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结合国内外该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0例均实现肿瘤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5例无任何并发症,4例出现1项并发症,1例出现2项并发症。仅1例术后新发视力、视野损伤;2例新发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新发垂体功能减退;2例术中保留垂体柄,垂体功能并未见明显变化;2例术后感染,予抗生素治疗控制良好。术后随访:2例在术后8、18个月垂体核磁示可疑复发,其余最长随诊时间12个月复查时没有任何复发迹象。保留垂体柄的患者术后7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比较乐观。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手术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向前颅底扩展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2015年7月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肿瘤17例;其中颅咽管瘤6例、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垂体瘤9例、垂体柄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14例(14/17,82.4%)全切除,2例颅咽管瘤近全切除,1例颅咽管瘤次全切除后接受伽马刀治疗。15例术前视力下降,14例(14/15,93.3%)术后视力改善;1例(6.7%)术后视力障碍加重,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11例术前皮质醇正常,2例(2/11,18.2%)术后出现一过性降低。2例生长激素增高,术后正常。1例(1/17,5.9%)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二次手术修补。随访3~24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从腹侧显露和切除鞍上肿瘤,视野清晰、无脑牵拉损伤,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是切除鞍上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2007年8月~2017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底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4例患者中有8例肿瘤位于颞骨,5例位于蝶骨,1例位于筛骨。手术分别采用内镜经鼻入路、经颞下窝入路、内镜经鼻联合颞下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其中11例完成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除。手术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经过8个月至10年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所有患者肿瘤均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结论发生在颅底的骨巨细胞瘤较罕见,诊断困难,但临床、影像学等仍有其特点,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需个体化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16例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患者行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手术资料,其中斜坡脊索瘤6例,寰枕畸形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3例,齿状突骨折2例.用0°鼻内镜行中下斜坡区手术,30°鼻内镜行颅颈畸形手术.结果 16例患者均进行2~48个月随访,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6例脊索瘤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复发并死亡,1例术后7个月复发,1年术后2年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余3例至今未复发.8例颅颈畸形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1例术后行后入路钢板固定,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患者术后行后颅窝减压.结论 颅颈交界处病变采用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方法直接、术野清晰、微创、操作空间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经鼻内镜岩斜坡及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岩斜区及颞下窝肿瘤的可行性和外科手术技术。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间对17例侵犯岩斜坡或颞下窝肿瘤单独采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进行了治疗,详尽阐述外科手术技术及介绍典型病例。结果17例患者中脊索瘤5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脊索肉瘤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15例患者术后复查影像显示肿瘤全部被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所有病例随访5~43个月,良性肿瘤中有1例脊索瘤术后5个月复发,后行2次手术,其余均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或死亡。术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2次鼻内镜手术修补成功。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经鼻内镜外科技术为岩斜区和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入路能够简单和迅速地到达岩斜区和颞下窝,且既能够达到微侵袭目的,又能够满足全切肿瘤的要求。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内镜颅底解剖学、内镜手术操作及对各区域病变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将有助于识别解剖标志,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1~59岁,平均51岁。主要症状是咀嚼不适感4例,患侧头痛3例,患侧听力下降2例。主要体征为患侧颞颧部膨隆3例,其余2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手术均在1.5~3.0 h内顺利完成,肿瘤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感觉患侧咀嚼无力、闭合力稍差、张口受限、术区肿胀,约2个月后基本正常。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面瘫、无颞下颌关节错位咬合、无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12个月,仍感觉患侧下颌部麻木。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病理2例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为骨巨细胞瘤,1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可以彻底切除翼外板、翼外肌下头外侧区域颞下窝上部关节区附近的一些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手术水平,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进行治疗。手术入路有下列4种:口内径路4例,颈侧径路46例,颈腮腺径路6例, 颞下窝径路2例。观察58例咽旁隙肿瘤的术后肿瘤病理类型,探讨分析58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详细记录随访1、3、5年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前行CT检查,其中24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28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其中有21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1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有8例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病理诊断结果发现:良性肿瘤患者44例(75.86%),恶性肿瘤14例(24.14%)。病理类型中以神经鞘瘤的比例最高。58例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类型有术后感染、术腔积血、迷走神经损伤声带麻痹、舌咽神经麻痹、涎腺瘘、周围性面瘫以及Horner综合征。行口内径路和颈腮腺径路手术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高;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口内径路局部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良性肿瘤患者术后3、5年随访无因肿瘤死亡病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6例,失访1例,受访者1、3、5年死亡率分别为14.29%(2/14),28.57%(4/14),42.86%(6/14)。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很重要,需外科治疗的病例手术径路非常关键。颈侧径路治疗咽旁隙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是一种最常用而安全的手术入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斜坡区脊索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5年4月收治13例斜坡区脊索瘤患者,运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颅底斜坡的脊索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组织。结果经鼻蝶内镜下全切肿瘤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 例。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0 例,无明显缓解3例,术后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至4年,4例术后2年复发,行再次手术,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行漏口修补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术后3例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较差,未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脊索瘤,手术入路短,术中深部结构辨认清晰,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该入路创伤小、安全、用时少,疗效满意。是斜坡脊索瘤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件肿瘤的1%~3%,手术是治疗此肿瘤的首选方法。以往采取经颅或经蝶入路显做镜下切除肿瘤,近年来随着颅底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应用内镜经鼻蝶鞍膈上入路进行鞍上池、鞍区和第三脑室颅咽管瘤切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后颅窝斜坡区颅咽管瘤是否适合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目前少见文献报道。近期我们应用内镜采取鼻中隔经蝶入路的手术方法切除1例后颅窝斜坡区颅咽管瘤并获得成功。