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HIM)早期诊断和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对HIM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对63例窒息新生儿48 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心电图QT间期弥散度(QTcd)明显异常的HIM患儿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1-2周后再复查并与3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HIM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发病48 h内CK-MB及QTcd均明显升高(P<0.001),经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1-2周后HIM患儿CK-MB及QTcd均显著下降,而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组下降更明显(P<0.005),且胎儿期缺氧组并发症多,预后差(P<0.005)。结论:CK-MB及QTcd相结合可作为HIM早期诊断指标,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DS)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心脏损害(HIM)的疗效。方法 将62列HIM随机分成两组,31例常规治疗加DS治疗,其余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5);治疗组QT离散度(QTd)缩短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汪肌酸磷权激酶同功酶(CK-MB)下降也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DS)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HIM)的疗效。方法 将62例HIM随机分成两组。31例用常规治疗加DS治疗,其余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5);治疗组QT离散度(QTd)缩短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下降也显著优于治疗前(P相似文献   

5.
里尔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里尔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窒息并伴有心肌损害的新生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肌酐0.1、维生素C0.5加10%萄萄糖50ml静脉滴注,1次/d,7-10d为1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里尔统1g,1次/d,5-7d为1疗程。观察患儿意识状态、面色、呼吸、饮入量、生理反射、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里尔统用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及脑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卢林阳 《工企医刊》1999,12(6):101-1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认真加强临床护理,消除或减轻脑细胞继发损害的各种因素,是提高HIE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合理用氧,防止脑组织继续缺氧由于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血氧浓度常明显降低,如脑组织持续得不到氧气,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变化,探讨检测h-FABP的价值。【方法】对59例新生儿HIE发病24~48h和治疗10~14d后血清h-FABP和CK—MB值进行两次检测。并与3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病48h内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HIE血清h-FABP及CK-MB值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HIE患儿血清h-FABP和CK—MB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IE患儿血清hFABP检出率为44.1%,CK—MB检出率为23.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446,P〈0.05)。血清h-FABP和CK—MB识别HIE患儿发生意外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76.5%,阴性预测值为100%和91.1%。【结论】h—FABP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病情轻重、评价学出意外的一项客观指标.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6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20例和非干预组15例.对早期干预组从1个月起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训练至24个月,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6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早期干预组12月、18月、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非干预组高(P<0.01),干预组预后不良发生率10.0%,而非干预组为33.3%.提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及体格发育,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6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20例和非干预组15例。对早期干预组从1个月起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训练至24个月,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6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早期干预组12月、18月、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非干预组高(P(0.01),干预组预后不良发生率10.0%.而非干预组为33.3%。提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及体格发育,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范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04-2405
目的探讨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2例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阶段评估和最终评估,并分析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影响。结果干预组HIE患儿在智力发育、运动、适应行为、心理方面的测试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护理干预如加强患儿的强化教育及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儿智能发育,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刘艳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66-11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将之前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0%、98.0%,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出生后4周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结论: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0年1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2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使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干预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节苷酯GM1来进行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干预组和观察组进行比较,患儿在原始反射、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都少于后者,同时按照评分对比,干预组要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节苷酯GM1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应该予以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变化,分别研究aEEG分类与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分度的关系,探讨aEEG在HI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8例有窒息史的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分成轻、中、重度HIE组,分别为20例、16例、12例;根据头颅CT分度分成轻、中、重度HIE组,分别为18、18、12例。按aEEG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3种。观察48例HIE新生儿aEEG的特点。结果 临床轻、中、重度HIE患儿aEEG异常率分别为13.3%、86.7%、100%,a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密切相关(r=0.853,P<0.000 5);头颅CT轻、中、重度HIE患儿aEEG异常率分别为10.5%、82.4%、100.0%,aEEG异常程度与HIE头颅CT分度密切相关(r=0.825,P<0.000 5)。结论 a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分度均密切正相关,在早期诊断HIE、判断HIE病情程度及预测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仍难以避免部分新生儿在运动、感觉和认知方面落后于正常新生儿.因此,亚低温治疗实施的条件有待于优化.本文就新生儿HIE病理生理学、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的各种参数对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在生后6小时内给头部亚低温治疗72小时,直肠温度维持在(34.5~35.5)℃;对照组监护下维持直肠温度(36.5 ~37.5)℃,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动态脑电图评价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治愈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②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患儿在生后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测定,14天和28天时亚低温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5、2.136,均P<0.05);④治疗72小时后患儿中对照组中、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发生率高于亚低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8).结论 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措施具有近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经验,提高对新生儿HIE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8例新生儿HIE住院的临床资料和其中19例早产儿的随访资料.结果:被诊断为新生儿HIE的68例患者中,经过临床分度,轻度54例,占79.4%,中度8例,占11.8%,重度6例,占8.8%.Apgar评分重度窒息史22例,5分钟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5分者4例,羊水Ⅲ度污染者10例.结论:临床上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有明显的扩大化倾向,对此病的认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规范治疗的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患儿婴儿期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为HIE患儿的婴儿期发育评价及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将应用GM1规范治疗的轻、中度HIE患儿分别做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将与该类HIE患儿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做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分别建立专科档案进行1年的随访,并均在3、6、12个月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测试评估。 【结果】 1)3个月时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5个能区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6个月时观察1组与对照组5个能区的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5个能区的DQ比对照组婴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个月时观察2组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的DQ仍比对照组的相应能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轻、中度HIE患儿在婴儿期可遗留智力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落后,但随着月龄的增加,智力及行为发育有个追赶过程,尤其在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方面追赶明显,轻度HIE患儿可达到正常儿发育水平;部分中度HIE患儿的精细运动和适应行为追赶缓慢,在今后的实践中,干预的重点是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 UCB)在诊断胆红素脑病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通过对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脑脊液UCB、血清胆红素UCB、头颅核磁共振(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新生儿心理行为测定( NBNA),综合评价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的神经损伤情况及诊断的敏感指标。结果胆红素脑病患儿脑脊液UCB为(13.85±5.10)μmol/L,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的(6.12±4.5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UCB诊断胆红素脑病的曲线下面积(0.910)大于血清UCB面积(0.690),临界值为9.50μmol/L时,其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91.2%,均高于血清UCB;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磁共振苍白球T1WI高信号发生率(77.8%),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88,P<0.01);BAEP异常率(80.6%)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69,P<0.01);其NBNA评分(34.0±2.4)低于非胆红素脑病组(3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1)。结论脑脊液UCB可作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神经损伤发生率高,需早期干预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亚低温使用过程中部分环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短期预后的影响,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8月3日—2018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90例中重度HIE患儿亚低温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度HIE患儿73例,重度HIE患儿17例。按照不同时间窗(6 h vs.12 h)分组,在6 h组再按照窒息复苏后是否进行复温分为升温组及降温组两组,收集亚低温治疗前后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数据、住院时间、一般临床特征。结果 重度HIE患儿窒息复苏后6~12 h开始亚低温治疗,不同时间窗治疗后aEEG图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4±2.06 vs.3.00±1.41,t=2.27,P<0.05)。窒息复苏后尽快进行主动降温组与进行保暖复温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结束后24 h主动降温组的aEEG图形评分更高,且重度患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3±2.06 vs.7.00±1.00,t=-2.37,P<0.05)。结论 窒息复苏后尽早进行亚低温治疗可升高治疗后aEEG图形分值,改善神经系统表现,一定程度上改良短期预后,长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