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增强MRI及MRCP术前评估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表现,探讨增强MRI及MRCP对肝门区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区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门区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增强扫描结合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门静脉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MRI综合评价肿瘤是否可切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4%、84.6%及83.3%。结论增强MRI结合MRCP,能在术前较为客观地对肝门区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向周围脏器浸润中的CT诊断标准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 ,术前行实时螺旋CT扫描。结果 :34例食管中、上段癌19例 ,食管下段癌15例 ;气管、支气管受侵8例 ,主动脉受侵5例 ,心包受侵5例 ,主动脉和心包联合受侵2例 ;34例CT图像中能够明确有食道癌病变31例 ;食管中上段癌17例 ,食管下段癌14例 ;肿瘤与气管、支气管间脂肪层消失9例 ,手术证实8例受侵 ,这9例中邻近病灶上下层面可见脂肪层6例 ,手术证实全部受侵 ;肿瘤与主动脉间脂肪层存在19例 ;脂肪层消失15例 ,其中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小于45°6例 ,手术证实均无受侵 ,大于90°2例 ,手术证实均受侵 ,45°~90°之间7例 ,手术证实3例受侵 ;肿瘤与心包间脂肪层消失9例 ,手术证实5例受侵 ,5例受侵病例中邻近病灶上下层面有脂肪层存在3例 ,始终无脂肪层存在2例。结论 :食管癌对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浸润的CT判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而对于心包受累的判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食管癌向周围脏器浸润的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在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直肠受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接受再次手术并获得病理资料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学分析比较超声、增强CT、增强MRI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评估直肠受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超声、增强CT及增强MRI诊断直肠壁受侵的准确度分别为80.7%、76.9%、85.7%,灵敏度分别为73.3%、66.7%、72.7%,特异度分别为90.9%、90.9%、100%。3种检查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与增强MRI各诊断肠壁全层受侵2例,其余病例均无法分辨侵及肠壁深度,均提示与直肠壁界限不清。超声诊断直肠壁浆膜层受侵的准确度为62.5%,评估直肠壁固有肌层致全层受侵的准确度为85.7%。精准评估病灶侵犯直肠壁层次方面,超声优于增强CT、增强MRI。结论 超声对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进行二次手术前直肠壁受累评估中与增强CT和增强MR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超声对直肠壁的受侵程度精准分层判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体位CT检查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仰卧位与俯卧位CT检查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的CT检查及分析,用“夹角法”以及仰卧位与俯卧位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法”进行判断。所有患者均有两种体位的CT检查及分析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相对比。结果:按照“夹角法”,本组44例病人主动脉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6.92%,70.97%及72.73%,按照“联合法”,主动脉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31%,90.32%及90.91%;(经X^2检验,两种方法相比,特异性与准确性P均小于0.05),当俯卧位CT扫描时,若主动脉受侵,食管肿物与主动脉间可出现“融合征”,结论:“联合法”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有一定的价值。在俯卧位CT检查时,“融合征”有助于帮助判断主动脉受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环周切缘受侵情况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高分辨率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环周切缘受侵情况的评估效能。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高分辨MRI评估直肠癌T分期、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1.46%、93.90%。病理学结果显示82例直肠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29例,环周切缘受侵26例,高分辨MRI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环周切缘受侵的灵敏度分别为93.10%、88.46%,特异度为90.57%、89.29%,准确率为91.46%、89.02%。结论: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环周切缘受侵情况的评估价值均较高,可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有效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术前判断食管癌可切除之价值。方法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CT表现示主动脉受侵20例和无受侵30例均手术证实,20例可疑受侵中10例手术证实受侵,10例未受侵。10例气管、支气管后壁不规则,伴腔内不突起,10例气道后壁凸面向内弧形压迹,5例肿块与气道间脂肪间隙消失,病理证实7例气道受侵,18例无受侵。结论CT能较确切显示食管癌对相邻纵隔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CT表现及诊断标准:方法同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不能手术切除之胰腺癌的主要CT表现,对其增强特点,胰周脂肪、血管,临近器官、转移特点及扫描方法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征象有以下几点:胰周血管受侵,肝转移及腹膜转移,临近器官受侵,远处淋巴结转移以及胰周脂肪层模糊同时伴有其他不可切除征象。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程度、以及转移情况,对血管受侵的显示尤为清晰。