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ZEBOV)的方法.方法 以2014年西非新分离的3株ZEBOV全基因组参考序列及1976年从Mayinga分离的ZEBOV株(NC_002549)为目标,基于Insignia系统算法与GenBank中Nt库比对,求出ZEBOV特异性核酸标签序列.设计引物、TaqMan探针和优化反应条件,以10倍系列稀释的阳性质粒做标准曲线,做准确性、重复性实验.并以其余4个亚型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西尼罗河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等8种病毒对照及临床48例患者复杂样本为对照做特异性检测.结果 选择比对得到的特异性标签序列(KJ660348,11331-11514)设计探针引物,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灵敏度可达5×101拷贝.准确性重复性实验结果批内变异系数(CV)为0.88%~ 2.50%、批间CV为1.75% ~3.31%.8种病毒及临床48例患者复杂样本对照均为阴性.结论 ZEBOV核酸标签(KJ660348,11331-11514)在非编码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特异性检测ZEBOV,且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城疫病毒(NDV)能否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免疫性细胞死亡(ICD)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病毒滴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NDV在细胞内的复制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热休克蛋白70/90(HSP70/9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膜上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量;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外ATP的释放。结果 NDV可以在LNCaP细胞内发生复制,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NDV感染细胞的增殖能力较未感染组随时间逐渐降低,P<0.001。NDV感染细胞较未感染细胞,细胞上清中HSP90的表达明显增加,并呈时间依懒性,在细胞上清中可以检测到HSP70和HMGB1的表达。两组细胞的裂解液中HSP70/90和HMGB1的表达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NDV感染后,细胞表面CRT表达阳性率较未感染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病毒感染细胞较未感染组向外释放ATP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V可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发生免疫性细胞死亡,为溶瘤病毒NDV结合当前免疫疗法和化疗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分离 10名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设置加HBVDNA阳性血清组与加健康人血清对照组(HBVDNA阴性血清组 ) ,在体外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 ;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结果 加HBVDNA阳性血清组培养PBMC凋亡率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培养细胞凋亡率 [(39 5 6± 7 0 3) %vs(2 7 5 7± 7 78) % ,P <0 0 5 ]。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30 5 7± 13 4 3) % ]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 [(11 4 5± 5 2 7) % ,P <0 0 1],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13 5 9±6 4 4 ) % ,P <0 0 1]。结论 HBV感染可能具有诱导PBMC凋亡的能力 ,AICD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从2014年西非埃博拉暴发地区感染者分离的4个埃博拉病毒株基因组包膜糖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密码子偏爱性分析,为埃博拉病毒包膜蛋白基因表达中宿主系统选择和密码子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Gene Bank搜索近期公布的分离自西非地区的4个埃博拉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获得编码包膜糖蛋白GP1和GP2的基因序列及蛋白编码序列。采用EMBOSS在线预测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密码子偏爱性,并通过与Codon Usage Database中大肠杆菌、酵母及人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筛选最适埃博拉病毒GP蛋白体外表达的宿主物种,并提供相应密码子优化方案。结果埃博拉病毒基因组、GP1和GP2的Nc值均在57左右,CAI值均在0.7左右,表明其密码子偏爱性较均一,且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编码GP1蛋白F、H、M、N、W等氨基酸和GP2蛋白D、K、N、Q、Y等氨基酸中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异;GP1和GP2蛋白密码子偏爱性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计算σGP/E.coli、σGP/Yeast、σGP/Human的比值,结果显示GP1中>2.0或<0.5的数量分别为24、20和19个;GP2中的数量分别为26、30和19,表明埃博拉病毒GP1和GP2蛋白与人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较为接近。结论以密码子偏爱性分析作为辅助手段,分析出此次流行于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密码子偏爱性及最适表达物种及密码子优化方案,为体外表达GP1和GP2蛋白,从而研发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亚单位疫苗及基因工程抗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卵巢上皮癌及21例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中PDCD4蛋白的表达,观察其与卵巢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DCD4蛋白均呈高表达,43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DCD4蛋白呈高表达者占74%(32/43),癌组织中PDCD4蛋白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高分化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DCD4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分化者(P〈0.05);PDCD4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血清CA125水平及有无淋巴转移无关(P〉0.05).