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LAL)和189例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NHLA)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LAL与NHLAL比较,患者起病急,进展快,完全缓解(CR)率低(P<0.05),髓外浸润明显,骨髓增生活跃(P<0.05)。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LALL)可以同时表达不同系列的抗原。HLALL、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HLAML)、非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HLALL)与非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NHLAML)4组CD7抗原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ML和NHLAM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较高的均为CD33和CD13。结论 HLAL与NHLAL相比进展较快,骨髓增生更为活跃,预后不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白血病细胞异质性更高,尤其是HLALL。CD7系列特异性不明显,CD33和CD13作为髓系的特异性抗原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20例高白细胞性M2a(HLAML-M2a)和37例非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系白血病M2a(NHLAML—M2a)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LAML-M2a与NHLAML-M2a相比较起病急、进展快、缓解率低(x2=6.72,P〈0.01),骨髓增生更为活跃(n=2.2477,P〈0.05)。2组表达阳性率最高的膜抗原均是CD13。CD34在HLAML—M2a组中阳性率降低(x2=4.492,P〈0.05)。CD7+与HLAML—M2a之间无相关性。结论HLAML—M2a与NHLAML—M2a相比较进展快、骨髓增殖活跃、预后不良,在HLAML—M2a中CD34阳性率降低,CD7+与HLAML-M2a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0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105的表达。结果CD10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达率[(30.39±8.69)%]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61)%](P〈0.05);且急性淋巴白血病表达CD。阳性率[(49.92±16.71)%]高于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率[(22.21±9.95)%](P〈0.05);化疗缓解后CD。表达率[(3.99±1.45)%]比化疗前[(48.74±16.45)%]显著减低(P〈0.05);浸润组CD105表达率[(41.39±14.05)%]高于非浸润组[(21.06±9.14)%](P〈0.05)。结论CD105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白血病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余期龙  胡小青 《江西医药》2012,47(10):864-866,87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68与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20例正常子宫内膜(NE)及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fEAH)组织中的CD68与VEG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1)EAC组织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CD68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无关(P〉0.05)。(2)EAC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VEGF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仍0.051。(3)CD68和VEGF蛋自在EAC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rs=0.420,P=-0.007)。结论CD68与VEGF在EAC组织中过量表达.呈明显正相关。CD68阳性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VEGF可能与EAC的发生发展有关,TAM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免疫分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68例BA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亚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BAL患者细胞形态学以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1、M2亚型多见,免疫表型以髓系、B淋系共表达常见,CD34在BAL中表达较高。FAB诊断为AML的BAL患者中,B淋系CD10、CD19共表达的患者较多,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BAL患者中,髓系CD13、CD33共表达者较多。结论 BAL为起源于比较早期的造血细胞且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的表达。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表达水平为18.6%(0.54%~92.42%),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表达水平为0.26%(0.02%~0.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高表达阳性率的病例占40%,其完全缓解率为42.9%,低于CD133高表达阴性组的7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的表达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预后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阳性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雨洁  李建勇  肖冰  宋君红 《江苏医药》2005,31(11):810-81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VlDS)患者CD34阳性(CD34^+)细胞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四色流式细胞术二次设门策略,对20例IVIDS患者的骨髓细胞悬液CD34^+|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随着MDS的进展[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RAS→RAEB→RAEBT)],在原始细胞群中的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高(7.6%→40.1%→71.3%),各亚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1.05)。在CD45VSCD34散点图上二次设门取CD34^+原始细胞行抗原表达的分析,异常表达HLA-DR及髓系抗原CD13、CD33和CD117、CD15比例减低。CD34在各亚型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二次设门策略能反映IVIDS原始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CD34比较,研究CD105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13例(非典型增生组)、正常内膜8例(对照组)中CD州、CD34、VEGF、ki-67的表达,CD105-MVD与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非典型增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MVD与FIGO手术一病理分期、浸润肌层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D105优于CD34,可用来预测非典型增生的恶变倾向,反映子宫内膜癌增殖生长状态,并可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液及外周血瘦素水平的测定,探讨再障状态下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与瘦素的关系。方法按正常人(n=6)、再障(n=30)、急性白血病(n=20)及营养不良性贫血(n=20)分为四组,每位受试者均抽取骨髓液、外周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其瘦素浓度。结果再障组骨髓液和外周血瘦素水平分别与正常人、急性白血病、营养不良性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三组的骨髓液及外周血瘦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程度与瘦素浓度无相关性(P〉0.05),但骨髓液与外周血瘦素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再障骨髓液、外周血瘦素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再障骨髓脂肪细胞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分泌瘦素明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炳英  江学良 《中国医药》2009,4(11):870-87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5例UC患者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浆P—sel水平,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和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UC活动期血浆P-sel水平[(31.9±6.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4.8)μg/L]和uc缓解期[(22.1±5.5)μg/L](P〈0.01);UC缓解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活动期血小板计数[(230.8±75.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1±47.8)×10^9/L](P〈0.01),明显高于UC缓解期[(167.3±49.5)×10^9/L](P〈0.01);UC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l与UC的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联合检测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对病情的判断及其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庆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236-123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组(观察组)和灯盏细辛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铭健 《河北医药》2016,(18):2754-2757
