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CV特异性T淋巴细胞疗法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应用此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观察治疗后肝功能、HCV RNA、抗-HCV等的变化,并追踪随访半年。结果经该疗法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HCVRNA阴转率达56.67%,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前患者体内HCV RNA≤105copies/mL时病毒阴转率显著高于HCVRNA〉105copies/mL时(72.22%vs 33.33%)。结论 HCV特异性T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进一步阐明重视急、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同时调查患者是如何发现慢性丙型肝炎的及可能的感染途径。结果 在急性期因有症状被及时发现者占6.1%(3/49),痛程中因有肝炎相关症状及时检查得以发现者有30.6%(15/49),固体检或其他医疗相关因素偶尔知道者占了大部分,其比例迭63.3%(31/49);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轻微,大多仅有轻一中度血清转氨酶的增高,4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轻度38例,中度11例;15例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慢性轻度11例、中度4例。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很少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黄疸,但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雏化,为使丙型肝炎得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建议:有感染HCV可能的高危人群在体检项目中应增加抗HCV;曾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应定期检查HCV相关标志物(抗HCV及HCVRNA);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或滥用毒品等人群也应定期监测HCV相关标志物;对HCV感染者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实时荧光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丙型肝炎病原诊断及在监测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早期病毒学应答反应(EV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种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扩增(PCR)定量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检测HCV—RNA,对96例慢性丙肝(其中20例随机接受Pegasys或Referun-α治疗,每例思者分别采集治疗前后系列血清7份)、30例其它肝病、15例非肝病和86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部分血清标本与Amplicor(Roche)进行核对。结果:96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RNA检出率85.4%(82/96)、其它肝病、非肝病和健康献血员中均未检出HCV—RNA;部分标本经与Amplicor核对呈较好相关性,r(log)=0.91。随机接受Pegasys或Referon-α治疗的20例丙肝患者治疗前后EVR显示,前者的EVR似较后者明显,但因病例数太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G=4.467,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检出的HCV—RNA载量可较客观地反映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支持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EVR可用于预测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宋凯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45-45
目的:观察赛诺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本组共观察3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1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赛诺金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保肝、对症治疗。结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采集样本,测定抗HCV、HCV—RNA阴转率。治疗后,治疗组转阴率为81%,而对照组为0%。ALT完全应答率,治疗组为15例(71.4%),而对照组1例(10%)。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赛诺金抗丙型肝炎病毒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丽旻  张鸿飞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93-129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lis C virus,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2004年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总体的持续病毒应答率(SVR)为54%~56%,但对于非普通型例如同时合并肝硬化、脂肪肝、肝移植后、行血液透析、合并HIV感染或者治疗后复发者及儿童与老年人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经验仍不足,现就此类慢性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丙肝宁治疗组(A组,32例),联合治疗组(B组,干扰素α-1b加病毒唑,30例),单用干扰素组(C组,32例)。B,C2组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26周,停药26周时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血清HCV-RNA的阴转率。结果:A;B,C3组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率为100%,96.6%,90.6%。ALT复常率分别为59.4%,70%,46.9%,停药观察26周时,ALT持续复常率分别为40.67%,50%,25%,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CV-RNA的阴转率分别为53.1%,63.3%,37.5%,HCV-R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34.4%,46.6%,18.8%,只有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肝宁冲剂有明显抗丙型肝炎病毒疗效,且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人群的HCV血清感染率大约为3.2%。丙型肝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50%-85%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1%~7%发生肝癌,  相似文献   

8.
应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键反应(RT/PCR)方法,对8例慢性丙型肝炎血清进行了HCV-RNA检测,结果显示7例(87.5%)阳性。认为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血症的长期存在和肝内HCV的活跃复制,是导致任性丙型肝炎持续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利用RT/PCR技术检测HCV-KN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传染性的估计,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比抗一HCV检测更具意义。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我国感染率较高,引起丙型肝炎(HC)后易慢性化.近年来随着HCV克隆成功,相继建立了一些HCV$染标志的检测方法。资料表明['J,目前…  相似文献   

9.
高晓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72-17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HCV—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2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结果:62例中,除2例因每次用药均出现高热而被迫中止治疗外,余60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方法: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分析89例HCV-RNA阳性病人HCV的基因型。结果:89例HCV-RNA阳性中,HCVⅡ型81例,占91.01%(81/89);HCVⅢ型7例,占7.87%(7/89);HCVⅡ/Ⅲ混合型1例,占1.12%(1/89)。HCVⅡ型81例中,急性丙型肝炎5例,慢性丙型肝炎75例,占92.6%,肝功能正常,HCV慢性携带1例。HCVⅢ型7例中,急性丙型为3例,慢性再型肝炎4例,占57%,HCVⅡ/Ⅲ混合型1例,为急性丙型肝炎。结论:江西省丙型肝炎基因基以Ⅱ型为主,占91.1%,与HCVⅢ相比较,HCVⅡ型感染与慢性肝炎有更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吴亚亭  李妮 《吉林医学》2009,30(20):2445-2445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派罗欣抗病毒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应用长效干扰素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HCV—RNA均〈500copies/ml。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易发生慢性化,且与原发性肝癌(HCC)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有效预防急性丙型肝炎转为慢性,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明显抑制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病变的活动,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推荐最有效的方案是IFN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只有正确掌握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本院32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2b干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2b干素(300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CV-RNA、抗-HCV。结果:α2b干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57.69%、65.38%,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22.73%、27.2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α2b干素对血清及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对PBMC内HCV-RNA的疗效似有比抗血清内HCV-RNA和抗-HCV疗效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果 PBMC HCV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结论: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有效、易耐受的新颖疗法.方法:论述重组IFNα和重组人白蛋白的基因融合蛋白、利巴韦林替代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HCV多聚酶抑制剂、丙型肝炎疫苗和中成药临床试验效果.结果:明确了抗HCV药物治疗的新方法.结论:随着人们对HCV病毒生命周期的深入认识,新治疗靶位不断增加,抗HCV药物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血清标志物同时测定HCVRNA。分组比较肝炎感染后肝功能变化。结果:HBV感染率为17.4%,HCV感染率为52.2%,HBV和HCV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明显,尤其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更加严重。结论:血透患者HCV感染率高于HBV,临床应加强治疗,预防乙、丙型肝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素(美能)治疗对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均接受过干扰素或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ALT再次升高。美能60ml+5%G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天。此后口服美能片剂,每次2片,每日3次,连续3个月。结果:用美能治疗后2周,ALT、AST、γ-GT明显下降,以后逐渐下降,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无反跳现象。美能用药量60ml/日,在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出现轻度浮肿及血压升高,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须减量或停药,不影响临床疗效。结论:对于干扰素或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无效或不适合这种疗法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来说,美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HCV感染状况,以期为本地区重点人群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所抽取的1086例样本血清HCV—IgG、HBsAg。结果:本地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的HCV—IgG阳性率为1.38%,均呈慢性携带状态,HBsAg阳性率为6.26%,未见有HBV、HCV合并感染。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监管和监测,做好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调查本地区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探讨HCV感染与肝病病程的关系。方法:将830例肝病患用ELIS法同时检测抗-HCV、HBVM。结果:830例肝病患仅HCV阳性102例,仅HBVM阳性622例,174例抗-HCV阳性中合并HBVM阳性72例。结论:本地HCV感染率明显低于HBV感染率。HCV合并HBVM感染率较高,慢性肝病中HCV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