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于2022年8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575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姑息护理知识量表、组织环境量表以及亲社会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5名护生中文版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得分为(87.32±20.54)分, 姑息护理知识量表得分为(7.89±3.44)分, 组织环境量表得分为(49.35±10.33)分, 亲社会倾向量表得分为(96.71±18.2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大学生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安宁疗护的渠道、亲社会倾向、姑息护理知识是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的影响因素(P<0.05), 可解释总变异的19.9%。结论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参与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和培训, 以自身专业为优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壮大安宁疗护志愿团队, 推动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展志愿者服务对护生人文护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志愿者服务在门诊活动中对培养护生护理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开展志愿者服务对在我院门诊活动中148名志愿者护生和484名接受志愿者服务的病友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护生进行人文素质考察。[结果]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中,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有85人,有84.3%的人是在服务活动中感到快乐,77.8%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有55.6%的受调查者希望志愿者能给予更多的医疗服务,29.6%的人希望能得到精神慰藉,96.3%的人对志愿者的感到满意,98.1%的人认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有帮助。[结论]护生通过在门诊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其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护理专业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对促进护理专业志愿服务发展及护生专业成长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99名,用随机抽取软件抽取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另外4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生采用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志愿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志愿知信行的转变。结果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对志愿者活动相关知识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活动后,观察组对10项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除了对志愿者含义的理解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对护理志愿活动相关态度、相关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活动后,两组护生的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护理专业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并建立适于医院使用的志愿者护理服务运行模式。[方法]制定并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采用自设问卷对108名医院志愿服务的在校护生进行运行模式前后满意度调查,对201名带教护理人员就志愿者及志愿服务进行调查,了解运行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运行后满意度评分高于运行前(P0.05),运行后带教人员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综合能力评价高于运行前(P0.05),运行后按计划完成志愿服务人员比例高于运行前(P0.05),未发生与志愿服务相关投诉及差错。[结论]通过对运行模式的调整完善,提高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赵慧玲  李秀玲  崔雯 《护理研究》2014,(7):2532-2533
[目的]探索并建立适于医院使用的志愿者护理服务运行模式。[方法]制定并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采用自设问卷对108名医院志愿服务的在校护生进行运行模式前后满意度调查,对201名带教护理人员就志愿者及志愿服务进行调查,了解运行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运行后满意度评分高于运行前(P〈0.05),运行后带教人员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综合能力评价高于运行前(P〈0.05),运行后按计划完成志愿服务人员比例高于运行前(P〈0.05),未发生与志愿服务相关投诉及差错。[结论]通过对运行模式的调整完善,提高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校合作模式的护生志愿者服务实践效果。[方法]采取院校合作模式,通过公开招募、护生自愿报名、学校动员推荐、医院选拔面试、体检、公示、录取等程序招募护生志愿者,安排到临床各科室及门诊为病人提供基础生活护理及志愿服务,院校双方共同对护生志愿者进行协调监督与管理。在护生志愿服务进行半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护生志愿者服务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接受过志愿服务的病人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护生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认同评价调查。[结果]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受到医院、病人及护生的一致认同,95.0%医护人员、94.1%病人及家属对护生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表示满意,95.30%护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96.31%认为志愿服务实践对自己将来的护理工作很有帮助。[结论]院校合作模式的护生志愿者服务实践促进了护生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护生专业价值观与提升专业认同,增强职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生参与临床护理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方法护生利用周末时间进入医院参与志愿者服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提供生活照顾、聊天、读报等。结果病人及家属、医护人员和护理志愿者对护理志愿者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97.00%、95.00%、98.33%;认为应该坚持的认同率分别为99.00%、97.50%、98.33%。结论护生参与临床护理志愿活动,实现了学校、医院和护生三方共赢,值得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大学护理学院护生对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的意愿与需求,分析护生参与社区护理志愿服务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生参与社区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问卷,对150名护生及30例糖尿病居民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95.33%的护生愿意参加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较期望的服务项目分别是健康教育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查的30例社区糖尿病居民都愿意接受志愿服务,其中健康教育、娱乐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别以83.33%、76.67%和66.67%的较高比例受到喜爱。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护生参与社区糖尿病教育志愿服务,建议服务与学习相结合,开展服务型教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及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待志愿服务的态度、需求等,探讨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118人及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45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9.2%的护理专业学生希望参加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志愿服务,55.6%的社区慢性病病人希望接受志愿服务;护生及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均对指导自我保健、讲解疾病知识等服务项目需求较高。[结论]护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存在较大的可行性,然而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做好设计和组织,满足双方对于具体形式的不同需求,达到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琦  许志红  李晶  李志芳 《护理学报》2022,29(16):71-74
