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学鑫 《求医问药》2014,(17):13-14
目的 :探讨分析丹参活性单体XH-14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使用MTT比色法对化合物中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进行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在参加本次筛选的14个XH-14类似物中,ERJT-12对MGC803、KB-3、MCF-7、He 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最强,对ERJT-30、ERJT-18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稍弱,其余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其中,ERJT-12对KB-3、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最明显,对MGC803细胞的抗增值作用较差。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未加ERJT-12进行处理的MCF-7细胞相比,加入ERJT-12进行处理的MCF-7细胞的G2/M期出现了明显的阻滞,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处于G1期的MCF-7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处于S期的MCF-7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使用ERJT-12进行诱导的MCF-7细胞出现了明显凋亡,此情况在ERJT-12的浓度为10μg/m L、15μg/m L时最高。结论 :化合物ERJT-12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发肿瘤细胞周期的改变,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CDKs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1-(甲磺酰
基)哌啶-4-氨和嘧啶杂环片段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5个结构新颖的N4-取代苯胺基-N2-(1-甲磺酰基哌啶-4-氨基)-5-硝基
嘧啶类化合物3a~3e。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抑制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MCF-7 (人乳腺癌细胞)肿瘤细胞有弱的细胞毒性,而对HepG2 (人肝
癌细胞)没有抑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结论化合物3b 对MCF-7 (人乳腺癌细胞)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IC50=13.6 μmol·L-1)。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可能对其抗肿瘤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硝酸酯类木犀草素衍生物.方法 采用在木犀草素母核C-3′和C-4′之间插入醚键,再在C7-OH上进行亲核取代,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等确证;采用Griess方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NO释放情况,并通过MTT方法初步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所合成的化合物中,化合物3a与3b的NO释放较迅速,且很快就到达平衡;同时,6a~6c系列化合物NO释放平稳,表明对木犀草素邻二酚羟基不同保护结构的修饰,影响了NO的体外释放;5个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硝酸酯类木犀草素衍生物的NO释放量与抗肿瘤活性无相关性,合理的修饰有利于提高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5-氨基-2-(苄基硫代)噻唑-4-甲酰胺衍生物。以2-氨基-2-氰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6个化合物DDO-5401~DDO-5416;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和ESI-MS确证;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5株肿瘤细胞(HCT116、HepG2、A549、MDA-MB-231、MCF-7)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合成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尤其是A549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的化合物抑制活性要好于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化合物DDO-54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抑制活性好于阳性对照药达沙替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2-吲哚酮类c-Met激酶抑制剂.方法 以c-Met激酶抑制剂SU11274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出系列2-吲哚酮类衍生物.以2-吲哚酮为起始原料,先后经历与氯磺酸的氯磺酰化、与3的磺酰胺化、与6a~6h,7a~7h和4a~4b的缩合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0a~10r,并测定它们对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成功合成了设计的18个2-吲哚酮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分析,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用Topliss方法及Fibonacci寻找法设计并合成了14个5-苯基1-取代吡唑烷酮化合物。其中有11个化合物具有抗惊活性,即1位取代基分别是:H,-nC_5H_(11),—(?),n—C_3H_7,—iC_3H_7—CH_2—ph,—CH_2Ph—4Cl,—CH_2—Ph—3Cl,—CH_2—Ph3,4Cl_2,—CH_2—Ph—4CF_3,—CH_2—ph3、4—O—CH_2—O-。(11个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参数值均报道于文献1)。对这11个化合物进行结构与抗惊活性关系的研究,发现由于5—苯基的引入,增加了吡唑烷酮的亲脂性,  相似文献   

7.
Pgp、MRP1和 GST介导乳腺癌细胞对As2O3耐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2O3)是否耐药及其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MCF-7/ADR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还原法比较As2O3对二者细胞毒作用的差异,用SABC法测定细胞用药前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的表达;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 MCF-7/ADR和MCF-7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IC50值分别为12.8 μmol/L、3.0 μmol/L,表明MCF-7/ADR细胞对As2O3耐药; MCF-7/ADR细胞Pgp、MRP1和GST的表达用药前已明显强于MCF-7细胞,并在用药后呈过度共表达,而后者未出现此情况.结论 Pgp、MRP1和GST的表达增强介导了乳腺癌MCF-7/ADR细胞对As2O3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LOV)对高表达BRCA1基因MCF-7乳腺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转染技术获得BRCA1高表达的MCF-7乳腺癌细胞(MCF-7BRCA1).8 μmol/L LOV处理细胞1、2、3 d后,通过MTT、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MCF-7及MCF-7BRCA1两种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表达的改变.结果 LOV处理后,细胞生长减慢,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而p21的蛋白表达增加,其中,以BRCA1基因转染的细胞经LOV处理后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BRCA1基因能增强LOV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活性增加,推测这可能是LOV抑制BRCA1基因高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构后的异黄酮及甾体类化合物是否具较好的体外抗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MTT法,以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作为对照,研究28个改构后的异黄酮和甾体化合物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通过对28种化合物采用MTT的方法对其体外活性进行初筛,初步认为异黄酮类化合物F11、ZF3、ZF4、ZF7以及甾体类化合物ZE2均对Hela细胞、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效果均优于Genistein.结论异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和修饰,其大部分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7-烷氧白杨素衍生物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烷氧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合成7-烷氧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6个烷氧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其中化合物2b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5-Fu;化合物2a、2b、2e、2d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5-Fu。结论7-烷氧白杨素衍生物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氧化苏木素对人乳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MTT实验检测氧化苏木素对MCF-7细胞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 10A的细胞毒作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荧光染料DiOC6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浆细胞色素C及细胞内caspase-9和survivin蛋白的变化 【结果】 氧化苏木素对人乳癌MCF-7细胞具有高效的细胞毒作用,而对正常乳腺上皮MCF 10A细胞毒性较弱,IC50值分别为(7.15 ± 0.43)μmol/L 和(33.56 ± 2.87) μmol/L;07.51530 μmol/L的氧化苏木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从(3.37 ± 0.66)%依次升高到(16.8 ± 1.27)%、(31.31 ± 4.22)%、(51.23 ± 5.55)%;DiOC6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氧化苏木素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氧化苏木素诱发了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细胞内caspase-9蛋白的剪切激活,同时氧化苏木素也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结论】 氧化苏木素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MCF-7细胞凋亡,下调survivin蛋白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TERT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端粒酶活性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反义寡核苷酸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株,采用TRAP-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观察其前后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转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凋亡峰,细胞阻滞于S期,正义寡核苷酸则无此作用。