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胸段食管切除与胸中下段食管切除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确定食管癌根治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提高患者手术后长期生存率。方法:我院胸外科1999年1月~2001年12月对193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行左胸后外侧切口(Ⅰ组)67例,行左胸后外侧切口 左颈切口(Ⅱ组)65例,行三切口(Ⅲ组)155例,完成食管癌食管切除术、经食管床食管重建术。结果:Ⅰ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78·43%和82·54%,Ⅱ组分别为62·62%、58·36%和61·09%,Ⅲ组分别为38·12%、39·32%和42·07%。三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及Ⅱ、Ⅲ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下段食管癌病例采取三切口的手术入路,5年生存率高于左胸后外侧切口组,且与左胸 左颈二切口相比,长期生存率显示增高的趋势。对于胸下段食管癌病例,应选择三切口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改进食管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手术死亡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 1999年 1月~2002年 12月对 29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 (Ⅰ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Ⅱ组)、右胸前外侧切口(Ⅲ组)、右胸后外侧切口(Ⅳ组)共完成食管癌食管切除术、经食管床食管重建术 293例。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 98. 7% (293 /297),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98. 2%(86 /87)、98. 1% (52 /53)、98. 5% (133 /135)、100% (22 /22);手术死亡率 1. 7% (5 /297),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2. 3% (2 /87)、1. 9% (1 /53)、0. 75% (1 /135)、4. 5% (1 /22);断端癌发生率 3. 8% (11 /293),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4. 7% (4 /86)、3. 8% (2 /52)、2. 3% (3 /133)、9. 1% (2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2. 8% (38 /297),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17. 2% (15 /87)、9. 4% (5 /53)、11. 1% (15 /135)、13. 6% (3 /22)。Ⅲ、Ⅳ组与Ⅰ、Ⅱ组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Ⅰ、Ⅱ组间及Ⅲ、Ⅳ组间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食管癌患者右胸前外侧三切口、右胸后外侧三切口全食管切除,可彻底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部中下段食管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95例胸部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右进胸的切除率为98.4%(63/65),左进胸为86.6%(26/30),总切除率为93.6%(89/95);左颈切口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2.2%,1例吻合狭窄.结论 胸部中下段食管癌切除以右胸、上腹切口为佳,胸部中下段食管癌行左胸切口,一层缝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上段食管癌两种三切口术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三切口术式在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1年10月至2003年9月行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共93例.其中更换体位的三切口经胸骨后隧道的消化道重建术48例(A组),不更换体位的三切口经食管床消化道重建术45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随访率90.32%(84/93).[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A组3.5h~4.5h(平均4h).B组3.0h~4.2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420ml,B组平均380ml.淋巴结清除:A组平均22个,B组平均14个.关胸时间:A组平均1.8h,B组平均3.2h.心肺并发症:A组5/48(10.4%),B组13/45(28.9%).吻合口瘘:A组4例,B组5例.胸胃症状:A组无,B组13例.反流性食管炎:A组8例,B组7例.[结论]更换体位的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经胸骨后隧道消化道重建术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关胸时间、心肺并发症、淋巴结清除及胸腔胃不适症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不更换体位的中上段食管癌三切口切除经食管床消化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手术径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食管癌手术径路,方法:1958年-1997年的40年间945例胸吵段食管癌病例,分为5组,分别采用:(1)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弓上吻合。(2)右胸前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胸顶吻合。(3)右胸前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左颈或右颈吻合。(4)右胸后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5)右胸后外侧切口经胸游高分子食管,食管癌切除,经膈肌食管裂孔游离胃,胸顶食管胃吻合,用SAS医用统计软件列联表方法分析切除率,并发症,死亡率,五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右胸后外侧切口径路切除率较左胸后外侧切口和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高,生存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5组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4.19%和29.00%,81.69%和28.57%,83.65%和26.19%,90.74%和34.70%,93.67%和39.74%。结论:右胸后外侧切口径路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6.