目的:观察 E-选择素、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 AECOPD 合并肺栓塞(PE)中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 AECOPD 合并 PE 患者65例,为AECOPD合并 PE 组。根据 COPD 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29例和Ⅳ级11例。根据 PE 危险程度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27例和高危组20例。选择同期就诊的 AECOPD 患者45例为 AECOPD 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对照组、AECOPD 和 AECOPD 合并 PE 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的比较,并观察 COPD合并 PE 患者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与 COPD 分级,PE 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 合并 PE 组和 AECOPD 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而 AECOPD 合并 PE 组的水平最高( P <0.01)。 AECOPD 合并 PE 患者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随着COPD 分级和 PE 危险程度升高而升高( P <0.01)。 AECOPD 合并 PE 患者死亡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01)。 COPD 合并 PE 患者血清中 E-选择素水平与 IMA( r =0.653, P <0.05)和 H-FABP (r =0.753, P <0.05)水平呈正相关,IMA 和 H-FABP( r =0.575, P <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选择素、IMA 和H-FABP 参与了 AECOPD 合并 PE 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 AECOPD 合并 PE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京娥  陈燕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2016,(18):2733-2736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IGF-1和 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IGF-1和 GSN 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IGF-1和 GSN 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1),而 HMGB-1和 MIF 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P <0.01)。并发现 IGF-1水平与 HMGB-1( r =-0.457, P <0.05)和 MIF( r =-0.536, P <0.05)呈负相关,与 GSN 呈正相关( r =0.754, P <0.05);HMGB-1水平与 GSN 呈负相关( r =-0.486, P <0.05),与 MIF 呈正相关(r =0.864, P <0.05),GSN 与 MIF 呈负相关( r =-0.758, P <0.05)。结论IGF-1、HMGB-1、GSN 和 MIF 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重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d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吸入空气(其他条件与低氧组相同)。联合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15mg/(kg·d)的阿魏酸钠。观察阿魏酸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低氧21d后,低氧组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增殖指数及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增殖指数及p53基因表达与低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凋亡指数与低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除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凋亡指数及p5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抑制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重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燕敏  朱建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47-1748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辅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次/d;治疗组29例予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次/d,加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1次/d,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62.0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A评分为11.62±2.86明显优于对照组20.91±2.14(P〈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埃索美拉唑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有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林小兵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005-100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4例经糖尿病筛查并确诊的GDM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未治疗组42例(A组),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45例(B组),对比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B组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羊水过多、产时出血、产后感染(19.6%、0%、0%、2.0%、3.9%)均低于A组(42.9%、7.1%、4.8%、7.1%、9.5%)(t=2.123,t=2.241,t=2.135,t=2.312,t=2.309,P〈0.05);B组孕周(33.3%)明显低于A组(23.8%)(X2=3.95,P〈0.05);A组剖宫产率(69.0%)明显高于B组(22.2%)(X2=4.01,P〈0.05);B组死胎死产(0%)明显低于A组(9.5%)X2=7.89,P〈0.01);B组新生儿体重高于A组(t=2.209,P〈0.05),新生儿合并症均低于A组(X2=6.89,X2=7.09,X2=7.49,X2=6.99,X2=7.29,X2=7.39,P均〈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危害大。及早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八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一级亲属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均为150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给予病情告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在心理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的心理状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在综合性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1.78±0.64)分、恐怖因子(1.26±0.43)分、总分(136.77±18.69)分;非干预组分别是(1.79±0.59)分、(1.25±0.44)分、(134.63±17.5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1,0.200,1.018,P>0.05).在综合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1.60±0.61)分、恐怖因子(1.12±0.36)分、总分(127.72±15.20)分,非干预组分别为(1.78±0.70)分、(1.27±0.32)分、(135.16±18.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5;t=3.846,P<0.01;t=3.826,P<0.01).其他各因子在干预前后,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级亲属心理状况具有明显影响,对缓解其负面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永勤  黄友敏  何平  宋静 《中国医药》2009,4(8):595-597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在创伤患者病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创伤患者,按照人院时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创伤组(34例)和重度创伤组(46例),分别在人院的第1、3、5、7天动态检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浓度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并同步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轻度创伤组与重度创伤组比较,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创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在第3天开始下降,血清抵抗素水平在第5天开始下降,APACHEⅡ评分也逐渐下降;重度创伤组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虽经治疗仍持续上升,2组上述指标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创伤患者血清抵抗素与Hs-CRP呈正相关(r=0.7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Hs—CR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动态检测创伤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结合APACHEⅡ同步评分,有助于准确及时地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