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友病A(HA)患者及携带者的基因诊断方法及诊断率。方法对20例HA患者及家系成员采用长距离PCR扩增(LD-PCR)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连锁分析(BclⅠPCR/RFL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St14 VNTR/PCR);并对FⅧ基因18号内含子的BclⅠ区段、19号内含子的HindⅢ相应区段进行DNA测序。结果检出22号内含子倒位携带者1例和倒位者6例;BclⅠPCR/RFLP酶切位点突变患者3例,携带者5例;St14 VNTR家系的连锁分析,发现携带者6例,患者5例;联合诊断家系总阳性率为90.0%;DNA测序两个区段突变位点分析,共发现5种突变。结论采用联合基因诊断方法,对FⅧ基因的3个位点进行联合基因诊断,可提高HA的诊断率及准确率;用PCR-DNA测序法可发现5种突变,并且这些突变位点在国内报道较少,22例患者突变检出率达5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DNA测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孕妇外周血生化筛查,高危孕妇进行无创高通量DNA检测,阳性的孕妇采取羊水进行诊断。结果963例高危孕妇无创筛查发现阳性病例13例,其中98.65%孕妇避免了羊膜腔穿刺。结论)胎儿基因检测是采用孕妇血液检测,对胎儿没有创伤并可在孕早期做出诊断,是传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检测HHV-6病毒特异DNA的PCR方法,对43份健康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进行了检测,HHV-6病毒DNA的阳性率为18.6%。同时从HHV-6中国分离株CH3中克隆到其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exon14)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的第14外显子片段,通过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筛选,以PCR产物(PCR-DNA)循环测序双鉴定。结果;在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39例正常人的PCR-SSCP均呈现两种泳动常型(Ⅰ,Ⅱ型),我们分别对两组中各种带型的 相似文献
5.
外显子组(exome)即一个个体的基因组DNA上所有蛋白质编码序列(外显子)的总和。人类外显子组序列仅占人类整个基因组序列的1%,约为30 Mb,包括18万个左右的外显子,估计85%的人类致病突变都位于这1%的蛋白质编码序列上。在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家系连锁分析法及定位克隆技术是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患病亲属的人数有限,或不外显、外显不全,或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则连锁分析多半失效。这是单基因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常常难以克服的"瓶颈"。然而,对各种遗传病患者的外显子组进行测序分析,所针对的是与疾病最相关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区域,捕捉的是疾病的大部分致病突变信息,具有所需样本数量少、低费用、高通量的优势和特点,故可以大大加快鉴定人类疾病基因的进程。另外,对于外显子数目庞大的致病基因(如DMD、FBN1、PKD1等),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则比传统的PCR+Sanger测序法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通量测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年-2020年12月50例血液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分析,比较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准确性及敏感性.结果:对5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检出其中5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卵巢癌,45例为非...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HA家系(含散发)进行直接基因诊断,理论上可筛查新突变并明确其突变类型.该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在HA直接基因诊断及携带者筛查中优势独特,应具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exon14)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的第14外显子片段,通过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筛选,以PCR产物(PCR-DNA)循环测序予以鉴定.结果:在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39例正常人的PCR-SSCP均呈现两种泳动带型(Ⅰ、Ⅱ型),我们分别对两组中各种带型的PCR-DNA进行循环测序,发现Ⅱ型中WD患者第1046密码子后插入了碱基A(1046insA)而产生移码突变.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发现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型移码突变. 相似文献
9.
