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春新碱作业工人的遗传效应。方法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hprt基因突变试验和TCR基因突变试验对15名长春新碱接触工人和15名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接触组平均微核率(MNR)、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1.78%±0.19%和1.37%±0.16%,对照组分别为0.37%±0.08%和0.3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尾长(MTL)分别为(1.72±0.15)μm和(0.71±0.0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尾相(MTM)分别为0.29±0.03和0.1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的hprt平均突变率分别为0.10%±0.002%和0.09%±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的TCR平均突变率分别为(2.52±0.34)×10~(-4)和(1.51±0.11)×1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新碱作业工人已出现明显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职业接触人群所产生的遗传损伤。[方法]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CBMN)和彗星试验(SCGE)检测某氨纶企业DMAc接触工人(30名)及非接触DMAc的对照人员(30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结果]接触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分裂指数分别为(4.67±2.25)%。、(4.56±2.19)‰、(1.82±0.30)%。,对照组分别为(5.00±2.62)%。、(4.89±2.59)‰、(1.73士0.25)%。,两组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彗星尾DNA百分比、细胞尾长、尾相分别为(4.76±2.63)%、(12.60±5.68)岍、(2.51±2.30),对照组分别为(4.49±2.48)%、(11.77±5.01)um、(2.28±1.89),各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职业性DMAc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和DNA未表现出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2种粒径炭黑诱发的人B淋巴母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 人B淋巴母细胞经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128、256、384、512 ug/ml的14、280 nm炭黑颗粒染毒24、48 h后,用微核试验、hprt基因突变试验和彗星试验进行检测.微核试验指标为微核率(MNR)、微核细胞率(MCR)、核芽(Buds)、核质桥(NPBs)、核分裂指数(NDI)和凋亡细胞.彗星试验指标为尾部DNA百分比(%tail ONA)和olive尾矩(OTM).hprt基因突变试验指标为基因突变率(Mf-hprt).结果 14 nm炭黑染毒48 h组,浓度为384、512 ug/ml时,%tail DNA、OTM分别为8.23%±0.19%、11.23%±0.42%和3.72±0.08、4.90±0.18,明显高于对照组(5.10%±0.08%和2.2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细胞数分别为4.67±0.33、5.33±0.33,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rt 基因突变试验结果 呈阴性.结论 14 nm超细炭黑细颗粒染毒48 h可诱发人B淋巴母细胞DNA损伤,但280 nm的炭黑颗粒未检测出类似效应.  相似文献   

4.
焦化作业工人淋巴细胞HSP70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凤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204-205
目的探讨热应激蛋白70(HSP70)在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微核试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情况,用蛋白印迹(westem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彗星尾长在高暴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的表达水平在高暴露组、低暴露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2±0.36。1.34±0.83。0.89±0.40,低暴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暴露组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水平与彗星尾长呈负相关(r=-0.416,P=0.03)。结论焦炉作业环境可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蛋白表达,较高水平HSP70的表达对细胞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熟市某氟化学工业园区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拖尾细胞(脱尾)率和DNA损伤率情况。方法抽取该园区周边居民337人为观察组,另选远离该园区的居民199人为对照组。严格按GB/T12715-1991《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方法》、WS/t187-1999《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和彗星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检测后分析。结果两地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DNA损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拖尾细胞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氟工业园区排出的氟化物目前未对周边地区居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重大影响,监管部门应继续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不同体外试验评价卷烟烟气粒相物提取液(CSCs)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分别以25、50、75、100和125 ug/ml的CSCs在加或不加肝脏微粒体酶(S9)系统下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3 h,然后用CCK-8试验检测细胞毒性,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hprt和TCR基因突变试验检测体细胞突变;以75ug/ml的CSCs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3 h,分别给予30、60、90、120和240 min的修复时间,然后用彗星试验评价淋巴细胞的DNA修复情况.结果 细胞活性随剂量增加明显降低,100、125 ug/ml CSCs加S9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不加S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CSCs暴露剂量增加,DNA损伤明显增加,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加S9组DNA损伤明显低于不加S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剂量组TC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高剂量组hprt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加S9与不加S9两组间TCR和hprt基因突变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加与不加S9两组DNA损伤均可基本修复至正常水平,但两者修复速度存在差异.结论 CSCs可在体外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和遗传损伤,但S9可降低CSCs毒性的效应,并可影响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修复速率.  相似文献   

7.
沙焱  易娟  刘征宇  李丽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45-1946
目的建立乙醇现场固定口腔脱落细胞进行微核试验的方法。方法利用无水乙醇现场固定口腔脱落细胞,保存0~30h后进行微核试验与常规口腔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进行比较。结果乙醇现场固定法的口腔脱落细胞在4、8、24h后的微核率与常规口腔脱落细胞微核率和外周淋巴细胞法微核率(O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法口腔脱落细胞在保存4h后则出现微核率下降,与外周血培养法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水乙醇现场固定口腔脱落细胞能够有效延长保存时间,微核试验结果稳定,适合用于现场采样。  相似文献   

8.
枸杞多糖粗品抗突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粗品(LBPc)对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DNA修复试验方法评价不同浓度的枸杞糖粗品的抗突变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LBPc可使醋酸铅诱导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3个试验组的微核率分别为4.5‰、3.7‰、1.9‰,LBPc高剂量组(20mg/kg)与阳性对照组(5.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呈剂量-反应关系;Ames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浓度的LBPc后,其抗突变作用由弱变强;职业人群服用LBPc1周后,其DNA修复速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LBPe具有明显的抗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性镍接触对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及染色体损伤作用。[方法]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选取某钢铁企业男性炼钢工、轧钢工及钢渣处理工共231人作为镍接触组,同时选择该企业的男性水泵工75人为对照组。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微核率;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镍的含量。[结果]不同镍接触组细胞微核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尿镍含量呈正相关性(r=0.971,P〈0.05);不同工龄组细胞微核率分别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工龄与细胞微核率和尿镍含量均呈正相关性(r微核率=0.923,P〈0.05;r尿镍=0.915,P〈0.05);不同镍接触组尿镍含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尿镍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除工龄“0年~”和“6年~”组以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镍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对染色体有捐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细胞微核试验在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 (H2 S)工人的遗传损伤监护中的应用。方法 以 2 7名硫化氢作业工人为接触组 ,选择基本条件与接触组均衡而不接触硫化氢的 31名工人为对照组 ,分析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口腔粘膜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口腔粘膜细胞微核率有增高趋势 ,多元回归统计结果显示 ,接触硫化氢的时间长短和吸烟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对照组和接触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口腔粘膜细胞微核率存在相关关系 (P <0 0 1 )。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能会对工人造成一定的遗传损伤。在硫化氢接触人群的遗传损伤监护中可用口腔粘膜细胞微核试验替代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