围(X4)、胸深(X5)、胸宽(X6)、管围(X7)、脂臀宽(X8)、脂臀厚(X9)、脂臀长(X10)10个指标的测定,采用K-mean聚类分析依据上述表型数据对群体进行分类,运用单因素方差法比较不同尾型小群体的体尺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运用聚类分析探索不同组的体尺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脂臀宽、脂臀长进行回归方程的建立,结果表明:按尾巴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尾、中尾、大尾三个组.小尾组的脂臀宽显著小于中尾组(P<0.05),极显著小于大尾组(P<0.01);小尾组的脂臀长极显著小于中尾组(P<0.01),显著小于大尾组(P<0.05);三个组的体重、体高、胸围等体尺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三个组的体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系,影响中尾组的主要体尺因素是胸围,影响大尾组的主要体尺因素是胸宽.影响小尾、中尾、大尾组的脂臀长、脂臀宽的体尺因素不同,建立了回归方程,小尾组:f(X8,X10)=(-0.22X1+0.22X4+0.24X6+0.53X10,20.18+0.19X2-0.24X3-0.15X4-0.17X6+0.37X8+0.18X9),中尾组:f(X8,X10)=(0.31X1+0.96X9,0.29X1-0.25X5+0.52X9),大尾组:f(X8,X10)=(-0.35X1-0.65X3+0.97X9,0.59X6).综上,三个组羔羊的体尺形态、尾部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为野生盘羊杂交二代的脂尾形态变异进行科学的遗传评价,为绵羊群体尾部遗传分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