DNA测序在冠心病患者PAI-1基因单倍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易行的DNA测序方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 1,PAI 1)基因单倍型 ,并分析各种单倍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arterydis ease ,CAD)的关系。方法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位于PAI 1基因调节区的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频率分布 ,共检测了 93例CAD患者和 14 5名健康对照者 ,对两个位点均为杂合基因型的样本进行一次性序列测定 ,其原理基于PAI 1基因调节区内 -675 4G5G位点的一个G碱基插入 /缺失多态性 ,此位点之后产生一个碱基错位 ,从此位点向另一个位点方向进行测序时 ,在测序图上 ,-844G/A多态性位点出现特征性波形变化 ,从而判断出其实际单倍型。结果 两位点均为纯合型携带者中有G 4G和A 5G单倍型 ,而杂合型携带者的单倍体型只有A 4G和G 5G单倍型。各种单倍型在CA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检测两个大约 3 0 0个碱基对距离两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 ,其中一个位点是插入 /缺失多态性 ;方法简单 ,结果直观、准确可行。PAI 1基因 -675 4G/5G和 -844G/A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体型与CAD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对p53凋亡刺激蛋白2 (ASPP2)基因启动子区进行了甲基化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基因近端启动子区存在一个长1391bp的CpG岛,且此区域中包含19个转录因子的37个结合位点,其中有13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含有CpG;甲基化预测发现在含CpG的23个TFBS中有18个位点的CpG易发生甲基化.由此推断ASPP2是典型的多因子调控的CpG岛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将影响转录因子结合,导致ASPP2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和人成纤维细胞HFL-1的ASPP2基因启动子CpG岛中含4个E2F结合位点区域的甲基化实验检测,证明这种推断是正确的.这一研究说明,对重要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TFBS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南,对促进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中国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和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从已发现的1例Ⅰ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RNA,应用反转录PCR法分析了Cytb5RcDNA的全部编码序列的921bp片段。结果显示:Cytb5RcDNA基因的第57位密码子存在有Arg→Gln(CGG→CAG)的错义突变。针对这一突变,用套式PCR的方法对已有的3个家系共6名患者进行了基因诊断。结果表明其中两个家系的患者均有此位点的突变,5名患者3名为纯合子,2名为杂合子;而另一家系的患者未检测到,推测可能存在有其它突变类型。提示中国人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致病的分子基础,并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常见突变区域的DN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4):8-9
目的:本研究对40例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病人的外显子14及18进行DAN测序分析,并比较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提取DAN,PCR,DNA直接测序分析。统计学处理应用t和x2检验。结果:15例病人在外显子14或18上有点突变,其中10例为His1070Gln,1例为Glu1065Ala,4例为Gly1243Glu。10例His1070Gln突变者发病年龄(21.2±6.3岁)较其它30例WD病人(13.7±5.4岁)晚(t=8.32,P<0.001),且前者肝脏病变的发生率(2/10)较后者(24/30)低(x2=13.85,P<0.005)。结论:His1070Gln为一常见突变类型且病人发病晚,少有肝脏病变,提示His1070Gln突变尚未完全破坏运铜蛋白的结构及功能,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的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及复杂遗传背景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为再生风险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1个家族性骨性Ⅲ类错颌家系中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设置合理条件对变异的注释进行筛选,并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突变。对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进行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Sanger测序验证患者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并检测核心家庭成员的基因。结果 在患者Ⅲ3、Ⅳ2的所有变异中,采用3个条件(突变有害性为高级,且突变质量值为高度或中度,且在HGMD数据库中突变涉及下颌前突)筛选后,仅发现ADAMTSL1基因的c.G1696A错义突变。这个基因突变位点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该新位点(p.E566K)位于ADAMTSL1蛋白的关键结构功能域。多数软件预测该基因新位点突变为有害。该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完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从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的合理、可行方法,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报道了与骨性Ⅲ类错颌相关的ADAMTSL1基因的新位点错义突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观察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突变率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9例再障患者的外周血并提取单个核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所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测得19例再障患者共有2 006个基因突变,参照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及患者测序结果筛选出49个基因,绘制患者基因突变图谱,发现MUC5B基因可能与再障发病相关,其突变率达100%,其余基因如ERCC6、SYNE1和WFS1等突变率均超过40%,亦可能参与再障的形成。在GO分析中其主要与细胞运动、细胞骨架及组成、蛋白结合等功能相关。KEGG通路分析中,主要是在Hippo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地方富集。