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荣辉  张荣艳 《江西医药》2009,44(4):306-30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前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AL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初治组AL患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2.31±3.62)%、平均荧光强度(69.88±21.17),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77.50±1.76)%、平均荧光强度(289.87±7.92)明显下降(P〈0.01);38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3.03±3.87)%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52.74±25.81)较初治组明显升高(P〈0.01)。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且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后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较初治时有所恢复.提示Caveolin-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AL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依照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为指导,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对策,其治疗效果已显著改善。据2012年美国儿童血液肿瘤学会年会报道,标危ALL治愈率可达到94%的最好疗效,高危ALL治愈率也可达到80%,总的治愈率已达到85%[1]。成人ALL的缓解率可达74%93%,但治愈率却很低,仅为30%左右,多数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支持治疗的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步以及靶向  相似文献   

3.
半定量RT—PCR检测JWA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JWA基因表达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26例CML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CML慢性期高达15/18例;而急变期(含加速期)为2/8例。结论 JWA基因的下调可能与CML急变的某个过程相关,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齐鲁药事》2012,(12):691
<正>2012年10月26日,Teva公司的Synribo通过快速审批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依然进展的成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的治疗。该药为首个用于CML治疗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同时获"孤儿药"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患者治疗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最佳换药时机选择,为后续临床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伊马替尼口服,分别在治疗后12周观察BCR/ABL~(IS)和BCR/ABL拷贝数下降率,观察治疗后12个月时分子学缓解效果差异。结果治疗12周时,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患者远期分子学缓解率显著高于拷贝数下降率<90%者(P<0.05);BCR/ABL~(IS)≤10%者远期分子学缓解率显著高于BCR/ABL~(IS)>10%者(P<0.05);BCR/ABL~(IS)和BCR/ABL拷贝数下降率不同患者远期分子学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BCR/ABL~(IS)和BCR/ABL拷贝数下降率均可用于CML-CP患者远期分子学缓解效果预测,且两者联用可能预测价值更高;其中BCR/ABL~(IS)>10%和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者早期更换下一代TKI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对比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疗效和血液学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纳入尼罗尼替/达沙替尼(试验组)对比伊马替尼(对照组)治疗慢性期C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合计1 3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年累计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增高[RR=1.31,95%CI(1.20,1.44),P<0.000 01]、3年累计MR4增高[RR=2.27,95%CI(1.78,2.90),P<0.000 01],3年累计MR4.5增高[RR=2.0,95%CI(1.58,2.53),P<0.000 01];2年、1年、9个月、6个月、3个月累计MMR,2年累计MR4.5,2年和1年累计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 R)均增高。而3年总体生存(OS)率[RR=1.01,95%CI(0.99,1.04),P=0.18]、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RR=1.35,95%CI(0.89,2.04),P=0.1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组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59,95%CI(1.20,2.12),P=0.001],但不良反应相关的治疗终止发生率[RR=1.23,95%CI(0.88,1.70),P=0.22]不增加。结论尼洛替尼/达沙替尼作为慢性期CML治疗的首选可能获益更多,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RCT、更长期的随访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环境致癌物活化、解毒有关的相和相代谢酶的mRNA水平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淮安地区食管癌新发病例的食管癌组织及远端癌旁组织,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P2E1、GSTP1、MTHFR和NQO1等基因的mRNA水平;应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结果CYP2E1和MTHFR的mRNA水平在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E1、MTHFR表达水平异常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升高有关联[OR值(95%CI)分别为1.890(1.439~2.481)和1.362(1.107~1.677)]。结论CYP2E1和MTHFR的表达水平改变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在食管癌的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基质分解素-1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基质分解素-1(MMP_3)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 43例胃癌患者胃镜下取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提取组织总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MMP_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MMP_3,基因表达水平(2.02±0.34)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0.63±0.10,P<0.01),局部淋巴结受累者MMP_3基因表达水平(2.46±0.39)明显高于局部淋巴结未受累者(1.60±0.30,P<0.01)。结论 基质分解素-1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FLT3 -ITD基因突变检测,探讨FLT3-ITD基因突变与AML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AML的临床分层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B)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60例初治AML患者突变阳性率为25.0%( 15/60),1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均未检测到该突变;依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备亚型FLT3 -ITD突变率不同,其中以M3、M5型突变率较高;60例初治AML中,28例老年AML组与32例非老年AML组FLT3-ITD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阳性组患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的临床特点,并且FLT3-ITD阳性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结论 FLT3-ITD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存在一定的突变率,且多见于M3、M5型患者,FLT3-ITD阳性患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朱静  门奋勇  刘冬  徐孝龙 《安徽医药》2020,41(10):1212-1214
