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为手法治疗组,并设牵引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通过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为手法治疗组,并设牵引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极显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通过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胸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4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颈性眩晕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天麻素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针灸推拿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天麻素片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腰肌劳损2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组治疗手法均隔日1次,共治疗5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和临床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颈性弦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10次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青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青年人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几种手法推拿合并颈椎牵引施治,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6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治疗24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9.4%。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神经定位、触诊检诊及颈椎X线片、MRI三步定位诊断明确的颈源性头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常规推拿手法和灸法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头痛(VA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86.7%,P<0.05)。结论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有效解除症状,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对于骶髂关节错缝所致的疼痛及髋关节内、外旋角度改变的即刻疗效。方法:将60例骶髂关节错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比2组即刻镇痛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即刻疼痛均减轻(P0.05);治疗组髋关节内、外旋角度变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即刻镇痛和髋关节内、外旋角度变化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理筋治疗。  相似文献   

11.
颈椎牵引下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4例颈椎病分别进行对照治疗,其中康复组50例采用颈椎牵引下行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54例中的34例采用颈椎牵引,20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表明:颈椎牵引下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见效快,总有效率达98%,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颈椎牵引或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2.
手法配合正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正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采用手法推拿及手法正骨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枕颌带牵引和戴芬内服.2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7.41%,对照组为43.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推拿配合正骨疗法具有作用方式直接、治愈率高的优点,且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传统中医中药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来某院诊治的颈性眩晕患者45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传统针刺、推拿整复、颈椎牵引、口服中药疗法治疗,治疗方案均得到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5例,好转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传统中医中药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l0次为l个疗程,两组均用相应手法治疗1个疗程。两组都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比较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颈曲均有所改善,观察组颈曲值改善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肯定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6):1138-1140
目的:探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松筋、整骨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功能,改变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无焦虑患者占比(7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5.10±7.78)cm/s,(34.63±6.38)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47.97±7.56)cm/s]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缓解焦虑情绪,有效减轻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儿童随机分为龙氏组和推拿组各40例,分别给予龙氏手法治疗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手法对患儿异常经颅超声多普勒(T CD )和颈椎X线片结果的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龙氏组在异常T CD及异常颈椎X线片的改善率及愈显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推拿组治疗后( P<0.05,0.01)。结论:龙氏手法有利于消除儿童颈性眩晕的各种致病因素,是一套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安全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因颈椎环枢关节紊乱所致的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和住院的颈性眩晕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32例采用颈部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90.62%。结论因颈椎侧弯、后突、错位造成环枢关节紊乱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以旋转复位为主加手法按摩治疗,具有操作便利、轻巧、可靠、疗效迅速的特点。对颈性眩晕的治疗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扩张血管类药物、镇痛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及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记录患者每日眩晕发作次数,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发现2组患者每日眩晕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观察组每日眩晕次数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并且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亦显著快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减少眩晕发作次数,有效减轻眩晕症状,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秀禧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49-3649
目的探讨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因颈椎环枢关节紊乱所致的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和住院的颈性眩晕患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32例采用颈部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90.62%。结论因颈椎侧弯、后突、错位造成环枢关节紊乱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以旋转复位为主加手法按摩治疗,具有操作便利、轻巧、可靠、疗效迅速的特点。对颈件眩晕的治疗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