结论:MUC5B基因可能是造成T细胞比例失调,进而导致再障的关键基因。此外,Hippo通路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比例、端粒酶活性等参与再障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532例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DNA定量(FQ-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性病患者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流行情况.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对532例患者定量检测淋球菌DNA、沙眼衣原体DNA和解脲支原体DNA.结果 性病患者的三种病原体中NG总感染率为5.26%(28/532)、CT总感染率为11.28%(60/532)、UU总感染率为54.89%(292/532);以UU单项感染模式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P<0.001);总体比较女性阳性率多于男性(x2=138.9,P<0.001).各模式的UU 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各模式中的NG和CT(P<0.05),NG和CT载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性病患者的三种病原体检测中以UU感染最为常见;各感染模式以UU单项感染最多见;女性感染率显著多于男性;定量结果 显示UU更多地表现为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人类白细胞抗原B(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B):HLA-B属于HLA经典一类分子,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其表达的产物分布在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参与抗原提呈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下一代测序技术:一种以“边合成边测序”为核心思想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对上百亿碱基进行测序。在人类基因组、转录组、肿瘤等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丰富的多态性,近几年由于受检人数增加及HLA分型技术快速发展,HLA新基因不断被发现。
目的: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1例白血病患者及家系HLA-B基因的全长序列及18个点突变进行分析。
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及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CR-SBT)发现患者的HLA-B结果异常。为了鉴定该基因,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基因全长进行测序,同时采集患者父亲、母亲及2位同胞姐妹的血样进行HLA基因的遗传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均提示该样本HLA-B无完全匹配的基因型。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分析发现,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15:09:01相比,该基因在外显子、内含子和3′UTR共存在18个碱基突变。5个外显子碱基突变位于第3,4外显子,分别为:第486位G→C、第583位T→C、第636位T→C、第652位A→G和第756位C→T,导致5个相应密码子发生改变,其中2个碱基替换为错义突变,第171位酪氨酸(Tyr)→组氨酸(His)、第194位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家系调查显示患者HLA-B新基因来源于父亲。新基因序列已递交给Genbank数据库(MG595995)。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鉴定了1个HLA-B新等位基因,该基因于2017年12月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15:435。
ORCID: 0000-0002-2210-9889(钟艳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ATP7B基因的突变热点外显子8进行PCR扩增产物Msp I酶切和电泳分析及DNA直接双向测序,进而对实验中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对102例患者和20例健康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TP7B基因第8号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Msp I酶切反应,并进行DNA直接双向测序;讨论分析改进PCR扩增、Msp I酶切的方法学,并对测序结果与临床表型做相关性研究。结果102例WD患者,用反复多次改进的实验方法研究分析后,发现35例存在Msp I酶切结果异常并经测序证实,8号外显子Arg778Leu纯合突变占所有WD病人的34.31%,其中1例伴Leu770Leu多态性同义突变;对照组未检出突变。结论改进实验方法后发现PCR扩增良好,适宜测序;WD突变热点8号外显子中Arg778Leu为主要突变形式,PCR-Msp I酶切反应可作为WD病人ATP7B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的筛选方法,直接双向测序是确定8号外显子突变位点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胎儿先心病中的作用,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150例超声诊断为先心病的胎儿,将其分为3组:A组单纯性先心病、B组复杂性先心病、C组先心病合并其他超声异常。135例穿刺行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部分病例行全外显子测序;15例超声诊断后孕妇要求引产,取引产胎儿组织行全外显子测序。回顾性分析以上检测结果,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阳性检出率。结果 150例先心病胎儿中,检出8例染色体非整倍体,11例致病性变异,4例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阳性检出率为15.3%(23/150)。其中A和B组间、A和C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心病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若为复杂性先心病或合并其他超声异常,提示与遗传相关性更大,除胎儿染色体外,可提供全外显子测序。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对与3'HVR(D16S85)中重复单位a以及旁侧单拷贝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建立了直接反映重复单位变异体排序多态性的PCR技术,即小卫星变异重复单位PCR(minisatellitevariablerepeatPCR,MVRPCR)。对10名无血缘关系正常个体外周血白细胞DNA样本以及1例死胎蜡块组织DNA进行了分析。初步证实3'HVR内部结构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其带型类似经典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提示,该方法有可能代替经典的DNA指纹技术,并具有快速、简单、不需DNA印迹杂交而易于推广,以及可以分析微量或部分降解DNA样本的优点,特别适于法医鉴定及遗传病基因连锁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