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头低位 ( -3 0°)卧床条件下 ,不同耐力者的头颈部血流变化特点 ,被试者为40名健康男性 ,根据对头低位的耐力的好坏分为耐力良好组 (即适应组 )和耐力不良组(即不适应组 ) ,用彩色超声显像仪的多普勒技术测量了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径和血流量。结果表明 ,两组间在头颈部血流上的差别主要在于流入和流出颅内的血流量变化的不同。适应组在卧床期间 ,其流入和流出颅内的血流量与水平卧床时比较无显著差别 ,而不适应组在卧床期间 ,经颈内动脉流入颅内的血流量有增加的趋势 ,而经颈内静脉流出的血流量则明显减少。提示 :在头低位体位下 ,流入和流出颅内的血流量的变化上的差异可能与人体承受头低位体位刺激的耐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种临床适用的MR技术在体无创性评估颈总动脉血管壁切应力(WSS)的方法.方法 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对其右侧颈总动脉行相位对比法MR血流定量扫描,应用三维抛物面(3DP)模型函数拟合方法,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计算局部WSS,获取颈总动脉的血管横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速度及瞬时血流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评估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颈总动脉局部WSS值范围为(0.75±0.41)N/m2;平均血流速度为(23.4±12.0)cm/s,血管横截面积为(32.2±2.9)mm2;血流率为(7.8±4.6)ml/s.结论 MR血流定量技术结合3DP模型方法可以对颈动脉局部WSS大小、分布和变化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原发性肝癌(PHCC)病人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选择20例PHCC病人,与20位正常人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20例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后和介入治疗后近期和后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测定观察。测定内容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的直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全肝血流量和肿瘤血流特点。结果:PHCC病人肝固有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多(P<0.05);虽然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门脉内径增宽、血流量也增加,但PHCC病人是以肝固有动脉血流量的骤增为特点。介入治疗后现一周内,肝固有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下降(P<0.05);门脉内径虽无明显变化,但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明显代偿性增加(P<0.01),致使肝脏的总血流量增加(P<0.05)。介入治疗后一个月,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内径与介入治疗后一周内虽无明显变化,但两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以及总肝血流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介入治疗后近期所不同的是以肝固有动脉和门脉血流量的进一步降低、并渐恢复或接近治疗前的水平为其特点。结论:①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脏肿瘤是以动脉供血为主,超声测得的肝动脉血流量超过500ml/分时,对诊断PHCC有助。②介入治疗前后全肝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000名健康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形态、血流参数及血流频谱特点进行检测研究,阐述了健康人颈动脉血流频谱形成机理。发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以颈总动脉最快,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颈内动脉最快,PI及RI以颈外动脉最高,为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提供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利用脉冲多普勒对动脉血管狭窄处及狭窄前的血流信号进行测量,同时测量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通过测量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将二者血流速度相比较并进行分析,同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通过狭窄处血管面积的变化所测的狭窄程度相对照,共检出62支颈内动脉狭窄,其中5支颈内动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二者相结合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和94%。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流反流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因分析。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动脉血管反流患者16例,多普勒超声判别血流反向血管并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二维灰阶超声探查引起病变的血管结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引起椎动脉发生反流,健侧椎动脉内径及PSV均大于反流侧(P0.01)。导致颈部动脉反流的原因并可见于大动脉炎致椎动脉反流、一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发育不良致对侧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反流、椎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致同侧局部椎间段反流、颈总动脉主干闭塞致颈外动脉反流等。结论超声能方便快捷地判断颈部动脉血流方向,依据动脉管腔内部结构变化为颈部动脉反流提供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000名健康人的颈部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形态,血流参数及血流频谱特点进行检测研究,阐述了健康人颈动脉血流频谱形成机理,发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以颈总动脉最快,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颈内动脉最快,PI及RI以颈外动脉最高,为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提供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脑血栓,脑缺血患者和正常人的颅内动脉血流,为临床提供进一步的诊断资料。材料和方法:应用MR血流分析技术,对42例大脑中动脉(MCA),颅内动脉(ICA)及基底动脉(BA)血流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1)MCA脑梗塞组血流速度峰值增高而平均血流量值降低,脑缺血组血流速度峰值增高或正常而平均血流量值正常或降低,二者必居其一;正常组之MR血流分析异常。(2)ICA和BA二者均未见明显异常。结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人群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评价不同海拔人群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采用便携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MHz,对1500~3800m以上不同海拔高度1130名部队官兵与职工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心率及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等指标。