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结肠、直肠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常累及黏膜下层。其病程缠绵,迁延难愈,愈后反复发作,西医临床内科常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CUC有个体化优势,可明显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发展。姜树民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一套治疗CUC的中医药方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佃贵(1950-),男,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珠津贴专家。现任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省中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病程长,反复发作,容易癌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难治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将其纳入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CUC多由外感湿热邪毒,内伤饮食,损伤脾胃肠腑而形成,虽有外感邪毒与饮食失常之分,但二者常互相影响,内外交感而发病.我们根据CUC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护,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发生在结肠、直肠黏膜层的一种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多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主要为黏膜的大片水肿、充血、糜烂和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反复发作为特征,以腹痛、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的炎症性肠病。分属中医“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范畴。迄今为止,本病治疗尚无较好的方法。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柳氮磺胺吡啶、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大,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近年来,笔者在病房和门诊先后收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33.8岁。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1.5年。以上病例治疗前均有程度不同症状和体征,如长期或长年腹泻次数增多,少则4次/日,多则15次/日,排出的粪便含有粘液或脓血,部 相似文献
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溃疡为主的慢性疾病,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腹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笔者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分为4个证型辨证论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主要以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嗪联合激素治疗,存在着用药时间长、疗效不确切及副作用大等问题。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疗效,在其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兹举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结肠、直肠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上升且病情易反复。2007—07-2009-01,我们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徐珊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内伤有关,脾虚失运、肠失传导是主要病机,肝郁、湿热是主要致病因素。久病多伤阴致瘀,提出健脾助运是根本、疏肝理气辅其治、清热化湿贯其中、养阴化瘀莫放松的治疗方法,临床遣方用药当以和法取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芩连理中汤治疗复发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发型C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芩连理中汤治疗,对照组4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变化,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2组证候疗效及全结肠镜检查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CRP及其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证候总有效率81.6%,对照组证候总有效率67.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全结肠镜检查总有效率78.9%,对照组全结肠镜检查总有效率70.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结肠镜检查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芩连理中汤能较好缓解复发型CUC患者症状,改善肠镜下黏膜损伤,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慢性非特异性溃肠性结疡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临床治疗大多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在控制其症状方面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因此,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2011-01-2012-09,我们对71例CUC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并与常规护理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现多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结肠黏膜经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重复感染后可能诱导体内产生对于自身结肠上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1]。2005-02—2010-05,我们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2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属中医学泄泻、痢疾、便血范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多见。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理、情志、社会能力和社会满意度,甚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指将来自l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最好的证据,制定卫生保健计划。笔者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循证护理充分结合护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