结论 PDCD4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多呈低表达,并与其分化程度相关,其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虽分属不同专业,然而有关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本文透过“循环经济”的视角看待程序性细胞死亡,探究生物体在细胞分子水平节约生产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RES-BSANP)对SKOV3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运用凋亡小体/细胞核DNA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DNA琼脂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死亡形态、caspase相关蛋向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药物作用后细胞呈现凋亡和坏死两种形态学变化;DNA凝胶电泳同时可见梯状DNA及弥散的DNA条带,在使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阻断干预后依然可以检测到大分子量弥散DNA条带.Cytochrome c蛋白于50 μmol/LRES-BSANP作用后2 h胞浆内开始检验到表达,caspase-9于4 h达到峰值;Caspase-3于8 h显著增强.药物作用后4h,RES-BSANP 100 μmol/L与50 μmol/L组相比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说明高剂量作用时细胞死亡以非caspase依赖方式为主.结论 RES-BSANP可以通过caspase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导致SKOV3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已上市的尼伏单抗(nivolumab)和潘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属于PD-1抑制剂,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肾细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疗效还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PD-L1抑制剂阿替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维单抗(aveluma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尿道上皮癌,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尚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上述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AICD)是一种信号依赖的细胞自杀过程,以特征性凋亡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促使细胞发生凋亡的一种形式,见于已活化成熟的淋巴细胞(T或B)与有丝分裂原再次相互作用时.此时已活化成熟的T或B细胞不仅不能进一步增殖,反而出现细胞的大量凋亡[1].AICD在机体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疾病的最终共同途径,也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十年的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的发病及发展的机制中,心肌细胞死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心肌细胞死亡的不同形式,讨论其分子机制及相互联系,为心力衰竭提供新的潜在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Pyroptosis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依赖于半胱氨酸蛋白-1 (Caspase-1)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这种死亡方式和细胞凋亡及其它程序性死亡在细胞学形态、分子机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特征为依赖于Caspase-1剪切激活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和IL-18的释放.而Caspase-1的活化受到胞内蛋白复合物炎症体的调控.该炎症体由NLRs蛋白(如NLRP3或NLRC4)、接头蛋白ASC以及Caspase-1构成.Pyroptosis最初是在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的模型中被发现,随后研究显示Pyroptosis在细菌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中都起到关键性作用.对这种程序性死亡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细菌感染防治和某些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帮助,并最终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甲硝唑诱导阴道毛滴虫凋亡样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关于单细胞寄生性原生动物细胞凋亡发生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了解甲硝唑诱导阴道毛滴虫细胞凋亡的特征。方法培养阴道毛滴虫并用不同浓度的甲硝唑进行处理。在不同的时间间隔进行活细胞计数。提取甲硝唑处理过的阴道毛滴虫基因组进行DNA断裂片段检测。用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甲硝唑处理后阴道毛滴虫核酸内切酶活性。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脂酰丝氨酸暴露情况。结果甲硝唑可以诱导阴道毛滴虫出现凋亡样细胞死亡。这种凋亡样细胞死亡表现为细胞皱缩,磷脂酰丝氨酸暴露以及核染色体凝聚,但并未检测到寡核苷酸DNA梯带。结论阴道毛滴虫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节通路不同于多细胞生物体。确定导致原生动物细胞死亡的凋亡通路也许最终可用于鉴定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出现自身组织受到攻击损害的一类疾病,这种现象主要是由T细胞活化引起,同时其他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也参与了疾病的进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是一种负性共刺激分子,由2号染色体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编码而来,分子量为50~55 kDa的跨膜蛋白,是从凋亡细胞中利用消减法分离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新成员。它与诱导性共刺激分子、CD28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都隶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PD-1有2个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PD-L2,通过与其配体相结合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维持机体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PD-1具有2种表达形式,膜结合型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其中膜型PD-1通过直接与配体结合介导信号通路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可溶性PD-1则具有与PD-Ls结合的功能,阻断膜型PD-1与PD-Ls结合,干扰PD-1/PD-Ls介导的T细胞增殖抑制功能。近年来,抗PD-1抗体在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中表现出卓越的疗效,同时也观察到这类患者出现关节炎、肌痛、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风湿性并发症的表现。伴随PD-1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建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PD-1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本文就PD-1及其配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