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降温是临床上最简便而安全的降温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高热的病人,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降温的途径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根据其原理,物理降温的方法有酒精擦浴、温水浴、冰敷、冷盐水灌肠、胃内冷饮降温法等。准确地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福茹 《海南医学》2000,11(5):88-89
我科从1998年-1999年对180例高热病人分别采取使用柴胡和安痛定联用进行药物降温与酒精擦浴,现将降温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降温措施不当致体温骤然升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持续高热可导致机体中枢系统发生障碍,同时损害心、肝、肾等功能,故须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但是如果降温措施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本文介绍的两例患者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高热患者不同降温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热患者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需要及时采用降温措施。护理教科书介绍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认为药物降温易引起虚脱,不如物理降温安全。临床工作中高热仅选择一种降温方式较困难。现将30例高热病人物理降温,30例药物降温。30例药物降温辅以物理降温的降温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有人认为物理降温(头部冷敷外)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传统的冷酒精擦浴降温弊多利少,这是因为酒精溶液擦浴体表,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皮温降低,患儿出现立毛反应和寒战,造成散热障碍。两法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应用退热药物后随即给予温酒精擦浴降温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致使白细胞致热原的产生,使之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致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区抑制,体温开始升高。  相似文献   

8.
除了服用退烧药外,还有物理法降温。物理降温有冷湿敷法、温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致使白细胞致热原的产生,使之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致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区抑制,体温开始升高.  相似文献   

10.
高热患儿药物与温水擦浴降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高热易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及时的降温处理可避免机体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1]。作者通过对30例高热患儿温水擦浴和药物降温加头部冷敷的自身对照观察,认为药物降温优于温水擦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对于发热病人物理降温包括冰袋降温、酒精擦浴或使用降温毯。传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冰袋的终末处理也较复杂。且由于冰袋的特殊形状,放置不稳,需扶持或约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经过临床试验,我院使用袋装生理盐水制作冰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对于发热病人物理降温包括冰袋降温、酒精擦浴或使用降温毯。传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冰袋的终末处理也较复杂。且由于冰袋的特殊形状,放置不稳,需扶持或约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经过临床试验,我院使用袋装生理盐水制作冰袋,效果较好。现介绍  相似文献   

13.
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婴幼儿发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艳华 《河北医学》2009,15(7):861-862
发热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发热过高或发热持续的时间过久,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引起一些不良的影响。发热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和危害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发热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将发热患儿实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施行物理降温后不同时间降温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0例甲流疑似病例高热患者,实施物理降后30、60、90、120m i n分别观察体温情况,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降温后60m i n降温幅度明显大于30m i n,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降温后90m i n、120m i n降温幅度和30m i 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施物理降温后60min的体温更能有效地反映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风油精温水拭浴降温230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毅 《安徽医学》1998,19(6):89-89
<正>风油精温水拭浴是作者摸索出来的一种物理降温的方法,从1991年至1998年,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患者2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02例,女128例;年龄1~75岁;感冒165例,中暑8例,伤寒12例,菌痢13例,肺炎11例,小儿夏季热4例,其它17例。盆内盛温水(32℃~34℃)1 000 ~1 500ml内加风油精1~2 ml;若体温≥40℃需备冰袋及套,热水袋及套。二、实施方法拭浴前置冰袋于额部(无冰袋时,用冷毛巾也可,但要经常更换),放热水袋(水温50℃~60℃)于足部,使患者足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利散热。拭浴时,以离心方向进行拍拭,力量要均匀,拍拭至腋窝、腹股沟、(月国)窝等血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四肢及背部各拍拭3~5分钟,全身拭浴时间为20分钟左右。注意事项同乙醇拭浴法。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发热容易引起抽搐,因此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降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物理降温:另一种是药物降温。药物降温一般适用于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者,但对6个月以下和体弱的幼儿应用药物退热要谨慎,防止退热过快引起体温不升和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三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宜用退热药,物理降温较安全,适用于体弱儿发热和三个月以内婴儿发热患者,有的幼儿突然发高热40摄氏度以上,也应先在家中做一下物理降温,以免在去医院途中发生“热惊厥”。  相似文献   

17.
物理降温是用于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心率平均增加18次/分.过高的体温可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选择适当的降温时机和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治疗是很重要的.物理降温是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7℃,正常成人体温昼夜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超过正常温度的范围即为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8.
郭秀荣 《右江医学》2004,32(2):194-195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15例重症中暑患者均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 ,设专人护理 ,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重点是温水擦浴 ,头部置冰帽 ,冰袋置大血管处。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抽搐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快速降温是重症中暑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于华 《中外医疗》2011,30(30):41-41
目的观察温水泡足降温的效果。方法用低于体温3~4℃的温水泡足降温法,临床观察25例由各种原因引起高热的患者降温情况,同时与常规物理降温20例进行比较。结果泡足降温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降温60min后体温回升率为46.0%,常规组为55.0%。结论显示温水泡足降温法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持续高热病人药物降温与酒精擦浴降温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A组为药物降温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ml;B组为酒精擦浴,用37.5%酒精(320C)擦浴15min.结果 降温30min、60min分别测腋下温度,经卡方检验,A组较B组降温效果显著(p<0.01).结论 药物降温持久稳定,副作用小,降温效果好;酒精擦浴操作方便,降温迅速但欠持久,且易出现体温反弹及其它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持续高热的病人正确合理使用药物降温效果比酒精擦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