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两例在^60Co辐射事故中全身受到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6(7)年后的精子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进行了分析。两患者精子染色体是以断裂型畸变为主,断裂型畸变是重接型的2倍;淋巴细胞以重接型畸变为主,是断裂型的2倍。两类细胞都是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分别是单体型的5倍和9倍。精子染色体非稳定畸变占结构畸变的40%,明显高于淋巴细胞(19%),而稳定、半稳定畸变分别占结构畸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对河南“4.26”^60Co辐射事故7例受照者,进行了早期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照后4-5d取血培养,分析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双+环”畸变率,并由此估算生物剂量,用“双+环”畸变在细胞间的泊松分布情况,检验照射的均匀性,结果:7例受照者依据“双+环”畸变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5.09Gy(梅),2.61Gy(天),2.49Gy(旺),0.89Gy/(勇),0.70Cy(民),0.58Gy(义)和0.08Gy(宇),与用物理方法测定的剂量化比较接近,亦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完全吻合,泊松分布检验证实,“梅”和“旺”双+环畸变离泊松分布,基余5例符合泊松分布,结论:染色体畸变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梅”和“旺”受到不均照射,基他5例受到比较均匀的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对河南“4 2 6”6 0 Co辐射事故 7例受照者 ,进行了早期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照后 4~ 5d取血培养 ,分析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双 环”畸变率 ,并由此估算生物剂量。用“双 环”畸变在细胞间的泊松分布情况 ,检验照射的均匀性。结果  7例受照者依据“双 环”畸变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 5 0 9Gy(梅 )、2 6 1Gy(天 )、2 49Gy(旺 )、0 89Gy(勇 )、0 70Gy(民 )、0 5 8Gy(义 )和 0 0 8Gy(宇 ) ,与用物理方法测定的剂量比较接近 ,亦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完全吻合。泊松分布检验证实 ,“梅”和“旺”双 环畸变偏离泊松分布 ,其余 5例符合泊松分布。结论 染色体畸变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梅”和“旺”受到不均照射 ,其他 5例受到比较均匀的照射。  相似文献   

4.
电离辐射能诱发多种染色体畸变 ,其中染色体易位属于稳定性畸变 ,并且畸变率与最初照射剂量相关良好 ,因而易位畸变分析是回顾性剂量估计及远后效应评估的重要指标。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能灵敏和迅速地计数易位等稳定性畸变 ,因而非常适合于早先受照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本实验采用该技术研究了 6 2 5钴源事故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5例60 Co源事故受照者曾在照后 2 4h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估计生物剂量为 1 9~ 5 1Gy ,属急性全身均匀照射。在照后第 8、9年分别取静脉…  相似文献   

5.
武汉钴源事故受照者照后10年染色体畸变观察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事故发生后10年观察的结果。采用分析稳定性畸变的方法, 在所分析的720个中期分裂细胞中, 仅见到4个非稳定性畸变细胞, 而稳定性畸变细胞有16个。畸变类型主要是相互易位和缺失。此外, 还观察到原先受照剂量较大的8例, 畸变率相应也高。与此同时, 采用FPG法作了细胞周期的观察以及SeE频率的测定, 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发现早先受此剂量水平的照射, 对细胞周期和对SCE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6.
60Co全身照射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采用人精子与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离体受精,继续培养异合卵至第一次卵裂获得人精子染色体标本的新技术,对两例在^60Coγ射线辐射事故中全身受照男性后6(7)年138个精了6例正常男性240个精子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直接观察健康人全身受^60Coγ射线照射后,精子发生的无期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遭在放射事故中受到5.22Gy60coγ 线全身外照射的青年男性在照射后40,115、145天时精子的数量、插动率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
河南“4.26”放射事故受照者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报道了用本实验室所建立的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 ,对 1999年 4月 2 6日河南6 0 Co源放射事故中 3例受照者生物剂量估算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制备和观察受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之委托 ,本实验室于1999年 6月 2 2日上午 (照后第 5 6天 )取回 3名受照者静脉血 ,肝素抗凝。进行染色体培养。为分析第 1次有丝分裂细胞 ,采用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碱法 ,微量全血培养 ,5 0h收获。分析时记录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2 生物剂量估算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染色体畸变 (双 环 )的剂量效应曲线[1 ] ,进行剂量估算 ,并用“双 环”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山东济宁“10.21”辐射事故受照者进行染色体畸变(CA)分析,并估算受照剂量。方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进行常规CA分析,根据双着丝粒(dic)和环(r)畸变频率估算受照剂量。结果2例患者的外周血未见中期分裂细胞。骨髓获得了可供分析的细胞。2例患者的dic+r畸变频率超过了剂量效应方程所能估计的上限剂量相对应的数值。用直接比较法估算2例患者受到比较均匀的大剂量照射,与用物理方法、微核法和ESR法所估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用骨髓CA估算辐射事故患者的受照剂量在国内尚属首次。对肠型放射病患者A的剂量估算是迄今采用骨髓进行常规CA分析估计事故病人受照剂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1.
Purpose:?To estimate the biological doses for two severely exposed subjects (A and B) in a radiation accident in Shandong Jining, China in 2004.

