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病,其特点为强迫性觅药行为和对药物的持续渴求[1]。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神经结构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大脑区域的改变,造成分子、细胞、整体水平的持续性改变,从而产生异常的成瘾行为。研究证明,药物滥用导致特定脑区的基因表达异常是神经和突触可塑性改变的分子基础。表观遗传学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调控DNA与组蛋白修饰调节基因的表达,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乙酰化、泛素化等)和非  相似文献   

2.
人类表现出的过度依赖某种药物且自身不能控制其对药物的摄取与寻觅的行为,即“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药物成瘾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脑机能的改变,脑内的多巴胺(DA)、阿片肽、γ-氨基丁酸能等系统都与药物成瘾有密切联系。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则是目前公认的与成瘾有关的最重要的脑区,多巴胺是奖赏机制的主要递质。人吸食某种成瘾物质后,大脑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相似文献   

3.
神经反馈训练通过视觉、听觉等形式将心理和行为训练对应的大脑神经信号的改变实时反馈给被试,帮助其习得提升大脑机能、改善心理—行为状态的技巧。药物成瘾复杂的神经—心理—行为机制,突显了神经反馈训练在成瘾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应用于药物成瘾干预的神经反馈训练技术的原理、神经指标、训练方案及有效性等加以综述和展望,以期促进其在药物成瘾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行为敏化(behavioralsensitization)是指反复、间断给予依赖性药物(如可卡因、苯丙胺、吗啡等)后,动物对药物的行为反应增强,其主要表现为在封闭环境中的活动量上升或反复的小幅度刻板运动(咀嚼、舔、摇头等)。研究资料显示:介导药物行为敏化效应与调节药物奖赏效应的神经基质几乎完全重合。Robinson等人提出的动机一敏化(incentivesensitization)理论认为:导致成瘾的关键性神经改变是大脑奖赏系统对药物和药物相关刺激超敏。因此,行为敏化模型已在药物依赖性的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成瘾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海洛因、二氢埃托啡等,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高度成瘾性.阿片成瘾是由于滥用阿片类药物而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症状和持续性渴求状态[1].成瘾一旦形成,可延续终生.病人戒断数年、甚至十几年之后,只要遇到与他们以前用药有关的人物、地点或暗示时,都将发生觅药和用药行为,从而导致复吸.这一现象说明:阿片成瘾后大脑发生了极其稳定的形态或功能改变,形成了成瘾记忆.与成瘾有关的成瘾特异性记忆奇特而稳固,我们称其为"成瘾记忆"或"畸形记忆"[2].成瘾记忆一旦形成将终身不忘,或至少长期存在,这便成为成瘾者长期、甚至终生行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药物滥用是目前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药物滥用导致特定大脑区域的基因表达异常,造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脑区在分子、细胞乃至整体水平的改变,从而促进药物依赖和成瘾行为。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在长期持续刺激下诱导产生基因的表达变化的调控方式,其在药物滥用的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和调控作用,可能是导致药物滥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近年来药物成瘾和依赖相关的表观遗传研究,旨在探讨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系统抑制和逆转药物滥用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药物成瘾患者缺乏对觅药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伴有以认知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不顾严重负性后果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compulsive drug-seeking and drug-taking behavior)。这些强迫症状往往出现在长期使用成瘾药物的患者中,即使在身体戒断症状消退后依然持久地存在,且与成瘾药物的复吸密切相关。因此,理想的药物成瘾模型不仅应造成动物的自主觅药行为及复吸,而且可再现长期使用成瘾药物后出现的强迫觅药冲动及认知功能损伤等核心症状。本文回顾近年有关药物成瘾强迫觅药模型建立及相关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提示不可抑制的觅药冲动、以及对惩罚的认知缺陷能够较好体现强迫性觅药伴随的认知功能的损伤,并且与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紊乱关联密切。强迫觅药行为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阐明将为理解人类成瘾行为的生物学本质、开发有效治疗成瘾的新药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8.
药物成瘾是人们使用一些具有特殊神经精神毒性的药物后,脑组织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慢性、复发性脑疾病。药物成瘾同时具有失去控制的用药意愿或强迫性觅药以及用药不顾及后果的行为特征。然而,并非所有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的人都成为了成瘾者。有研究统计表明,首次使用可卡因就成瘾的人不超过使用该药物总人数的16%。因此,药物成瘾是一个由可控制的用药行为逐渐过渡到强迫性用药模式的过程,而此过渡过程可能是由前额叶皮层(PFC)功能的异常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miRNA对药物成瘾行为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miRNA调控药物成瘾行为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最近关于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机制对成瘾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作出归纳和总结。结果药物能诱导mi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而成瘾相关脑区中miRNA表达的改变则参与了对成瘾行为的调节。结论 miRNA调控药物成瘾行为的研究对于揭示药物滥用等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治疗慢性药物依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大脑疾病,各种成瘾性药物通过作用于奖赏系统,最终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产生奖赏效应。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ergic,NE)和多巴胺(dopamine,DA)在药物成瘾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就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成瘾是一种慢性脑疾病,长期滥用精神类药物会形成强迫性的觅药和用药的习惯化行为,引起学习和记忆发生障碍,最终表现为行为和心理的异常。成瘾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与大脑奖赏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12.
攻击行为在药物成瘾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过来,药物成瘾又促进了攻击行为的发生。攻击行为可分为主动性攻击与反应性攻击两大类型,药物成瘾者在两大攻击类型上的表现、神经机制各有不同,哪一类型是药物成瘾者的主要表现目前尚不清楚。额叶-边缘系统-纹状体的异常可能是药物成瘾者攻击行为发生的主要神经回路。对于药物成瘾者主动性攻击与反应性攻击的不同特点,本研究从神经递质、激素、攻击行为加工相关脑区、神经环路等角度阐述其神经生物学因素,提出药物成瘾者在戒断初期以反应性攻击为主、戒断中后期主动性攻击占优势地位的理论假设,从而为药物成瘾者攻击行为的干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也为药物成瘾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药物成瘾是一种伴随着认知功能改变的慢性脑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强迫性觅药行为,并在戒断期及之后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心理渴求。许多成瘾理论认为,抑制力或执行控制力缺失是成瘾的标志性特征,会导致持续的药物滥用行为且难以治疗[1-3]。大部分的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尤其在注意力、工作记忆和反应抑制力等方面。研究发现,认知功能损伤会影响成瘾治疗效果,许多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加兰他敏、莫达非尼、阿托西  相似文献   

