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5年来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以促进今后工作中更加规范各项预防措施,切实降低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机率。方法:查阅2006-2010年师宗县预防艾滋病母要传播工作报表、HIV感染孕产妇个案卡及所生儿童随访卡,分析该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通过5年来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对减少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起到了良好作用。结论:通过规范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能有效避免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发生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途径[1 3]。我国公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HIV阳性妇女有婚姻和生育自由,并提供免费抗反转录病毒( antiretroviral,ARV)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尽管采取综合阻断措施(ARV药物、产科干预、人工喂养)后HIV的母婴传播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故国内外均有部分HIV阳性孕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HIV阳性孕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情况,改进HI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了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及应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结果:没有进行母婴阻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原因;父母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是次要原因;社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是推手。结论:母婴传播艾滋病给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尤其儿童,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莫大的伤害,因此要做好孕前、孕期和产前艾滋病的筛查和母婴阻断工作;要扩大全民健康教育,真正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建立和谐的感染者/病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HIV围产期感染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育龄妇女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数目增加,母婴传播而致儿童艾滋病(AIDS)的危险性日渐严重,急需发展阻断HIV母婴传播的策略与方法,因此进一步探讨HIV母婴传播发生时间、机理和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宫内感染可能为HI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产道感染可能性存在,但是只有能对胎儿感染作出产前诊断才得以深入研究;产后感染主要媒介为母乳,进一步权衡母乳喂养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和传播HIV的危险以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育龄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调查研究各种阻断方式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HIV母婴阻断措施。方法:2004年至2007年间,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为调查地点,对来院进行孕检的妇女及孕期未曾检测HIV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对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相应阻断措施,此后追踪检测HIV母婴传播状况,综合分析各阻断方案的效果。结果:共筛查119616例孕产妇,检测HIV阳性65例,阳性率0.05%。65例阳性孕产妇中终止妊娠24例,分娩40例,待产1例;孕期、产时及产后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分别占60.0%、15.4%及24.6%;性途径感染44例(67.7%),血途径感染21例(32.3%),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采取完全阻断措施20例(50.0%),1例HIV(+);不完全阻断措施15例(37.5%),1岁内死亡3例,失访2例;未实施阻断5例(12.5%),3例死产,1例HIV(+)。结论:孕产期做好HIV的自愿检测,有利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工作的开展,根据疫情不同,筛检措施应因地制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HIV母婴阻断应提倡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免错过接受阻断传播的最佳时机;当前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策略降低了传播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期暴露感染后,约90%将变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母婴传播阻断率,改善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艾滋病(AIDS)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妇女在妊娠、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造成胎儿或婴儿感染。作为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全球大约有90%以上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1全球妇女、儿童艾滋病感染状况全球妇女和儿童艾滋病的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止2006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3950万,其中妇女1770万人,15岁…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导致高危妊娠、造成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妊娠妇女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途径的方案,对控制乙肝病毒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妊娠合并梅毒、淋病和艾滋病均可导致母婴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迄今为止,艾滋病仍无理想治疗方法,先天梅毒可导致婴儿严重残疾。基于妊娠合并梅毒和艾滋病感染后果严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开展妊娠合并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项目,以期降低这些感染的母婴传播率,提高围产期保健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母婴传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对所有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严密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新生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所有新生儿HIV抗体检测得出的结果与以往患有艾滋病的产妇母婴传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中选择终止妊娠3例,选择继续妊娠7例,选择终止妊娠的3例产妇手术过程顺利,无术后并发症,选择继续妊娠的7例产妇所生新生儿一年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降低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概率,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不同阻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母婴传播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至关重要。我院肝病产科自1985年起致力于HBV母婴传播和阻断方法的研究,对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分别进行5种免疫治疗,并完成血清HBV标志物(HBVM)1年的随访,以确定HBV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约8%的人群是慢性HBV携带者,高达50%的慢性HBV感染者是经母婴传播造成的[1].感染时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因此母婴传播阻断对慢性乙肝的控制有重要意义.HBV母婴传播可分为妊娠期、分娩期与哺乳期,或是宫内、产时、产后不同时段.本文从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3个方面讨论HBV母婴传播阻断中临床医生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原因。母婴垂直传播可发生于3个关键时期:孕期、产时及产后哺乳过程。孕期筛查出HIV阳性孕妇,并采取综合阻断措施——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对于有效降低HIV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及阻断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及阻断免疫程序的探讨643000自贡市妇幼保健院陈俊华,王明藻,杨大灼自贡市卫生防疫站陈益,李忠元乙型肝炎(HBV)母婴传播被视为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寻求有效的阻断免疫程序,我院与市防疫站联合,于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昆明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为开展与推广HIV母婴阻断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阳性孕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收治的临产前检出145例HIV阳性孕产妇中,100%接受了母婴传播干预服务,其中35.17%选择终止妊娠,64.83%选择继续妊娠,100%接受了婴幼儿喂养指导。23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接受了随访,其中11例婴儿HIV抗体为阴性,另12例在继续接受随访。结论昆明市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的,HIV传播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关键,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上蔡县于1993年~1996年有偿献血增加经济收入,引起了艾滋病的大传播,导致婴幼儿感染艾滋病,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引起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重视。于2001年10月在我县开展应用维乐命进行母婴阻断项目工作,经过5年的临床观察,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临床上孕产妇分娩方式对婴儿传播艾滋病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往有学者报道,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降低HBV母婴传播率[1,2],但亦有学者提出异议[3],认为妊娠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无效[4,5].本研究分析了538例妊娠晚期使用HBIG和817例妊娠期未使用HBIG的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资料,旨在探讨妊娠期使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水平目前被认为是预测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普遍认为,在充分考虑对孕妇及胎儿的利与弊的前提下,妊娠中、晚期口服安全性较高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在分娩前明显降低母血中HBV DNA载量,从而最大程度地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抗病毒治疗4周后监测HBV DNA载量可以预估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HBV DNA检测在孕期的应用与何时应用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社会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已经明确提出了4个步骤,即首先预防育龄妇女感染;防止已感染妇女非意愿的妊娠;预防通过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阶段的母婴垂直传播;对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关爱。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倡导提供综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目的。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1·1预防育龄妇女HIV感染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的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增大,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中,妇女感染HIV的比例大幅度增长,由1998年的15.3%上升到2004年的39%,直至2006年的47.8%。尤其年轻妇女正是生育的高峰期,使得HI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大,婴儿感染HIV的人数快速增加,母婴传播所占HIV人群比例已由0.5%上升或超过1%。因此,预防HIV母婴传播,建立有效的阻断干预模式,是目前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