Materials and methods:?Conventional 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 and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i (CBMN) assay were performed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samples on two subjects after the accident. A new dose-effect curve and the nuclear division index (NDI) obtained from in vitro irradiation experiments using high dose of 60Co γ-ray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xposed doses.

Results:?No metaphases or binucleated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s from either of the subjects. However, metaphases and binucleated cells were obtained from both subjects after bone marrow cultures. Both dicentric/ring and micronuclei yields were very high. The dose estimated for A and B were 20.0 Gy and 8.8 Gy, respectively, by dicentric/ring scoring, similar to the data by combination of the CBMN and NDI (CBMN?+?NDI) assay. The estimated doses by the two method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inical symptoms.

Conclusion:?The new curve, together with the CBMN?+?NDI assay, are reliable for estimating higher doses of irradiation. In future radiation accidents, the accurac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methods can be further tested.  相似文献   

12.
CB微核法在忻州事故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作者报道了在忻州放射事故中34例受检者CB法微核的检测结果。同时,用本实验室建立的CB微核剂量效应曲线对上述受检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并与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估算的剂量基本一致。表明CB微核法是估算事故受照者所受剂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儿童脉管性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接受的电离辐射(IR)对患儿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于介入术前和术后立刻采集26名患儿的外周血1.2 ml,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儿童介入术后双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环(dic+r)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估长期天然高本底辐照对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对9篇有染色体畸变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其中,2篇为单独报道易位率,2篇为单独报道非稳定性畸变率,综合报道的5篇.高本底辐射组研究总人数17 777人,对照组总人数10 386人.用Stata 12.0进行分析,Q检验和I2检验反映异质性的大小,发表偏倚用漏斗图法、Begg秩相关和Egger线性回归法识别. 结果 长期居住于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的居民外周血染色体易位率和非稳定性畸变(双着丝粒+环状染色体、断片)率高于对照地区,其OR和95%CI分别为:1.57(1.10,2.24)和2.04(1.32,3.14);对易位率影响的研究中,男性、女性、成人和中国地区的OR和95%CI分别为1.24(1.09,1.42)、1.37(1.17,1.60)、1.17(1.05,1.30)、1.38(1.25,1.51),异质性检验I2分别为0.00、0.00、69.50%和0.00;对非稳定性畸变率影响的研究中,女性、成人、儿童、伊朗和中国地区的OR和95%CI分别为3.78(2.40,5.97)、2.60(2.25,3.00)、1.03(0.85,1.24)、3.19(2.46,4.13)和1.64(1.33,2.02),异质性检验I2分别为:0.00、69.60%、0.00、21.60%和0.00;高本底辐射、性别和年龄是上述异质性的来源. 结论 长期暴露于天然高本底辐射会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和非稳定性畸变率,应综合分析其对高本底辐射暴露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为建立防护措施和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报道了在1992年山西忻州发生一起60~Co源意外事故中,一妊娠4.5月妇女(芳)受60~Coγ射线照射后患了急性中度放射病[1],宫内胎儿发育迟缓,婴儿出生后身长、体重,头围均低于正常第3百分位数,产后母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母亲染色体畸变率为36%,婴儿则未见到畸变的染色体,但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高于其母亲和正常对照,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上海“6.25”5名^60Co源事故受照射者12年后的染色体畸变进行追踪观察,为辐射远后效应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G显带自动核型分析和1号全染色体探针标记FISH方法,检测非稳定性畸变(Cu)和稳定性畸变(Cs),并与照射后10年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u畸变已基本丢失,残存的畸变以易位为主;Cs畸变与复杂易位均与受照射剂量和受照射年龄相关,并随照射后时间推移缓慢下降。结论Cs畸变是评价辐射远后效应的较好指标,但需考虑年龄和时间对畸变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 1999年 4月 2 6日河南发生的6 0 Co源辐射事故中 7名受照者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医学处理 ,探讨类似辐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处理。方法 根据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的估算、受照者照后初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照后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  7例受照者的初期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 ,正确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医学处理有利于制定救治方案、判断预后 ,使患者顺利度过极期。结论 早期分类诊断应综合分析患者照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 ;初期症状的发生尤其是呕吐开始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不但与受照剂量有关 ,也受剂量率、受照部位、不均匀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的估算是早期分类诊断的基础 ,发生事故后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