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肱动脉检测的指标均有改变,在高海拔加压后血管内径变窄(P<0.01);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EDD值降低。与低海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地区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是存在的,尤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肱动脉各项指标的改变较大,与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脑血栓、脑缺血患者和正常人的颅内动脉血流,为临床提供进一步的诊断资料。材料和方法:应用MR血流分析技术,对42例大脑中动脉(MCA)、颅内动脉(ICA)及基底动脉(BA)血流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1)MCA脑梗塞组血流速度峰值增高而平均血流量值降低;脑缺血组血流速度峰值增高或正常而平均血流量值正常或降低,二者必居其一;正常组之MR血流分析无异常。(2)ICA和BA二者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推测MR脑血流分析技术在预测中风方面可能是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颈总动脉是供应颅内血液的主要血管。观察颈总动脉的内膜、内径及其弹性变化,可间接反映出颅内血管的供应状态,为开展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我们对15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观察的152例受检者来自住院和门诊患者,主要是颈椎病、中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脑疝十分罕见 ,我们报道 1例因刀刺伤引起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血栓引起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患者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获得成功 ,并分析其治疗机制和适用性。方法  1例因刀伤导致左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入院时出现右侧肢体的偏瘫和失语 ,经CT证实左侧中动脉区域脑梗死 ,第 2天出现脑疝 ,行去骨板减压术后清醒 ,术后颈动脉CTA证实左颈总动脉两个假性动脉瘤 ,DSA检查发现左颈总动脉上两枚动脉瘤 ,1枚指向外侧 ,另 1枚指向后方。颈总动脉明显狭窄。采用在Angioguard的保护下 ,行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治疗 ,术中先将Precise支架 7mm× 2 0mm置入颈总动脉 ,发现动脉瘤仍显影 ,且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快 ,造影剂无滞留 ,然后将Smart支架 8mm× 30mm以套叠的方式置入左侧颈总动脉内 ,DSA显示进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缓慢 ,并有造影剂滞留于动脉瘤内。结果 一月后颈动脉CTA检查假性动脉瘤 1个消失 ,另 1个缩小。术后2个月颈动脉复查 ,动脉瘤完全消失 ,颈动脉通畅。结论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方式可减少血流的滤过孔径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使血流发生涡流与湍流 ,更易产生血栓。同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血流对头低位-15°反应的个体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头低位-15°、90min卧床条件下头颈部血液循环的变化特点。被试者为14名健康男性青年(18~21岁)。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量了被试者在水平卧位和头低位时的颈总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和管径等。结果表明,头低位时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根据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特点将被试者分为适应组(9人)与不适应组(5人)。与水平卧位相比较,在头低位时适应组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颈动脉管径扩张、头颈部循环阻抗增加,从而使颈动脉血流量保持在水平卧位时对照值附近,说明通过自身调节头部血液循环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而不适应组的颈动脉血流量较水平卧位时有较大增加。结果提示,通过观察头低位时的颈动脉血流速度、管径、流量以及循环阻抗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价人体心血管系统对失重状态下体液从心脏以下区域向头部区域重新分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拉萨地区高原肺水肿经颅多普勒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了解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的生理参数,为高原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将已确诊的HAPE患者,与颞窗通过低频脉冲多普勒(2MHZ),获得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主要动脉的多普勒超声频移信号,进行TCD检测.结果:TCD检测后了解到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主要动脉:颈内动脉末梢、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正常人的TCD测值相比明显增快,但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 )增快较收缩期血流速度(VP )不明显,故频谱仍为低阻波形,搏动指数(PI)、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正常,阻力指数有所降低.结论:经TCD检测可知高原肺水肿患者在高原(在低氧环境下),颅内主要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即颈内动脉系统的MCA,ACA,PICA血流速度(Vs,Vm,Vd)增快,通过TCD检查可为高原医生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FLOW MRI)技术,研究颅内囊状动脉瘤及瘤颈周围载瘤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 经头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为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68例;应用4D-FLOW技术扫描并重建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在载瘤动脉的囊状动脉瘤入口截面处、囊状动脉瘤沿血流方向最大截面处、囊状动脉瘤出口截面处以及对侧动脉的对称位置分别手动勾画血管边缘轮廓,自动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载瘤动脉与对侧动脉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囊状动脉瘤最大径和尺寸比(SR)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分组载瘤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载瘤动脉与对侧动脉比较,颅内囊状动脉瘤入口截面最大壁剪切应力(WSS)、平均WSS、最大轴向WSS-最大周向WSS小于对侧对称截面;囊状动脉瘤沿血流方向最大截面处最大WSS、平均WSS、平均轴向WSS、平均轴向WSS-平均周向WSS在载瘤动脉中较小,载瘤动脉中的最大能量损失和平均能量损失显著高于对侧动脉,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瘤动脉中最大径>5 mm组的囊状动脉瘤入口截面最...  相似文献   

16.