结论端粒酶hTERT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组复合高效干扰素(rSIFN-co)在体外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以及与抗肿瘤药物合用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仅技术,检测rSIFN-co、干扰素(干复津)、抗肿瘤药物(盐酸表柔比星),以及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MCF-7/ADR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经过各药物处理的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中P53、Bcl-2、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rSIFN-co对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促进凋亡作用,作用强于干复津,且有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倾向;rSIFN-co与盐酸表柔比星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rSIFN-co可下调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P53、CerbB-2蛋白及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rSIFN-co诱导MCF-7细胞及MCF-7/ADR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作用可能与下调肿瘤细胞P53、CerbB-2蛋白及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S)-人参皂苷Rg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分为SPG-Rg3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SPG-Rg3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IC50,依据IC50值确定SPG-Rg3的有效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PG-Rg3作用后MCF-7细胞周期的变化;AO/EB双染从形态学上观察SPG-Rg3对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检测SPG-Rg3对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与caspase-8基因的关系。结果:SPG-Rg3 IC50为(155.70±0.71) mg•L-1,当SPG-Rg3浓度在37.5~600.0mg•L-1时,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SPG-Rg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MCF-7细胞的生长周期也发生变化,S期细胞数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2/M期细胞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凋亡细胞数增加。形态学上观察到SPG-Rg3(150 mg•L-1)实验组细胞大部分核着黄色荧光或橘红色荧光,形态呈固缩状、圆珠状或新月形,呈现明显的凋亡改变;caspase-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对照组MCF-7细胞caspase-8蛋白不表达,SPG-Rg3实验组则呈强表达,两组细胞HSCORE得分为1.894±0.027及2.869±0.0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取细胞mRNA并设计caspase-8引物进行RT-PCR,SPG-Rg3实验组细胞caspase-8大量表达,对照组细胞无表达。结论:SPG-Rg3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活化caspase-8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利用Pin1反义核酸阻断乳腺癌MCF-7细胞中Pin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Pin1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pPIN1as,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MCF-7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克隆,RT-PCR检测Pin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n1蛋白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稳定表达Pin1反义核酸的MCF-7细胞内Pin1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显著降低;MTT实验显示MCF-7PINAS细胞的增殖速度较MCF-7细胞明显减慢(P<0.05).结论 阻断Pin1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这为乳腺癌的基因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耐药乳腺癌MCF—7/Adr细胞c—myc的表达上调及与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myc in drug-resistant MCF-7/Adr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the counteractive effect of c-myc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on their drug-resistance. METHODS: Flow cytometr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c-myc expression in multi-drug resistant MCF-7/Adr cell line and its parental cell line MCF-7. The IC50 value of doxorubicin was evaluated by MTT assay. RESULTS: MCF-7/Adr cell line was shown to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rate of c-myc than its parent cell line MCF-7 (70.48% vs 46.02%). The IC50 value of doxorubicin was (22.00+/-1.92) micomol/L in MCF-7/Adr cell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9.60+/-1.04) micromol/L (P<0.05) after coincubation with 4 micromol/L c-myc antisense oligonecleotide. CONCLUSION: c-myc expression is up-regulated in MCF-7/Adr cells as compared with their parent cell line MCF-7. Inhibition of c-myc expression may partially reverse the resistance of MCF-7/Adr against doxorubicin, suggesting that c-myc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drug-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 a novel member of the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 IAP) family, is a bifunctionalprotein that regulates cell division and suppressescell apoptosis·Survivin is expressed in embryonic tissuesas well as in the majority of human cancers, but 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化疗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ADR)、紫杉醇、依托泊甙对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R的IC50;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MCF-7/ADR和MCF-7的c-fos mRNA表达差异;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R对MCF-7中c-f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相对于MCF,MCF-7/ADR对ADR、紫杉醇、依托泊甙的耐药倍数分别为39.94,102.34和12.16;MCF-7/ADR中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MCF-7;ADR可诱导MCF-7中c-fos mRNA和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表达。结论 c-fos在MCF-7/ADR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耐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端粒酶反义RNA对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BBS212-hTR(反义端粒酶RN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采用TRAP-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四唑盐比色(MTT)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FCM分析等方法观察其对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端粒酶反义RNA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结论:脂质体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在封闭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同时,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新型靶向抗肿瘤小分子。方法:通过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物,合成其衍生物,采用MTT法对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并通过细胞周期实验、体外抗 HCT116细胞(p53-/-)活性实验以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索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9对 HCT116细胞抑制活性达到9.382μM、化合物1对MCF7细胞抑制活性达到3.636μM、化合物7与化合物10对 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分别为6.677μM和8.746μM,均优于阳性药 Nutlin-3a 与5-Fuorouracil。并推测出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机制为 p 53-MDM2相互作用。结论:1,4二羰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为p 53-MDM2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