因此螺旋CT检查对判断胰腺癌是否可以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受侵区域PET-CT扫描对淋巴瘤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初诊淋巴瘤患者采用R-CHOP方案化疗,在化疗6个周期后行全身和受侵区域的PET-CT扫描。按照化疗前PET-CT扫描结果确定受侵区域,比较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扫描在临床分期、疗效评价、辐射剂量、扫描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全身与受侵区域PET-CT临床分期结果完全一致,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临床分期与Ann Arbor临床分期符合率为95.9%(94/98)。全身PET-CT扫描显示CR 68例,PR 26例,SD 1例,YD 3例,受侵犯区域PET-CT扫描显示CR 68例,PR 24例SD 2例,PD 4例,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扫描对CR的评价一致。在68例CR患者中受侵区域PET-CT扫描CT、PET、PET-CT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全身PET-CT扫描,扫描时间均显著少于全身PET-CT(P0.05)。结论:化疗后临床疗效为CR患者受侵区域PET-CT扫描结果与全身PET-CT扫描一致,并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扫描时间;对于疗效为PR、SD、YD患者,则应行全身PET-CT扫描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9.
CT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82.9%的食管癌病灶,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75%,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91.7%,特异性80.5%,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80%,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81.5%,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5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8.9%,特异性77.8%,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中的作用和影像学表现。方法:主动脉缩窄患者16例,单纯型14例,复杂型2例,其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合并动脉瘤,1例合并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6例均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MRI检查包括SE序列、Cine MRI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结果:16例MRI检查均清楚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MRI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缩窄的可靠方法之一,可多方位、直观的显示病变部位及合并畸形,基本上可替代心血管造影,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MRI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东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MSCT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穿透浆膜者共51例,未穿透浆膜者33例。MSCT局部浆膜面征象对癌肿穿透浆膜的诊断灵敏度92.16%(47/51)、准确率80.95%(68/84)高于脂肪间隙征象的50.98%(26/51)、49.38%(40/81)与癌肿局部突出征象检查的33.33%(17/51)、59.52%(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胰腺受侵35例,未受侵49例;横结膜与系膜受侵27例,未受侵57例;脾受侵12例,未受侵72例。MSCT增强扫描检查胰腺受侵、横结膜与系膜受侵犯以及脾受侵的特异度处于较高水平。结论:MS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中效能显著,能够精准评估病灶侵袭与浸润情况,从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0年3月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动态增强MRI检查资料,判断内膜癌子宫肌层和宫颈浸润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T2WI及动态增强序列诊断肌层及宫颈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分析两种序列诊断准确度有无差异;计算内膜癌组织与子宫肌层在动态增强各期的对比信噪比,并分析其在各期间有无差异。结果动态增强序列诊断内膜癌肌层和宫颈受侵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5.7%、96.8%、85.7%和85.7%、91.7%、85.7%、91.7%;动态增强序列诊断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为94.7%,显著高于T2WI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78.9%(P〈0.05);平衡期内膜癌组织与子宫肌层的对比信噪比显著高于动脉期和静脉期(P〈0.0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在手术前准确的判断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和彩超及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评价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7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每例术前均行MRI及彩超检查。结果 (1)16例MRI清晰显示了主动脉内膜瓣及由其分隔的真假腔,MRI诊断的手术符合率为94.1%(16/17),术前彩超诊断符合率同样为94.1%(16/17)。(2)MRI及彩超分型的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4.1%(16/17)及70.6%(12/17)。(3)主动脉弓分支受累3例,MRI图像上全部得以显示,而彩超仅显示了其中一例。(4)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7例,MRI及彩超的手术符合率均为100%。(5)合并主动脉瓣返流6例,MRI及彩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3.3%及85.7%。(6)MRI及彩超对内膜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11.8%及17.6%。结论 MRI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夹层部位及主动脉分支受累的显示优于彩超,对内膜破口及主动脉瓣功能的显示有一定限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在子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0月至2015年10月66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进行MRI检查,通过观察肿瘤本身情况、淋巴结受侵情况以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MRI分期,将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1WI呈低信号53例,等信号13例,增强扫描在压脂后可清晰的显示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组织在T2WI上有特征性表现,呈稍高49例,等信号17例。