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最近,有研究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药物两性霉素B的各种配方组成(包括脂质体和脂类混合物)的报道,以减少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本文对两性霉素B溶于葡萄糖溶液或脂质乳剂治疗30例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涂片找到隐球菌24例,真菌培养阳性3例。首诊误诊12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治疗,治愈好转率81.82%(9/11);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3例,治愈好转2例;单用氟康唑治疗4例,治愈好转2例;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者均病死。结论: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7,(6):855-858
目的分析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艾滋病合并隐脑的病例资料并随访1年,分析影响其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年归因死亡率24.2%。单因素分析提示与1年归因病死率增多相关因素有神志改变、血液/骨髓隐球菌培养阳性以及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与归因病死率减少相关的因素有治疗方案含有两性霉素B、累计两性霉素B剂量>500 mg及两性霉素B剂量>1 000 mg。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与1年归因病死独立相关因素包括神志改变、血液/骨髓隐球菌培养阳性、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以及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剂量<500 mg。结论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发生神志改变、血液/骨髓隐球菌培养阳性、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者预后不良,累计两性霉素B剂量>500 mg才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以提高对儿童隐球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确诊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发病年龄1岁2月~10岁,首发症状发热13例,伴头痛、呕吐6例,伴咳嗽5例,伴皮疹2例;首发症状头痛2例,伴精神异常。肺部查体13例正常,2例可闻及湿性罗音。脑膜刺激征阳性6例,肝脾肿大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10例免疫功能检查正常,1例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结核,4例免疫功能低下。11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儿联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后,7例有效,4例死亡或放弃治疗;1例难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联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治疗后治愈;3例未合并脑膜炎患儿单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隐球菌在免疫功能健全儿童中的感染呈增高趋势,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几率较高,一旦确诊隐球菌病,建议常规行脑脊液检查。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治疗儿童隐球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rrjk》2017,(16)
目的 :讨论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进行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实验,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进行高剂量(800mg)氟康唑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低剂量(400mg)氟康唑治疗,同时两组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13.3%,对照组复发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使治疗效果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6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31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在有创检查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病理阳性率为91.30%(21/23),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为57.69%(15/26);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93.44%)。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伴随症状多为支气管充气征(31.03%),其次为毛刺(24.14%)和空洞(18.97%)。患者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多为正常(84.48%、87.76%)。4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30例氟康唑治疗有效,1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6例伏立康唑治疗有效,10例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有效;31例治愈,16例好转。氟康唑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8例使用日剂量0.4g自始至终;5例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结论三唑类药物对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通常有效,三唑类耐药时可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传统治疗方案多为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副作用多且严重,鞘内注射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毒性并提高其疗效,研制出两性霉素B脂质体。本文通过对其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体内外活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探讨,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临床分离的30株新型隐球菌的变种分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r DNA的ITS区,对30株新型隐球菌进行变种分类;用比色微量稀释法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5种药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29株为新隐球菌格鲁比变种,1株为格特隐球菌。30株新型隐球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分别为100.00%、90.00%、86.67%、76.67%和53.33%,且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存在3.33%和13.33%的耐药。结论广西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以新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为主,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结合实验室提供的药敏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90.00%(81/90)、头晕头痛83.33%(75/90)和恶心呕吐58.89%(53/90);脑脊液中隐球菌抗原、墨汁染色及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59%(50/54)、78.89%(71/90)和51.11%(46/90);经系统抗真菌治疗后总病死率为25.56%(23/90);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2周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组患者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意识障碍、痫性发作、颈项强直、低CD_4~+T细胞计数患者例数及全身播散性隐球菌感染发生率较生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痫性发作是影响患者1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常伴播散性感染,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痫性发作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CD_4~+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开始cART前应常规筛查隐球菌抗原,早诊断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患者分离新生隐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采用比色微量稀释法,对2007年8月—2018年7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标本分离的304株新生隐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6种常用抗隐球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泊沙康唑MIC_(50)分别为1、2、4、0.03、0.06、0.12μg/mL,MIC_(90)分别为1、4、8、0.06、0.12、0.25μg/mL,几何均数分别为0.75、2.32、3.28、0.039、0.053、0.09μg/mL。在6种抗真菌药物中,新生隐球菌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1.32%,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0.33%,未发现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产生耐药的菌株。结论云南省艾滋病患者分离的新生隐球菌对不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可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7岁。因非何杰金淋巴瘤入院。经用CoAmp-B方案续贯化疗6个疗程后患者受凉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经青霉素、利巴韦林抗炎治疗1周患者仍头痛、发热、精神不振并伴恶心呕吐。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高、清、透明,泮氏( ±),糖 2.2~2.75 mmol/L, Pro 0.41g/L,有核细胞计数8 X 10/L、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经培养鉴定为新型隐球菌,药敏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经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病情好转。 隐球菌属病原性深部真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侵犯脑或脑膜引起隐…  相似文献   

12.
两性霉素B是固体,多篇文章报道使用两性霉素B选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然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缓慢滴注。近年我院在治疗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和艾滋病合并青霉病使用两性霉素B,直接以5%葡萄糖作为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7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际临床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转归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头痛和呕吐;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呈现"一高二低"现象;76.00%患者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以肝病多见;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增菌培养,共检出新型隐球菌菌株42株,分离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上主要采用5组治疗方案,其中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治愈率较高。结论 CNM患者以颅内高压为特点且多伴有慢性基础病;隐球菌对多种抗菌药敏感,临床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及时有效控制是良好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8年至2011年4月期间住院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6例患者中性途径感染者15例,输血感染者1例,在抗菌治疗前已经进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9例,4例抗菌治疗2周后开始HAART.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手术联合抗真菌治疗的效果. [方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1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 [结果]12例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复查CT及MRI示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大小. [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能有效减轻脑积水,安全而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16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例(12.50%),好转10例(62.50%),未愈3例(18.75%),死亡1例(6.25%)。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复杂、病势凶险、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时综合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各类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探讨隐球菌乳胶凝集实验(LAT)在隐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神经内科诊治的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各4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脑脊液相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进行分析,比较LAT、墨汁染色涂片、真菌培养3种检测方法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检出率,分析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三组患者脑脊液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脑组蛋白水平低于结脑组及化脑组;隐脑组LAT检测阳性例数为40,阳性率为100.00%,结脑组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5.00%,化脑组未检出阳性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发现,LAT检测在首次及终末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墨汁染色涂片及真菌培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培养共培养出34株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是95.79%、91.23%、100.00%。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较低,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乳胶凝集实验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HIV-CM)的疗效及血清外泌体CD_(93)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浙江衢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HIV-C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脑脊液(CSF)隐球菌转阴性率、病死率、血清外泌体CD_(93)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乏力、发热、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和抽搐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降低(2.50%vs 15.00%,P<0.05),CSF隐球菌转阴率升高(80.00%vs 57.50%,P<0.05)。治疗后,血清外泌体表面抗原蛋白CD_(93)和血清IFN-γ、TNF-α、IL-4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可以较好地改善HIV-C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CSF隐球菌转阴率,降低病死率,并且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外泌体CD_(93)水平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金春姬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05-4406
目的:探讨小儿隐性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隐性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隐性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脑脊液特点均不典型,误诊率高,以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最为常见。建议对可疑病例要反复多次腰穿进行墨汁涂片或培养查找隐性球菌。两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及两性霉素B鞘注效果明显。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抗真菌疗程要长。  相似文献   

20.
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学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58例:CD4+<50×106/L 9例,CD4+(50~100)×106/L 32例;CD4+(100~200)×106/L 17例。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