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升阳益胃汤乃李东垣所创,为专治肺之脾胃虚方,所治病机为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风寒湿邪。现代临床医生多取李东垣之长而将升阳益胃汤应用于脾胃内伤病症的治疗中,却忽略了李东垣创制本方意为肺脾同治。导师薛汉荣教授临证擅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  相似文献   

2.
升阳益胃汤妇科疾病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阳益胃汤妇科疾病应用举隅莒县人民医院(276500)朱秀成莒县招贤中心卫生院(276526)史金玲关键词升阳益胃汤,崩漏,泄泻,水肿,带下升阳益胃汤为李东垣所创,本方由六君子汤加黄芪、黄连、柴胡、泽泻、白芍、防风、羌活、独活组成,以其健脾益胃、升阳...  相似文献   

3.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陈皮、半夏、白芍、羌活、独活、柴胡、防风、泽泻、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化湿,益气升阳的功效,金杰教授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气血紊乱呈现脾虚气陷证的诸多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益气升阳法由李东垣首创,李氏认为脾胃病多因脾阳不足引起.通过以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3个升阳类方为代表,试述在益气升阳这一总治法下,3方在主治特点、主治症状、主治证型、药物组成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掌握李东垣益气升阳大法的深刻内涵和不同升阳方在临床运用中的微著区别,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的运用3个益气升...  相似文献   

5.
益气升阳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其着眼于脾胃,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李东垣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治法,并随证制方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清燥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中益气汤等益气升阳的名方,在治疗现代脾胃病及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善举教授在总结2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除湿升阳,健脾益胃"的治疗方法,选用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泄泻,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主治脾胃气虚,升降失司,湿热蕴滞证,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柴胡、羌活、独活、防风、黄芪、泽泻、黄连、白芍、生姜、大枣组成。本文试通过典型验案,藉此论述运用升阳益胃汤的临床治疗经验。文章所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耳闭气、慢性胃炎,虽病症不同,但均有脾胃气虚,中焦湿热之证,皆可以升阳益胃汤加减取效,异病同治,以冀启发读者,拓宽临床治疗思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亦是升降出入学说在中药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升阳益胃汤为临床常用方,但用方者多注重药物功效而忘其气味升降浮沉,致使该方疗效平平。通过梳理内经、金元直到明清时期关于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记载,从溯源探流、理论分析、阐方释药和学习体会四方面,探讨李东垣创制升阳益胃汤的立方之旨。  相似文献   

9.
<正>刘长玉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于志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医30余年,研读经典,在临床工作中崇尚"病证结合",善于从脾胃论治各种疾病,升阳益胃汤是其使用较多的效方之一。笔者有幸跟师临证,深感其用药精当,获益匪浅,现将其应用升阳益胃汤经验整理如下。1升阳益胃汤证治特点及化裁法度1.1方剂组方依据及功效:金·李东垣所著《脾  相似文献   

10.
升阳益胃汤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临床应用颇广,其组方特点体现了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杨叔禹教授认为现今人们脾胃内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调阴阳畅气机治不寐,...  相似文献   

11.
王宇光  张琪 《中医杂志》2011,(Z1):44-45
升阳益胃汤是金.李东垣所创,主治脾胃虚弱,湿热留连,肺失所养,表气不固。原方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以除湿;白术、茯苓、半夏、橘皮益胃以化湿,湿去而阳气得以升发;黄连以清滞留之余热;泽泻引导  相似文献   

12.
加减冲和汤首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一书,主治中府之病,可宣外阳、补脾胃、泻风木、实表里、养荣卫。该方为冲和汤加减化裁而成,配伍特点为泻木与补土兼施,升阳与除热同存,补通相济而气血"冲和"。李东垣作为张氏的入室弟子,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补中益气汤与升阳益胃汤两个经典方剂,体现其升阳益胃泻火的学术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3.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功能健脾益气、化湿升阳。李东垣设此方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等肺之脾胃虚弱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慢性病每获良效。现不揣陋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创立的治疗"肺之脾胃虚"的代表方剂,临证中如何用以治疗肺脾气虚引发的不寐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方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黄连、半夏、陈皮、白苓、泽泻、防风、羌活、大活、柴胡、白芍、生姜、大枣组成。李东垣设此方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生疾病。笔者根据本方具有健脾  相似文献   

16.
升阳益胃法治疑难病证一得李利群(石家庄市第一印染厂职工医院050012)张成运(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50011)1980~1992年我们应用李东垣创立的升阳益胃法治疗多种疑难病证,每获佳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癫痫刘某,男,18岁。1990年12月8日...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20-622
升阳益胃汤为李东垣所创治疗"肺之脾胃虚"的代表方剂,具有健脾祛湿,助阳益胃,益气升清等多种功效。导师代二庆教授对此方研究较深,异病同治,临床中运用该方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程尚述老中医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学龙 《中医研究》2007,20(7):54-55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该方由黄芪、人参、甘草、独活、羌活、防风、白芍、陈皮、半夏、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化湿、升阳益气的功效,治疗“脾胃虚,怠惰嗜卧……食无味,大便欠调,小溲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等证。程尚述是南京市名老中医,在临床治疗中,采众家之长,理法方药精准,特别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其中运用升阳益胃法治疗多种疾病,均收到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升阳益胃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0例高健,季红燕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笔者自199O—08~1993—12,以东垣的升阳益胃汤为主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所选98例均符合《内科学》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的特点是血中糖多,中医认为其味甘属脾,乃脾虚水湿不化所致;其治在于扶木疏土、健脾升阳、除湿降浊,方用乌梅汤贯穿始终,并结合辨证选用李东垣的葛花解醒汤、清暑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于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