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梅方含药血清是否能够减缓泡沫细胞的形成,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泡沫化模型,制备不同浓度的连梅方含药血清,将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泡沫化程度,通过qPCR、Western Blot检测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Ⅰ,SR-B1)及CD36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镜下可观察到染色后的红色脂滴随连梅方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连梅方含药血清组SR-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6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连梅方含药血清可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其机制与连梅方含药血清调节SR-B1及CD3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 巨噬细胞,橙皮苷作用于未经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及ox-LDL(50 μg?mL- 1)诱导后的RAW264.7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模型组和橙皮苷给药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橙皮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观察橙皮苷对RAW264.7巨噬细胞内脂类堆积与泡沫细胞形成。观察橙皮苷对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中ICAM-1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中ICAM-1的mRNA表达。结果:橙皮苷浓度大于或等于5 μM时,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大于80%。橙皮苷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橙皮苷能减少泡沫细胞的ICAM-1蛋白表达水平。橙皮苷能减少泡沫细胞ICAM-1 mRNA表达水平。结论:橙皮苷能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及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提示橙皮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LXRα-ABCA1通路和炎症机制研究银蓝调脂方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ox-LDL(50 mg·L-1)处理RAW264.7细胞构建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制备银蓝调脂胶囊含药血清,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药物干预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GPO-PAP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蓝调脂胶囊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减少脂质堆积,显著上调LXRα、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同时抑制炎症因子COX2、iNO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银蓝调脂胶囊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上调LXRα-ABCA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泡沫化形成的影响,探讨景虎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灌胃后制备不同浓度的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观察其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增殖的影响;观察1%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细胞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36与CD204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5%、2.5%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均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5%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组RAW264.7细胞胞内脂质沉积减少,细胞中IL-1β、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6和CD204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减少CD36和CD204的表达,抑制脂质的沉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减少炎症反应,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NF-κB、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RAW264.7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ox-LDL诱导其泡沫化并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激动剂组,阻断剂组,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NF-κB、TNF-α、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大黄素各剂量组均能影响NF-κB、TNF-α、IL-1βmRNA的表达(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途径调节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NF-κB、TNF-α、IL-1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巨噬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晚期巨噬细胞的凋亡对AS晚期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体外的角度探讨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ATF6/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探讨其抗凋亡的机制。方法:实验选取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处理组、化瘀祛痰方低、中、高处理组,通过Hoechst 33342法检测RAW 264.7巨噬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ATF6激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ERS通路以及下游凋亡相关蛋白CHOP、bcl-2表达情况。结果: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ATF6的激活,下调CHOP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TF6/CHOP ERS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心方(DXR)含药血清对脂质运载蛋白-2(LCN2)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LCN2作用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加入空白血清、5%DXR含药血清、PI3K抑制剂LY294002及Akt抑制剂Triciribine,CCK-8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炎症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IL-6、TNF-α、hs-CRP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巨噬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免疫荧光标记自噬标记物LC3-II。结果:与LCN2组比较,DXR含药血清可显著减轻由LCN2诱导的巨噬细胞活力的下降,减少细胞培养液IL-6、TNF-α、hs-CRP水平,下调巨噬细胞中IL-6、TNF-α、hs-CRP蛋白表达,增加巨噬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增加自噬标记物LC3-II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XR含药血清组比较,LY294002及Triciribine可进一步加强DXR含药血清功效(P<0.05)。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苇茎汤对RAW264.7巨噬细胞焦亡模型干预作用,以及对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焦亡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模拟巨噬细胞焦亡模型。空白组给予空白血清,加味苇茎汤组分别给予不同体积分数的加味苇茎汤含药血清,培养24 h,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LPS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和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焦亡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观察RAW264.7细胞,空白组细胞形态和结构最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明显焦亡,部分细胞内容物释放至胞外;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细胞焦亡状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最接近空白组。