现就此病例的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临床时期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切除不同临床时期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方法2003年6月—2006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2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9~30岁,中位年龄16岁。按鼻咽血管纤维瘤Fiseh分期,6例临床Ⅰ期患者采取单纯经鼻内镜下肿瘤切除;6例临床Ⅱ期和2例临床Ⅲ期患者采取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后壁入路切除肿瘤;3例临床Ⅲ期和2例临床Ⅳ期患者采取内镜下经中鼻道一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切除肿瘤;1例Ⅳ期患者采取显微镜下经耳前颞下窝入路联合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切除肿瘤;2例Ⅳ期患者采取鼻外上颌骨入路切除肿瘤。结果21例患者肿瘤全切,1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9个月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全切肿瘤残灶。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9个月至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以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分期为基础,分别以肿瘤是否占据整个鼻腔、是否达颞下窝外侧区及是否侵入颅内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颞下窝肿瘤切除的手术进路和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大小,对1998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的9例患者,全部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联合下颌下切口进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9例患者,3例良性肿瘤手术后3年随访无1例复发;6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均进行50 Gy~70 Gy的放射治疗,经过最长3年随访,1例因肿瘤再次复发大出血而死亡,1例带瘤生存,1例1年后失访,3例未见有明显复发.结论 颞下窝肿瘤位置较深,发现较晚,瘤体较大,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联合下颌下切口进路进行手术,肿瘤相对较易切除彻底,风险小,安全,并能有效修复遗留死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下窝径路TypeB技术在颞骨岩部巨大迷路型胆脂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例巨大迷路型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曾行开放式乳突根治1例,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1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后再行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1例,入院后5例患者均接受颞下窝径路TypeB手术切除。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显微镜下术腔无死角,检查无胆脂瘤残留。所有患者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胆脂瘤包绕,均沿胆脂瘤基质与颈内动脉壁的间隙分离干净。术后均行MR+DWI随诊1~2.5年,未见复发。5例患者术后术侧均全聋。1例面神经完整者术后H B II级;2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患者,其中1例术后1年H B III级,另1例术后随访1年H B IV级;2例头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5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可正常饮食。结论颞下窝径路TypeB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复杂的巨大迷路型岩部胆脂瘤,未引起严重并发症。但早期反复手术失败影响对相关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下窝B型径路在侧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颞下窝B型径路治疗8例侧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纹肌肉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颞骨鳞癌1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胆脂瘤2例。结果3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颈静脉孔区、颈内动脉、岩尖;5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中颅底甚至颞叶。7例单纯行颞下窝B型径路,1例患者行颞下窝B型径路联合经耳蜗径路,8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变。所有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未见病变残留。4例患者术后为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另外4例患者术后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前面瘫者2例,术后无加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出现面瘫,其中1例为联合经耳蜗入路患者术中将面神经进行移位,另外1例由于恶性肿瘤已侵犯面神经,术中将受侵犯的面神经切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死亡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颞下窝B型径路在暴露颈内动脉垂直段和水平段、岩尖等部位极具优势,同时这一径路也可用于切除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甚至累及颞叶的侧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喉淀粉样变4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病变组织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例喉正中裂开肿物切除,2例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切除,病理结果示淀粉样变,无喉气管功能损伤,无临床及实验证据表明有系统性淀粉样病变。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未见肿物复发。结论孤立性喉淀粉样变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需要同其他良恶性喉肿瘤相鉴别,治疗前需排除全身系统性淀粉样病变。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治疗策略应该偏保守,以保留器官功能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结果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是主要诊断依据,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放、化疗。结论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肿物发生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分泌激素情况有关;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手术及随访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 is an uncommon neoplasm that rarely involves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6-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compatible with uncinate seizures. Imaging studies detected a left infratemporal fossa tumor with bone tissue destruction and extension into the intracranial compartment, which exerted a mass effect on the temporal lobe. Histologic studies identified the tumor as an MPNST.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lesion was not possible, so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adjuvant radiotherapy. He died 6 months later. This rare case of MPNST with intracranial involvement illustrates the dismal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such a lesion. Survival is limite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performing radical surgery with free margins in such a 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介绍典型病例。结果5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头痛、视力受损症状最为常见,肿瘤全切19例(35.2%),次全切28例(51.8%),大部分切除7例(13.0%) 。4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5例肿瘤未达到全切者术后均行辅助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至4年,复发14例,脑脊液漏8例,颅内血肿6例,其中1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结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特点及病变侵犯程度,辅助神经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以鼻内镜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51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和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综合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9例头颈部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7年3月~2016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9例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8.9岁(22~65岁)。其中发生于腮腺5例,左上颌窦及颞下窝1例,鼻咽部及翼腭窝1例,鼻前庭1例,鼻中隔1例。结果 发生于鼻咽部及翼腭窝的患者并发鼻-鼻窦炎要求保守仅行鼻窦开放术局部活检病理,其余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0年,其中发生于左上颌窦及颞下窝者术后1.5年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  基底细胞腺瘤较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确诊须依靠病理结果。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