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防范老年患者静脉输液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数,确定输液过程中的6个高风险因子(即失效模式),分别是三查七对不严密、血肿或液体外渗、静脉穿刺处渗漏、针头移位或滑脱、滴速太快或太慢和皮下淤血,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后三查七对不严密、血肿或液体外渗、静脉穿刺处渗漏、针头移位或滑脱、滴速太快或太慢和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莹  沈燕 《护理学杂志》2013,28(18):16-19
目的 了解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血液科9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分析其认为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 提炼出4个风险主题:医嘱执行有误、收费问题、护士法律意识缺乏及计算机故障引起的问题;5个应对主题: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合作、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信息中心人员沟通和与财务科人员沟通.结论 电子医嘱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设备不足及系统自身缺陷等有关;应该端正工作态度,杜绝源头错误,升级系统,建立上报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医院信息系统下给药护理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对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及潜在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成立临床给药风险管理小组,在回顾55例给药不良事件的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分析HIS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及其潜在风险因素,计算风险指数(RPN)。结果确定了20个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失效模式;RPN排序较高的有患者身份识别错误(222.50),执行错误医嘱(191.84),药品配制错误(186.42),错误执行医嘱(185.62),配制剂量错误(180.88),遗漏给药(179.82),药物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174.42)等;潜在风险因素有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给药流程,护士给药相关知识掌握不全,环境干扰沟通不足,HIS本身的弊端等。结论HIS系统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主要是护士因素导致的错误给药及不合理给药。应从医院整体环境和护理等多方面加强给药风险管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患者术前交接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44例手术患者术前交接流程进行梳理,分析交接中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值,找出前5位的失效模式,并针对造成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实施3个月后,抽取342例手术患者,对术前交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后术前准备完善率、患者关键信息规范率、手术部位标记正确率、病历资料齐全率、患者评估齐全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纠正手术患者术前交接失效模式,使术前交接更加顺畅、规范,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提高病房基础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方法 收集各病区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不主动、依赖家属或陪护、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参照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环节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6个月后,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问题明显改善,RPN各项值均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床边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5个监护病区60张床位的床边监护仪报警管理,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使用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每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操作流程、规范培训、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实施改进措施。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床边监护仪报警管理质量检查结果、护士监护仪使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床边监护仪报警运用FMEA管理,能降低床边监护仪不报警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成立床边监护仪报警HFMEA小组,对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及规范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未开启率及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均P0.01);80.95%~100%外科护士对HFMEA管理持肯定态度。结论运用HFMEA评估并改进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提高术后患者监护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静脉化疗操作流程,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化疗药物的治疗操作;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即确定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主题,组建团队,制定流程,分析失效模式的原因,实施改进。结果两组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应用于化疗患者,能显著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 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临床护士给药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以减少护士静脉给药错误。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预防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工作小组;列出临床护士给药的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错误的环节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改进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风险值(RPN)从1 120下降至270,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将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可减少护士发生静脉给药错误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