目的 探讨护生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招募58名护生做为观察组定期到社区开展医养结合式养老志愿服务,采用配额抽样法选取58名未参加志愿服务的护生做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观察组护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实践效果,比较2组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及择业意向。结果 91%的护生认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有利于其提升专业认识,86%的护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利于将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83%的护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尊老敬老品质。观察组护生较对照组护生的老年照护择业动机总分、老年照护择业意向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生开展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不仅弥补了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其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志愿者护理咨询服务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妇科护理人员的结构及工作情况,针对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存在的问题,组建科室护理志愿者咨询团队,制定团队工作目标、职责、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志愿者护理服务方案。比较实施志愿者护理咨询服务前、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住院病人遵医行为依从性及服务满意度、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等。结果:志愿者咨询护理服务实施后,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由实施前的80.3%,提高到实施后的97.8%(P〈0.01),病人的遵医行为中服药依从性由实施前的81.1%,提高到实施后的99.5%(P〈0.01)。结论:实施志愿者护理咨询服务后,护士有了专门的时间与病人沟通及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加之相关制度的实施及运作,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促进了病区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病区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在校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参与意愿及动机,为开展在校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334名二年级在校学生的志愿服务认知、参与意愿及参与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参加者与未参加者的差异。结果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在校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得分均高于未参加者(P〈0.01),其志愿服务动机中的社会动机得分高于未参加者(P〈0.05)。结论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在校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参与意愿和社会动机,建议管理者应接纳志愿者的个人动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满足志愿者在精神、自我提升和择业方面的个人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开展志愿服务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根据门诊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建立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招募392名志愿者在门诊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就诊患者陪检、护送、查询,提供轮椅、平车、健康指导等服务.结果 志愿者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90.00%,实施志愿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由78.10%提高到89.90%,实...  相似文献   

14.
服务营销理念在无偿献血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宇 《护理学报》2007,14(3):54-56
目的探讨服务营销理念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服务营销的理念引入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包括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献血全过程护理、献血后回访等方面,创新和优化献血服务。观察应用此理念后2006年1-10月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固定献血者人数以及一次性献血400m1人数,并与2005年同期进行比较,观察服务营销理念应用的效果。结果在无偿献血护理中引入服务营销理念后献血反应发生率由开展前的1.798%下降至0.499%;一次性献血400ml人数占献血者比例由14.878%增加至57.055%;固定献血者比例由3.448%增加到10.7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服务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和降低献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并提高一次性献血400ml的人数,稳定和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专业志愿护理队伍在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促进专业志愿护理队伍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对10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专业志愿护理队伍招募与培训程序简单,缺乏工作监督与评价机制,志愿护理队伍的激励机制单一,服务活动资金不足,法律意识薄弱。结论政府应加强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专业志愿护理队伍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监督评估体系,提高护理志愿者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参与震后临床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震后临床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室医学生志愿者参与临床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管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医学生志愿者获得伤员和本科室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结论临床医护人员的理解与支持是营造志愿者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而有针对性的临床指导和高效、有序的管理则是提高医学生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医护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为切入点构建老年志愿照护方案并进行体验研究,推进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打破老年照护队伍人员短缺的瓶颈问题。方法 利用文献研究及专家共识构建依托于“照护银行”管理系统的医护大学生老年志愿照护方案并进行体验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参与志愿服务的16名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收获与成就、信心与坚持、成长与反思3大主题及下属6个类属。结论 实践证明医护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参与老年照护服务能够弥补养老照护队伍短缺的问题,提升养老质量并有效培养医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及高校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病专科门诊开展早班志愿者服务的做法与效果。方法组建早班志愿者护理服务队,讲解就诊流程、举办肾脏病健康知识讲座、介绍肾脏病健康教育科普丛书,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5年的应用实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理念增强,护患关系更加融洽,肾脏病专科门诊部满意度由2010年的95.38%上升至2014年的98.83%,门诊量逐年增加。结论组建早班志愿者护理服务队,可使患者及时了解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及就诊流程,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实现了志愿者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bjective: The global threat of an influenza pandemic continues to grow and thus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planning. This study examined stakeholder's knowledge, risk‐perception, and willingness to volunteer. Design and Sample: The design of this study i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1,512 nursing students and were returned by 484, yielding a response rate of 32% for this subgroup. Nursing students may be a much‐needed human resource in the event of an influenza pandemic. Measures: The measurement tool was a Web‐based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pandemic influenza designed by a subgroup of researchers on 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Committee. Results: Most nursing students (67.9%) said they were likely to volunteer in the event of a pandemic if they were able to do so. An even higher number (77.4%) said they would volunteer if provided protective garments. Overall, 70.7% of students supported the proposition that nursing students have a professional obligation to volunteer during a pandemic. Nursing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they have had a wealth of volunteer experience in the past and they would apply this service ethic to a pandemic situation. Conclusion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ompetenc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existing nursing curricula and other health science programs.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s need to engage in planning to create protocol for recruitment, practice, and protection of volunt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