作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46例急性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的颈总动脉(CCA)的血流速度,以评价其是否能反映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闭塞部位,同期行脑血管造影。男25例,女21例,将患者分为三组:IC组:20例,单侧颅内ICA闭塞;M_1组:16例,MCA水平段闭塞;MBr组:10例,MCA分支闭塞。血管造影显示40例颈动脉分叉处正常,6例有较小病变(<25%的狭窄),另设双侧颈动脉血管造影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首先测定双侧CC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然后计算舒张末期速度比率(ED比率:卒中患者为闭  相似文献   

17.
犬颈外动脉置入国产颅内动脉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国产颅内动脉支架的轴向柔顺性、径向支撑力、致血栓性、X线可见性。方法:将6只健康家犬随机分成3组,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国产支架置入犬双侧颈外动脉远端分支,分别在支架置入后10min(n=12)、1周(n=4)、4周(n=4)、24周(n=4)进行颈外动脉造影,观察支架情况并测量靶血管直径。结果:6只家犬共成功置入国产支架12个,无支架脱落、球囊破裂等。支架易于通过纡曲的颈外动脉虹吸部到达靶血管,支架扩张后靶血管扩张达到预定直径(术前与术后10min靶血管直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10min颈外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无夹层、穿孔、撕裂等异常,靶血管内无急性血栓形成,1支靶血管远端小血管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支架置入后1周、4周、24周颈外动脉造影显示:靶血管开通良好,无明显狭窄,支架无移位和回缩;靶血管狭窄程度<50%,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透视下支架显影清晰。结论:国产颅内动脉支架具有轴向柔顺性好,可以通过纡曲血管;径向支撑力强,无移位和回缩;致血栓性低和X线可见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短期进驻高原地区人体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设立短期进驻高原组与对照组(平原组),观察其脑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d),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短期进驻高原组脑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d)均增快。结论:缺氧可引起脑血流速度加快,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犬颈总动脉实验性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 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 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应用4D血流MR成像研究正常志愿者及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病人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比较正常和狭窄颅内动脉的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纳入正常志愿者5名和MCA狭窄病人3例。应用3 T MR设备进行检查,采用3D时间飞跃法(TOF)MRA及高分辨3D-T1WI-SPACE序列显示及分析Willis环结构特点。应用4D血流MR成像获取血流数据,分析双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MCA及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计算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及最大血流速度、平均瞬时血流率,生成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分析颅内Willis环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志愿者及MCA狭窄病人双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志愿者中,4名显示对称Willis环结构,1名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双侧ICA、MCA和A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血管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瞬时血流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ICA可见高速血流,收缩晚期及舒张期显示血流速度下降,血流分布欠均匀。1名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志愿者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不对称,除右侧ACA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左侧,其余颅内血管段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和最大血流速度以及平均瞬时血流率右侧均明显高于左侧。3例MCA狭窄病人的ICA、MCA及ACA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例狭窄侧平均瞬时血流率均低于对侧。2例局部平均血流速度及相对压力梯度较对侧降低;另1例则明显较对侧增大。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狭窄局部血流矢量明显偏离血管主轴方向,血流分布明显不规则。结论应用4D血流MR成像可以提供对颅内动脉复杂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综合评估,包括对血流参数进行定量评价。颅内Willis环的结构与其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