光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大鼠含药血清中脂质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采用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24 h,建立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模型,添加大鼠含药血清,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巨噬细胞)、模型组(80 mg/L ox-LDL)、正常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及正常血清对照组(80 mg/L ox-LDL+10%正常大鼠血清)、辛伐他汀组(80 mg/L ox-LDL+10%辛伐他汀血清)、芎芍胶囊血清组(80 mg/L ox-LDL+10%芎芍胶囊血清)。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胆固醇分布;以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正常血清组、辛伐他汀血清组、芎芍胶囊血清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游离胆固醇(FC)含量,检测各组细胞内TC及FC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形态及染色结果符合泡沫细胞标准;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对照组、辛伐他汀血清组、芎芍胶囊血清组细胞内均含有大量脂滴,且各组细胞内脂质着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血清组比较,辛伐他汀血清、芎芍胶囊血清组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血清组FC含量升高(P<0.01),芎芍胶囊血清组FC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对照组、辛伐他汀血清组细胞内TC、FC含量均增加(P<0.01),芎芍胶囊血清组细胞内TC含量无明显增加(P=0.09),FC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芎芍胶囊血清组细胞内TC含量有所降低(P=0.034),FC含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芎芍胶囊血清组TC含量降低(P=0.026),F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结论大鼠源性血清本身含有大量脂质,可造成RAW264.7细胞出现胆固醇蓄积,甚至泡沫化,掩盖了芎芍胶囊可能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作用,不适用于探索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余甘子总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80μg/mL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通过油红O染色、胆固醇含量鉴定泡沫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余甘子总酚处理RAW264.7泡沫细胞后,测定细胞内脂质及胆固醇含量;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内脂滴增多,总胆固醇(TC)、胆固醇酯(CE)含量显著增多(P<0.01),清道夫受体(Cd36、Sra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CD36、SR-A1、ABC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余甘子总酚75、150、300μg/mL组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内TC、CE含量(P<0.01),明显下调Cd36、Sra1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余甘子总酚150、300μg/mL组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余甘子总酚300μg/mL组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基因及ABC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余甘子总酚可通过调节CD36、SRA1、ABCA1介导的胆固醇转运而影响RAW264.7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提示余甘子总酚可通过改善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宁心痛颗粒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宁心痛颗粒3、15、30、60 g/(kg·d)浓煎剂4天,制备宁心痛颗粒等剂量、5倍、10倍、20倍含药血清。实验分为巨噬细胞组、模型组及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等剂量5倍、10倍、20倍剂量组。除巨噬细胞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体外诱导正常生长的人类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建立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分别加入相应剂量的含药血清,使含药血清终浓度为3%,每组实验重复4次。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脂蛋白受体清道夫受体A(SRA)、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SRA、CD36蛋白表达含量较巨噬细胞组明显增高(P0.05);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细胞SRA、CD36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10倍剂量组细胞SRA、CD36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宁心痛颗粒其他剂量组(P0.01)。结论宁心痛颗粒能够下调巨噬细胞SRA、CD36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其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重度内质网应激(ERS)的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 bol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LPS诱导下巨噬细胞RAW264.7 ERS的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建立重度ERS模型。将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20%胎牛血清)、模型对照组(20%胎牛血清+LPS 40μg/ml)、空白血清组(20%空白血清+LPS 40μg/ml)、15 g/kg补阳还五汤5%、10%、20%含药血清组、2 mmol/L 4-苯基丁酸组、2 mmol/L 4-苯基丁酸联合15 g/kg补阳还五汤20%含药血清组。用流式细胞术、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V与碘化丙啶(PI)结合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olt检测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重度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内切核糖核酸酶肌醇需要酶1(IRE1)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验方法检测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凋亡通路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Fas、Fas配体(Fasl)、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早凋率、晚凋率及总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 g/kg补阳还五汤10%、20%含药血清组与2 mmol/L 4-苯基丁酸组均能明显降低重度ERS时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GRP78、IRE1、PERK蛋白表达均有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 g/kg补阳还五汤各含药血清组可不同程度降低GRP78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15 g/kg补阳还五汤10%、20%含药血清组可不同程度下调PERK、IRE1的蛋白表达(P<0.01);2 mmol/L 4-苯基丁酸组可有效下调GRP78、IRE1、PERK的蛋白表达(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Caspase12、Fas、Fasl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Bcl-2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各含药血清组及2 mmol/L 4-苯基丁酸组能显著下调Fas的mRNA表达,上调Bcl-2的mRNA表达,15 g/kg补阳还五汤10%、20%含药血清组能显著下调Caspase12、Fasl的mRNA表达(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改善巨噬细胞RAW264.7重度ERS的状态,通过Caspase12、Bcl-2、Fas-Fasl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在重度ERS状态下出现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药对黄芪-丹参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并探讨与焦亡相关的可能性的机制。方法: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筛选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值的最佳LPS浓度。用最佳的LPS浓度复制炎症模型,根据文献得到最佳的含药血清浓度干预造模后的巨噬细胞,24h后收集细胞上清做ELISA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提取细胞蛋白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TNF-!、NF-κB的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10μg/mL LPS作用时,细胞活力值显著最强,20%为最佳含药血清浓度。