目的 探讨膜结合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确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设为观察组,同时将其癌组织旁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标本PTPRO、HER2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TPRO与HER2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PTPRO阳性表达率(38.33%)低于对照组(90.00%),而HER2阳性表达率(66.67%)高于对照组(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PR蛋白阴性患者的PTPRO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及PR蛋白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及PR阴性患者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60岁、无淋巴结转移及PR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PRO与HER2呈负相关(r=-0.392)。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PTPRO蛋白低表达而HER2蛋白高表达,PTPRO、HER2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PR表达相关,PTPRO与HER2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tin reducase,LAR)基因是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中催化缩合单宁合成的一个关键结构基因,本研究通过简并PCR结合RACE的方法,获得了1个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FdLAR(GenBank accession:JN793953),序列全长1 58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在N端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RED蛋白家族。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金荞麦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电泳检测到1条大约66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dLAR基因在金荞麦根茎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相应根茎中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FdLAR基因的表达量与类黄酮积累之间的关系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该基因可能在金荞麦类黄酮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缓解(CR)、持续缓解(CCR)时期、部分缓解(PR),无效(NR)和复发的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LDH水平与白血病各时期的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自血病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率达到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当CR后LDH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在CCR时期亦持续下降,仅有1例LDH水平升高,仅占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LDH水平升高的比例仍有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效及复发病人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LDH可作为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值对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缓解(CR)、持续缓解(CCR)时期、部分缓解(PR),无效(NR)和复发的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LDH水平与白血病各时期的的关系。结果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率达到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当CR后LDH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在CCR时期亦持续下降,仅有1例LDH水平升高,仅占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LDH水平升高的比例仍有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效及复发病人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LDH可作为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值对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缓解(CR)、持续缓解(CCR)时期、部分缓解(PR),无效(NR)和复发的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LDH水平与白血病各时期的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自血病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率达到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当CR后LDH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在CCR时期亦持续下降,仅有1例LDH水平升高,仅占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LDH水平升高的比例仍有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效及复发病人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LDH可作为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值对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细胞JAK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总DNA,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方法分析40例初诊的成人T-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JAK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40例T-ALL患者中,JAK1突变2例(5%),分别为点突变及插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且这两种突变类型均位于国外文献未报道过的外显子区域。结论初诊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JAK1基因突变率为5%左右,低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6.
17.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using microarray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rodent models of nephrotoxicity. To determine if significant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previously identified have application across multiple species, we studied quantitative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in the kidneys of female cynomolgus monkeys after exposure to two nephrotoxicants. Animals were dosed with the aminoglycoside gentamicin (10 mg/kg), the experimental oligosaccharide antibiotic everninomicin (30 or 60 mg/kg), or a combination of gentamicin (10 mg/kg) and everninomicin (30 mg/kg) for 7 days. Monkeys receiving these drugs in combination developed renal lesions as early as Day 1. By Day 7, monkeys dosed with 60 mg/kg everninomicin alone also developed renal lesions, while the group exposed to both compounds had more extensive renal damage. The modulation of several gene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nephrotoxicity in rodent models was confirmed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mong these, waf-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vimentin exhibited changes consistent with the definition of a genomic indicator of toxicity. In addition, we identified three early gene biomarkers that may be predictive of drug-induced nephrotoxicity: clusterin, osteopontin, and hepatitis A virus cellular receptor-1. Logistic regression demonstrated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pathologic lesions. These results are the first confirming rodent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nephrotoxicity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 and provide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identifying early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predicting the onset of drug-induced renal tubular damage in cynomolgus monkey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技术联合多重PCR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异常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和骨髓标本及10例阴性对照标本,均采用FCM技术与多重PCR技术检测基因异常表达情况。结果在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FCM检测有25例发生基因甲基化转录阳性,阳性率为83.3%,PCR甲基化检测结果都为阳性。而在对照组中,FCM与PCR检测都未发生阳性表达情况。结论 FCM技术联合多重PCR技术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检测白血病基因甲基化表达情况,可成为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73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ALL患者及15例正常人骨髓样本,DNA和RNA抽提后用RT-PCR检测p73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p73基因第一外显子甲基化状态,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30%)ALL患者为p73基因阴性表达,且均存在甲基化,而ALL阳性表达者仅1例存在甲基化;正常对照骨髓均为阳性表达.p73基因的阴性表达与ALL患者的高年龄(≥60岁)、高白细胞数(≥30×109/L)及对治疗反应延迟(>4周取得完全缓解)有关.结论 p7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在成人ALL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其甲基化可能是p73基因在ALL中表达沉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