14.
药物成瘾是一种由成瘾性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多巴胺受体在药物成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近年来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拮抗剂来研究多巴胺受体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对多巴胺受体各亚型的激动剂、拮抗剂在药物成瘾中的应用和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旨在为与多巴胺有关的神经...  相似文献   

15.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变动性和可修饰性,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是大脑重塑的基础,也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药物成瘾或药物依赖,是由滥用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和对药物的持续性渴求。其本质是代偿性适应。大量研究表明,突触可塑性机制广泛参与了药物成瘾的发生、发展。本文拟从突触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两方面阐述其与药物成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国内外药物依赖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其特征为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质,以追求药物所致的欣快效应.滥用者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危害,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1].近年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药物依赖被绝大多数学者归类为精神与行为异常,被认为是一种顽固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病,大脑被锁定为成瘾的主要"战区".多年来对脑的研究采用了形态学、生理学、电生理学、生化、脑的结构和功能成像等方法,各自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药物依赖的脑中枢机制.在诸多以大脑为对象的成瘾研究方法中,脑功能成像因其具有能够活体、无创伤及动态地进行脑研究的独到优势而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药物依赖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兴奋剂成瘾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脑疾病 ,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觅药、摄药行为和强烈的渴求心理[1]。研究表明 ,从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核、大脑额叶皮层、嗅结节、杏仁核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是产生中枢神经兴奋剂成瘾的重要神经基础。中枢神经兴奋剂通过抑制多巴胺重吸收或促进多巴胺释放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 ,高于生理水平的多巴胺作用于相应的多巴胺受体 ,从而产生神经适应性和成瘾行为 [2]。中脑边缘系统中的伏核壳区多巴胺释放增加是成瘾药物产生欣快和奖赏效应的关键位点[3 -5]。药物的强化 (奖赏 )…  相似文献   

18.
<正>药物成瘾是由成瘾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涉及极其复杂的神经机制。成瘾性药物滥用不仅对生理、心理造成危害,对社会与道德尤具负面影响。对于成瘾性药物如何在哺乳动物脑中通过修饰神经回路、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成行为和认知上的长时程变化(如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反复的药物暴露可引起脑环路产生神经适应性变化,导致强迫性觅药行为以及复吸。有许多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级联放大通路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奖赏环路的重塑,以及成瘾相关的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可塑性改变是药物成瘾的重要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与药物成瘾引起的神经适应性、奖赏效应和觅药行为的复吸直接相关。因此,该文就ERK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做系统的综述。药物成瘾中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理解药物成瘾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临床药物成瘾和复吸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甲基苯丙胺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通常涉及与用药相关的奖赏与动机、学习与记忆、决策与执行等一系列中枢高级功能的异常,导致机体发生急、慢性神经毒性,认知功能损害,人格行为改变以及强迫性觅药用药行为等。然而,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近年来,外泌体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外泌体miRNAs被认为是甲基苯丙胺成瘾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这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应用前景。本文就外泌体miRNAs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