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机器性能的改善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血管成像越来越清晰,目前大有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之势。目前,国外已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胸腹腔及四肢血管的检查,并取得了很好的诊断效果,下面就成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已从研究阶段转变成为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应用MRA 来筛查血管病变.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是目前用于体部血管检查的最先进MR技术之一,而且其本身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本文根据我院的应用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此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毒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腹部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快速,无创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MRA)是一种精确的、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检查方法[1] 。既往MRA主要应用于颈动脉和脑动脉等血管成像。由于X线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静脉磁共振血管造影越来越受到影像工作者的关注 ,尤其对于腹部静脉成像[2 ] 。笔者拟对门静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1 门静脉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流动的血液在MR图像上的表现与静止组织有显著的差别。根据成像技术的不同 ,在MR图像上 ,血液信号可以表现为“白”血 ,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部冠状血管成像的临床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随机选择检查27例。正常表现8例,动、静脉血管病变17例,非血管病变2例。依病变需要确定MR轴位像扫描范围,用二维TOF法间断闭气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结果:可宏观显示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病变显示良好,人造血管的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血管原始图象显示腹部脏器对比好,下腔静脉显示差。结论:腹部血管成像能显示腹部血管的全貌,动、静脉同时显示,扫描范围明显大于传统的轴位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中需将血管原始像和投影像结合运用,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早在磁共振影像系统应用于临床之前,Singer等学者就指出MRI在血流领域内的研究应用具有潜在的优势。磁共振在诊断血管疾病方面优于CT。但早期主要应用传统的自旋回波(SE)序列,由于它受到血液流速、血液方面及血管横截面积的影响,产生许多复杂信号,在图像上难以解释,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又研究出新的成像技术:如二维及三维梯度回流脉冲序列(GRE),流动代偿及RF预饱和技术,极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平衡式快速场梯度回波(B-TFE)非对比剂肾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例临床疑似肾动脉狭窄病人,行B-TFE、CE-MRA扫描,13例同时行DSA检查.由2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评分,评价B-TFE及CE-MRA肾动脉图像质量、狭窄程度、肾动脉分支及肾静脉伪影显示;以DSA为金标准,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B-TFE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肾动脉分支B-TFE组评分2.3~2.5,CE-MRA组评分2.3~2.8(P=0.043).肾静脉伪影B-TFE组评分3.7~3.9, CE-MRA组评分3.4~3.7 (P=0.033).B-TFE诊断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4.7% 、特异性为87.5% 、阳性预测值为94.7% 、阴性预测值为87.5%, 其ROC 曲线下面积为0.904.结论 B-TFE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0.
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管造影跟踪法(bolus chasing angiography,BCA)与传统法(stat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1例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造影技术参数,其中31例采用BCA、30例采用DSA血管造影技术。分别对完成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患者吸收辐射剂量(dose-area product,DA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种造影技术对比显示:DSA的图像质量在显示胫腓血管上优于BCA,但是DAP值高,对比剂用量多以及检查时间长。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结论BCA与DSA相比具有造影时间短,对比剂量用量少,DAP低的特点,DSA局部观察血管情况较细致。因此,先行BCA筛查,然后针对病变加做局部D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 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 2~4ms,TE 1~2ms,层厚1.5~2.0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ml/s;扫描延迟时间195例采用Test-bolus法,40例采用Care-bolus法;后处理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共235例行3D DCE MRA,包括颈动脉63例,胸、腹主动脉34例,肺动脉21例,肾动脉25例,肝动脉24例,双下肢动脉56例,全身动脉12例。其中45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235例3D DCE MRA图像质量优良者225例,占95.4%。45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78.6%和88.9%;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病变程度低估、高估各1例。3D DCE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8.9%,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92.9%,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7.1%。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一种全新、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评价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门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R)的几种主要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和它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视外周动脉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任安姜卫剑张雪哲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是介入放射学近年来最新科技成果之一。有关髂动脉、股动脉和肾动脉内支架等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报道,经过多中心合作对比分析和中、远期追踪观察,认为此项技术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28例有外周血管疾病临床证据的病人比较了动脉造影与IV DSA 的结果。检查前用Picol-ax 作肠腔准备,注射造影剂前静注Buscopan20m-g。用65cm 长的6号辫尾导管经肘前静脉插入右心房,以20ml/秒的速度每次注射Urografin370 40ml 行DSA。另行常规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如下表。  相似文献   

15.
应用MTC和TONE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MTC和TONE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张挽时李立伟鲁晓燕王东近年,随着磁共振的成像技术和硬件的改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明显提高。其临床应用愈加广泛[1]。本研究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结合磁化量转移...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了椎-基动脉缺血病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多普勒超声检查(DUS)的表现,旨在明确MRA对椎-基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对象为临床上明确的急性大脑和/或脑干缺血病人41例(28~81岁,平均59.2岁。女10例,男31例)。所有病人都在入院后10天内做了神经病学检查,MRI、DUS、DSA和MRA。MRA采用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在临床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7例血管与肿瘤等病变患者经静脉注入顺磁性造影剂DdDTPA,采用体线圈、3D FSPGR序列,行冠状位扫描,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出全身各部位动脉血管的三维图像。其中腹盆部及下肢大动脉采用三段移床法一次全程显示。结果:靶血管显示优者22例,良者13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5.8%。结论:三维增强MRA显示全身大动脉较常规MRA为佳,它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在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管侧支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大动脉,能更直观、准确的显示动脉血管,发现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A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在0.5T超导磁共振成像机(VectraⅡ,GE)上,采用时间飞越法(TOF)和相位对比法(PC)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本文回顾分析了88例颅脑MRA的表现,68例采用PC法;5例采用TOF法;15例两者均采用。其中5例患者MRA检查后立即又做了DSA检查。结果:MRA可用于诊断各种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以大致观察颅内肿瘤的血供及正常血管的移位或受侵情况。结论:本文比较了PC法和TOF法的优缺点,认为前者更能清晰完整显示颅内血管及其病变,MRA对于诊断各种血管性病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 CE 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怀疑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运用MR 3D FLASH自减影序列行CE MRA检查,检查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对靶血管作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另对其中4例小腿及足部动脉单独行二次增强扫描(Gd-DTPA 15ml,2.5ml/s)。对外周动脉进行观察,分析其狭窄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显示目标动脉基本满意,血管解剖形态较清晰,病变显示较明确。正常或轻度狭窄169个节段,中度狭窄94个节段,重度狭窄45个节段,闭塞49个节段。结论:3D CE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尚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