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师徒结对、继承班、工作室团队3种方法探讨了中医的传承模式,指出了师徒结对及继承班方法的不足,认为成立工作团队有利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精华与载体,其方法学研究在中医学术传承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大致可以归纳为学习型继承方法、传统归纳总结式继承方法、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继承方法、基于动物实验和新药研发继承方法、借助现代数学和信息技术继承方法等,其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实践着中医"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路径,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亟需抢救,结合中医临床研究生自身特点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纳入到中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几点建议,让研究生参与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是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加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于2006年12月21日在广州落下帷幕。论坛探讨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继承方法,总结名中医成才之路及名老中医带动名院、名科的发展经验,介绍有关单位师承工作管理模式和名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等。全国136名专家荣获‘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奖专家们身着唐装,满面春风,精神抖擞。邓铁涛先生做了主题发言,指出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的魂。会上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领导等同来祝贺,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中医药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关怀。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彭玉山老中医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彭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中医脑病诊疗方面学验俱丰,尤善用对药治疗郁证。现将彭老师常用对药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于增瑞(1940-),男,主任医师,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于增瑞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于教授以自拟养阴化燥固冲汤辨证治疗崩漏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对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当代岭南中医传承主要由师徒相授传承、院校教育传承、多学科交叉传承以及民间经验传承模式构成。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中医发展基础及历史人文环境,对以往的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当代岭南中医四种传承模式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从而提出适合当代岭南中医传承和发展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浩 《河北中医》2012,34(7):965-966
于增瑞(1940-),男,主任医师,1967年毕业于北京市中医药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男科、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于增瑞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9.
何昌生  贾晨光  刘丽杰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35+1984-1935,1984
王明福先生为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明福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市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头痛、  相似文献   

10.
正洪善贻主任医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为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于2013年、2018年成立省级和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洪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对癌症的诊疗有着独到的经验。笔者作为洪善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有幸跟随洪老师抄方学习,现介绍其运用龙蛇羊泉汤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医疗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采取恰当的传承研究方法对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尤为重要。本文从熟读经典、踏实临床、跟随名师及总结医案4 个方面论述了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希望在传承过程中,努力结合名老中医本身的学术特点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创立更多、更好的传承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具有雄厚的研究平台、丰富的学术资源、完备的学科队伍,可以系统地整理、继承、和创新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探索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我馆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工作实践、运行模式,提出人才队伍建设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重要保证,数字化建设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有效途径,创新研究方法是名老中医学术内涵建设的突破口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肺、脾、胰、肝、心、脑、肾脏等常见病、多发病医案举隅,专病论治.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以期培养后继科技人才,建立科学诚信,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了探索中医药微观辨证学的发展趋势,在邪气、脏腑、病形理论及四诊辨证的引导下,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检测,研制了脏腑、神经、免疫、激素和代谢调节病机链,以阐明疾病证候的实质变化,完成了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崛起,为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的财富和发展的源泉,作者结合自身学习及工作的体会,为了更好的继承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对比分析了传统师承与基于现代技术的专家挖掘两种方法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优缺点,分析归纳了传统师承方法对继承老中医学术思想特色的优势和专家挖掘方法对提炼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分析复杂临床数据的优势,提出研究型继承方法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重要方法。研究型继承是传统继承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医类的动物模型从无到有,从单纯因素刺激到多因素刺激,从个体上升到基因研究,从不可重复的模型到重复率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中医因素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所造的动物模型无疑是未来发展探索的主流。中医类的动物模型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继承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是发展中医的基础与关键,在继承的同时,也应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思维,运用多学科交叉等更多科学的方法及手段开展研究,可使中医理论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所以在造模的同时,面临各种挑战:1证的不客观性,故积极探索中医领域中人类未发觉或是容易忽略的异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2证的兼证很多,故要探索如何排除干扰,做针对性更强的动物模型。3少见考虑用内因,不内外因等中医因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上并且缺乏稳定、可靠、可重复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发酵作为一门极具特色和重要的中药炮制技术,其传承与发展应受到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传统中药发酵为自然发酵,因发酵过程靠经验掌控、易受到环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质量难于控制且难以传承。而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发展起来,业内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但科学阐释中药发酵机制、规范中药发酵技术工艺及建立适合中药发酵特点的质量标准等是中药发酵技术研究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在综述传统中药发酵技术概况及中药发酵技术现代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影响发酵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从中药发酵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中药发酵技术的传承需要正确认识中药发酵理论、挖掘中药发酵技术精髓和建立中药发酵数据库等建议;发酵技术的创新需要科学阐释中药发酵机制、客观化传承中药发酵经验、规范与创新发酵工艺、完善中药发酵质量标准和拓展中药发酵新品种等,为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医学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认识和判断病和证的重要手段。中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继承了前人传统的脉学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明·嘉靖甲子年间著成《濒湖脉学》一书,成为中医脉学的经典著作,为中医脉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濒湖脉学》对《黄帝内经》、《难经》和《脉经》中脉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濒湖脉学》形成的自身学术特点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濒湖脉学》对后世中医脉学思想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为全面了解中医脉学的发展历程提供思路,对研究和解读《濒湖脉学》涵盖的学术思想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普及是传承的基础,中医药传承可以通过义务教育、将中医药的养生理念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作为高等教育的选修课、医学院的必修课等途径进行,中医药的普及可使其像饮食文化一样自然传承并为世界所认识、所应用,并有助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构建,还弥补医疗保险制度的缺欠。根据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实证调查,中医药普及可以在既定经济条件下大幅提升中国人的寿命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