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56例,明显均匀性强化10例。MRI对子宫颈癌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4.8%。结论: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功能,可以为子宫颈癌提供客观、准确的分期判断,帮助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流信号外延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后被膜外侵犯的价值。方法 纳入2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TC患者,观察术前结节被膜外受侵位置及其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大小、形态及有无血流信号外延、接触被膜、突出被膜外及被膜连续性中断等,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290例DTC患者中,18例(18/290,6.21%)存在前被膜外受侵,26例(26/290,8.97%)后被膜外受侵;后者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前者(P均<0.05)。血流信号外延评估DTC后被膜外受侵的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92.42%,阴性预测值为97.60%,准确率为91.03%。44例存在被膜外受侵的DTC患者中,25例(25/44,56.82%)轻度受侵,19例(19/44,43.18%)重度受侵,轻、重度被膜外受侵DTC超声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流信号外延可用于评估DTC后被膜外受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侵犯肌肉的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NPC侵犯肌肉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为NPC合并头颈部肌肉受侵的72例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受侵最为多见,共67例,常见多肌肉受累,单发者少见。受侵肌肉肿胀增粗34例,变形移位23例,变性萎缩15例;其中38例呈长T1长T2信号,34例信号不均匀。32例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5例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6例,无强化9例。其他改变包括颅底骨质破坏40例,侵犯海绵窦21例,颈静脉孔破坏13例,舌下神经管破坏6例。结论 MRI对显示NPC伴头颈部肌肉受侵的部位、范围、浸润深度和信号改变及其准确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MR表现与手术切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食管癌及其周围结构浸润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来了解MR对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的评价作用. 方法 124例经吞钡透视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进行MR检查,包括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观察食管癌的MR表现及其对主动脉、气管及心包压迫、黏连及浸润的MR表现,并与手术进行比较. 结果 MR显示主动脉受压3例,黏连24例,侵犯5例;气管受压7例,黏连21例,侵犯26例;心包黏连5例,侵犯10例;MR诊断主动脉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为100%、100%、100%,气管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7.0%及97.5%,心包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也为100%、100%、100%. 结论 MR能很好地显示食管癌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前常规检查能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起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局部侵犯的CT与MRI对比研究:附28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同时有治疗前鼻咽部的增强螺旋CT与MRI资料的初诊鼻咽癌283例.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CT与MRI的阅片,采用χ2检验比较CT与MRI检测各部位受侵的发生率.结果 MRI显示软组织超腔侵犯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95.1%和74.6%,均明显高于CT的90.5%和65.0%(P分别为0.035和0.013).MRI上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受侵的发生率分别为44.2%和39.6%, 均明显高于CT的29.0%和18.7%(P值均小于0.001).MRI上颅内及海绵窦的侵犯率为17.3%,明显高于CT的5.7%(P<0.001).结论 MRI对于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侵犯、海绵窦及颅内侵犯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扫描结果与大体病理标本相对照,研究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扫描均可见肿块,其边缘均不清楚,呈浸润性生长。26例肿瘤为实性,患侧甲状腺体积增大,失去正常解部形态,其密度不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无明确境界;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10例为囊性,伴高密度乳头状结节,囊壁厚薄不均,囊壁及结节有钙化。合并钙化者有18例。气管受侵10例,颈鞘血管受侵8例.食管受侵4例。颈部转移淋巴结18例,同侧转移11例,双侧转移7例。结论 螺旋CT能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颈鞘血管和气管,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肝细胞癌门静脉受侵的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及临床证实的2例肝细胞癌(共30例),行MRI平扫及3D DCE MRA检查。结果将门静脉主干、左、右主分支分别作为一支受累血管计数,门脉分叉部受侵按2支计数。肝细胞癌30支门静脉受累的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受压推移7支(23.3%),局部管壁浸润7支(23.3%),闭塞1支(3.3%),合并门静脉内癌栓15支(50%)。同时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门静脉受累的表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论3D DCE MRA诊断肝细胞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