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高血糖的糖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分泌及敏感性。胰岛素泵是目前强化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为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2-DM)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集中或有疲劳感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Ⅱ)可使约50%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这可能与血糖降低。“糖毒性”缓解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有关,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我们对我院的部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CSⅡ并观察14d后β细胞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强化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调脂治疗对于改善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观察调脂治疗对于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改善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共30例,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12周。结果:观察发现调脂治疗12周后血浆甘油三酯显著下降,总胆固醇降低,HDL-胆固醇上升,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OGTT服糖2h后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都有所下降。空腹胰岛素和OGTT 2h胰岛素均明显下降。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也都有明显下降。同时发现,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和降低都与血清激离脂肪酸浓度的降低显著相关。调脂治疗12周后血清瘦素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治疗不仅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且能改善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紊乱,对血清瘦素水平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方明 《海峡药学》2012,24(4):100-102
目的比较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分泌、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和伏格列波糖(伏格列波糖组)。服药8周后,观察患者餐后0min、30min、60min、1h、2h血糖,胰岛素分泌、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单剂量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降低标准餐后血糖的效果相似。与伏格列波糖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餐后30min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改善白细胞WBC和CRP水平(P<0.05,P>0.01)。结论二甲双胍在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及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方面优于伏格列波糖,这可能与其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
章海潮 《海峡药学》2013,25(1):90-91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与胰岛素联合应用能有效控制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组,分别为单独注射胰岛素组18例,阿卡波糖+胰岛素组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高血糖素含量的测定,然后在干预1周后,再次测量以上指标比较单独注射胰岛素组和阿卡波糖+胰岛素组患者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应用阿卡波糖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并且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显著减少(P<0.05)。结论阿卡波糖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餐后2h血糖,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同时,使胰高血糖素分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玉田  赵海龙  孙波  张国权  王佳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943-194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胰岛素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应用,仅限于1型糖尿病和有严重并发症或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抵抗(IR),但随着病程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橙皮苷(hesperidin,HSD)对于高脂高糖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HSD预处理后,高脂高糖处理MIN6细胞。CCK-8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MIN6细胞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的表达;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高脂高糖培养抑制MIN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Bax比值,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并且抑制了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当HSD预处理后,MIN6细胞活力增加,Bcl-2/Bax比值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增加。结论HSD减少了高脂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改善小鼠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改善胰岛素对糖、脂代谢紊乱的控制以及减少大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艾汀(Actins)直接作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本文对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艾汀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下降更显著。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是现有治疗均无法长期稳定控制血糖的关键因素。胰岛素抵抗也与持久血糖控制密切相关。艾塞那肽可长期改善患者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强效持久降糖,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2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评价。提示作为速效口服降糖药诺和龙。具有提高2型糖尿病患胰岛素早期分泌及改善胰岛素的后期分泌作用。从而达到模拟恢复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即降低血糖。又不产生低血糖,而迪亚因其是唯一可以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提高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制剂。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并改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本还观察到。二药联合治疗血糖控制后,单用迪亚也有能保证相关长时期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2.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目前认为T2DM的治疗既要立足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又不能忽视保护、改善和进一步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多个临床科研的结果证明胰岛素泵(CSⅡ)对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CSⅡ与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SⅡ)治疗对精氨酸刺激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对血糖控制情况,探讨不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4周的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并对治疗成功组的患者随访半年。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mmol/L)为研究对象,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后的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4周的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逆转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细胞的功能及改善这些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够尽快解除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和恢复这些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解质代谢紊乱,以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增高为特征。分为胰岛素依赖性(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性(2型)糖尿病,它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威胁人体生命安全,如何防止本病,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孵育大鼠胰岛β细胞(INS-1)及原代大鼠胰岛,同时用京尼平苷干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结果京尼平苷增加高糖高脂孵育后INS-1细胞的数量;京尼平苷促进高糖高脂孵育后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京尼平苷改善高糖高脂孵育后原代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且通过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发挥作用。结论京尼平苷通过GLP-1受体调节高糖高脂诱导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膳食对IGT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tion,IGT)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低GI组与高GI组进行膳食控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指标,并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VGTT),比较分析0、2、4、6、8min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进行膳食控制后,所有病例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P2hPG)较前明显下降(P〈0.05~0.01),VGTT 2min时胰岛素高于饮食控制前(P〈0.05)。组间比较.BMI、P2hPG、VGTT2min时胰岛素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总能量基础上.采用低GI膳食控制策略有助于改善IGT患者糖脂代谢和体重控制,并可部分修正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对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崔俊  王友群 《中国药房》2009,(35):2785-2787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主要有胰岛素依赖型(IDDM,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2型)两种类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已达1.5亿,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1](diabotes mellitus,DM)是一种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原因众多,主要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又称1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2型)。1型DM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期糖尿病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犁 《药品评价》2010,7(7):27-30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异常。其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其中,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我国儿童期糖尿病有98%属于1型糖尿病吲。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β细胞功能后,给予每日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空腹C肽与空腹血糖的比值。结果共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FCP,PC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很快控制高血糖,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