中下段食管癌三种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2000年1 月至2007年12月共300 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左颈切口手工吻合(G1 组)、左胸切口经食管床行左胸顶机械吻合(G2 组)、左胸切口经主动脉旁行左胸顶机械吻合(G3 组)三种手术方式(各100 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胸液量、胃液引流总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心律失常、术后吻合口瘘、术前及术后3 个月肺功能变化、术后3 个月进食梗阻及反流等指标。结果:三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示食管鳞癌289 例,小细胞癌4 例,类癌4 例,腺癌3 例。上、下切缘无癌残留。G1 组发生3 例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G1 组手术时间比G2、G3 组长,费用较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3 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G2 组与G1、G3 组相比术后胸液引流总量少,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3 个月肺功能减退及食管反流症状较轻;三组术后胃液引流总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无差别。结论:中下段食管癌的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患者肿瘤位置高低、术前肺功能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术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左胸切口经食管床行左胸顶机械吻合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比较 9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 :右进胸的切除率为 98 4 % ,左进胸为 86 6% ,总切除率为 93 6%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 2 2 % ,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 1 1%。结论 :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以做右胸、上腹切口为佳 ,胸下段食管癌行左胸切口 ,一层缝合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经右胸一切口或胸腹二切口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2年11月至2007年4月间经右胸一切口(Belsey手术)或胸腹二切口(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34例病例资料.其中在1992年11月至2001年1月间20例食管癌接受Belsey手术(A组),2001年5月至2007年4月间14例食管癌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B组).结果:2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Belsey手术,14例食管癌患者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并发症分别为15%(3/20)和7.1%(1/14),统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38.7%.结论:右胸一切口(Belsey手术)并发症偏多,不是食管中上段癌的常规术式,可以选择性用于低肺功能的食管癌病例.改良Ivor-Lewis手术可以同时切除原发肿瘤和胸腹腔淋巴结,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对于食管中上段癌,改良Ivor-Lewis手术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左侧卧70°右胸上腹二切口治疗胸中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胸中段食管癌的手术经路,探讨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左侧卧位70°经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二切口,配合术中手术台左右调节治疗10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0%,其中心肺并发症7例、吻合口瘘2例、胃排空障碍1例、声嘶1例。本组1,3,5年生存率为87.0%、62.0%和46.0%。结论采用左侧卧70°,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切口配合术中手术台左右调节行胸中段食管癌切除,有胸腹手术视野暴露好、切除率高及淋巴纵隔脂肪组织清扫彻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应用吻合器行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食管癌46例,其中食管胸中段癌32例,胸下段癌11例,胸上段癌3例.全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国产WGW-Ⅱ型消化道吻合器,行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吻合顺利,无术后死亡、吻合口瘘及明显吻合口狭窄.结论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具有扩大切除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左胸切口手术(Sweet术式)与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下段食管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Sweet组(43例)和Ivor-Lewis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食管上切缘阳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wee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Ivor-Lewis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少于Ivor-Lew-is组(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eet组食管切缘阳性以中下段切缘为主,而Ivor-Lewis组以中段切缘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Sweet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高于Ivor-Lewis组(1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结论 左胸切口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病灶视野暴露性较好,淋巴结清扫较彻底,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个体化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5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肿瘤根治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其中左胸后外侧开胸+左颈部切口(Ⅰ组)268例,单纯左胸后外侧开胸(Ⅱ组)42例,右胸后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Ⅲ组)94例,右胸前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颈部切口(Ⅳ组)52例。胸上段癌59例中,Ⅳ组43例,Ⅰ组16例(临床分期T1-2);中段癌316例中,Ⅰ组231例,Ⅲ组76例,Ⅳ组9例;下段癌81例中,Ⅰ组21例,Ⅱ组42例,Ⅲ组18例。全组食管上切端残留癌5例。全组清扫淋巴结8141枚,平均每例(17.85±8.94)枚,检出有淋巴结转移186例,共758枚,淋巴结转移率40.8%(186/456),转移度9.3%(758/8141)。全组发生并发症共80例,其中吻合口瘘12例,胸胃瘘4例,肺部并发症21例。Ⅳ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36.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与根治率。手术创伤的控制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前外侧与左后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来自高海拔地区)。其中108例食管癌患者行左后外侧开胸手术,设为对照组;其余110例经右前外侧开胸行颈部吻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呈损伤表现,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可缩短术中胸腔开放时间和术中单肺通气时间,避免损伤膈肌,因而较左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半结肠代食管术合并颈、胸、腹淋巴结清除术。结果:41例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4.1%、21.9%和19.6%。并发症发生率48.7%。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4.1%,无手术死亡。全组3、5年生存率41.6%和15.4%。根治性手术3、5年生存率46.6%和22.2%。姑息手术无1例生存超过5年。3年生存率14.3%。结论:对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很重要。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办法。右半结肠经胸骨前、后径路代食管术是胃切除后Eca手术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上段食管癌行两种三切口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两种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开胸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最佳术式.方法6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先开胸充分游离食管后关胸,再开腹游离胃,将肿瘤及胃经食管床递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简称为先关胸手术);对照组24例,于手术开始时开胸,至肿瘤及胃均递至颈部后开始关胸(简称为后关胸手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开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关胸手术明显优于后关胸手术,应当大力提倡.但术前一定要充分估计到腹腔病变的情况,亦应高度重视本术式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并发急性气管水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42例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左胸行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920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83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42例,剖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吻合术97例。结果术后并发急性气管严重水肿7例(0.3%),均为女性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后治愈。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急性气管水肿是一严重并发症,气管前闻及高调、粗糙、酷似锯木样的气管呼吸音是气管水肿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对严重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保证呼吸道通畅;术中手术操作细致以及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对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气管水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We performed a subtotal esophagectomy with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by hand 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 simultaneously for the patient with middle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and lateral spreading tumor in the sigmoid colon. Upper abdominal and transumbilical incisions were made and Lap Discs (regular, mini) were set respectively. Two 12 mm ports were inserted in the right flank and lower quadrant, and two 5 mm ports were inserted in the left flank and lower quadrant. First, by using video-scope from upper Lap Disc,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 was performed.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 via lower Lap Disc. For the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upper Lap Disc was used for hand assistance, and video-scope was inserted from lower Lap Disc.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at 26 days after surgery without complications. In conclusion, our surgical procedure provided a good surgical view and decreased a surgical stress.  相似文献   

18.
杨清杰  张强  郭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7):1108-1110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  方法  对164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的腹腔淋巴结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胸上、中、下段三组食管癌病例,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胸上段6.9%、胸中段27.4%、胸下段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间,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食管癌存在特殊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食管胸上段癌只要侵及黏膜下层即有可能通过毛细淋巴管网向下跳跃性转移至腹腔淋巴结,而绝大多数的食管癌诊断时已达T1b期以上,即肿瘤侵及黏膜层以下,因此并不能说早期胸上段高分化食管癌就不易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常规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