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IL-1β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丹参药对组可降低IL-1β的水平(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TNF-!、NF-κB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黄芪-丹参药对组可降低TNF-!、NF-κB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药对黄芪-丹参抗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通过抑制TNF-!/NF-κB信号通路的焦亡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为模型,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荧光探针Dil标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并结合高内涵筛选成像系统检测oxLDL摄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36和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 receptor A,SR-A)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丹皮酚作用后,细胞内脂质减少,oxLDL摄取下降,SR-A基因表达下降,但CD36基因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丹皮酚可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R-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比较方药全方及各拆方的疗效及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佛波酯(PMA)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和全方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浆脂滴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并计算CE/TC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分析ABCA1、CD3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祛痰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降低。RT-PCR结果提示模型组细胞ABCA1、CD36 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拆方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ABCA1 mRNA,显著降低CD36 mRNA水平。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方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细胞泡沫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BCA1基因、下调CD36基因表达,从而减弱THP-1细胞对ox-LDL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熊果酸(UA)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促进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运蛋白的表达,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20 mg·L~(-1)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诱导成泡沫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光镜下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变化,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的流出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经ox-LDL诱48 h后转化为泡沫细胞,与空白组比较,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上升(P0.01);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基因表达上调(P0.01),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20 mg·L~(-1)ox-LDL的诱导后,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细胞内脂质大量增加,UA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可能与上调细胞内PP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板蓝根含药血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RAW264.7细胞中干扰素-β(IFN-β),Toll样受体3(TLR3),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表达的影响,阐释其可能的抗RSV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RSV感染细胞模型组,板蓝根含药血清低、中、高体积分数组(40%,50%,60%板蓝根含药血清),利巴韦林含药血清组(70%利巴韦林含药血清)。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接种RSV造成病毒感染模型,采用板蓝根含药血清或利巴韦林含药血清进行干预,12 h后收集细胞及其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β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TLR3,TBK1,IRF3和IFN-β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LR3,TBK1,IRF3和p-IRF3蛋白的表达。结果:RSV感染RAW264.7细胞12 h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LR3,TBK1和IFN-β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IFN-β,TLR3,TBK1和p-IRF3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1),IRF3 mRNA和蛋白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板蓝根含药血清中、高体积分数组能够显著下调RSV诱导的TLR3,TBK1和IFN-βmRNA的高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下调RSV诱导的TLR3,TBK1和p-IRF3蛋白的高表达(P0.05,P0.01),板蓝根含药血清各体积分数组的下调作用低于利巴韦林含药血清组,两者对IRF3 mRNA和蛋白均无明显调控作用。结论:RSV能够诱导TLR3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IFN-β的表达,而板蓝根含药血清通过下调TLR3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TLR3,TBK1,p-IRF3使IFN-β适度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肝脏X受体α/ATP结合盒转运体G1 (PPARγ/LXRα/ABCG1)信号通路观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化脂质蓄积的影响,探讨清热解毒法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0μg/m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制备黄连解毒汤高(6.3g/kg)、低剂量组(3.15g/kg)含药血清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干预。收集细胞上清液,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内脂滴形成及泡沫化程度;CCK-8法观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泡沫细胞活力的影响;生化仪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脂蛋白脂酶(LPL)、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PPARγ、LXRα、ABCG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及主要药物的有效组分(黄芪多糖、藁本内酯)干预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效应与机制。方法 采用佛波酯诱导人THP-1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再与oxLDL共培养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CMS)组、空白血清组、黄芪多糖(APS)组、藁本内酯(LIG)组、黄芪多糖合藁本内酯(APS+LIG)组7组,对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进行干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泡沫化程度(CE/TC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SRA-Ⅰ、CD36、ABCA1、LXR-α、PPAR-γ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E/TC值、SRA-Ⅰ、CD36、ABCA1及LXR-α、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IG组、APS+LIG组、CMS组CE/TC值降低(P<0.05),除APS组ABCA1外,APS组、LIG组、APS+LIG组、CMS组SRA-Ⅰ、CD36蛋白表达降低,ABCA1、LXR-α、PPARγ 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APS组比较,CMS组CE/TC值降低,ABCA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主要药物的有效组分(APS、LIG)均可不同程度抑制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脂质吞噬-逆转运间的平衡,即下调脂蛋白吞噬受体SRA-Ⅰ、CD36的表达,上调胆固醇逆转运通路中的ABCA1、 PPARγ及LX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