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董丹江  顾勤 《山东医药》2010,50(46):90-91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剂用量及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对51例ICU长期机械通气并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价镇静深度,维持目标镇静深度即SAS3~4分,记录气管切开前后各5d的镇静剂用量和镇静深度及其时间。结果与气管切开前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镇静剂用量和过度镇静时间均显著减少(P均〈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可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镇静剂用量明显减少,过度镇静时间缩短。对ICU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衡水市哈励逊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178例,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10d)及晚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10d),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VAP的发生率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但对患者28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TST)、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5年5月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55例,按照气管切开方式分为TST组45例、PDT组59例、MPDT组51例。TST组患者采用TST进行气管切开,PDT组患者采用PDT进行气管切开,MPDT组患者采用MPDT进行气管切开。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周并发症情况。结果 PDT组、MPDT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直径、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TST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ST组(P0.05);PDT组与MPDT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MPDT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ST组(P0.05);MPDT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DT组(P0.05)。结论 MPDT较TST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手术创伤,且较PDT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谢彩英  杜丽群 《内科》2010,5(6):645-646
随着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我院艾滋病科成立于2005年,需要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应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也越来越多,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吸痰必不可少,我院于2009年1月开始实行密闭式吸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症有机磷中毒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 8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均采用气管切开并人工机械通气,其间必须加强监测与护理。结果 成功救治。结论 机械通气是救治重症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切实做好呼吸道的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4例,均在入院48 h内行气管插管.以气管插管5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 d)34例、晚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30例,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死率、H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可显著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和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等压套管组及低压套管组各30例.等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Bivona等压气囊气管切开套管,低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两组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吸痰等常规治疗;对两组痰痂堵管、漏气、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形成、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等压套管组机械通气(13.1±3.2)d、住ICU(15.4 ±3.2)d,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7.6±7.4)、(19.6±7.4)d,P均<0.05.等压套管组痰痂堵管、漏气、气道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分别为10、1、3、1、2例,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8、12、6、6、7例,P<0.01或<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取Bivona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尤其适用于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无创通气在颈椎损伤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张存海  陈飞翔  孙平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25-1326
目的评估无创通气在颈椎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19例颈椎损伤致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比较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变化,及治疗结果。结果病人应用无创通气后1h和24h的血气均明显改善,但19例患者中有12例在第2~5天符合治疗标准而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支持通气,另2例分别在第9、10天行气管切开。只有2例患者成功脱离无创通气,3例因脓毒症、MODF死亡。无创通气并发症包括鼻部压伤和胃胀气。结论无创通气在颈椎损伤并呼吸衰竭救治中并不是最佳选择,及早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可避免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或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VAP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VAP发病的关键,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对机械通气患者试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5例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试验组使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切开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费用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因及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相关费用[(694±2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402±1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3,P=0.000);手术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导丝弯折率及更改术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渗血、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切口感染、切口处溢痰及套管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熟练掌握常规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前提下,神经重症患者应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同样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降低手术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气道咳痰机对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改善痰液引流及控制医院感染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97例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经气道咳痰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在呼吸力学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气道咳痰机组呼吸力学参数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均P0.05)。结论:经气道咳痰机能够显著改善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呼吸功能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观察其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感染控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评价我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治疗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占47.5%,肺部感染控制率为57.9%,感染控制时间为(16.1±3.24)d。其中恢复良好29例,轻度残疾23例,重度残疾1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医疗人员应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认识,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服务,才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就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外科治疗中实施微创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进行气管切开的外科患者以平均分类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微创气管切开术(微创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治疗(对照组),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颈部疤痕的大小。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微创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颈部疤痕的大小,微创组也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外科治疗中有较大的意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患者恢复快,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人院48h后由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NICU患者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和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密切相关。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NICU内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感染,本文对NICU患者的微生物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行抢救性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脑卒中患者行抢救性气管切开术无一例术中死亡.4例采用去枕平卧位,60例采用仰卧位.8例术中出现呼吸骤停而行气管插管后再行切开.5例采用双极电凝止血.7例发生并发症(10.8%),术后伤口出血3例、皮下气肿2例、脱管1例及气管内阻塞1例.57例患者原发病好转后拔管,平均带管时间为(13.1±10.6)d,4例因原发病需带管回家,3例术后死于原发病.结论 气管切开术对脑卒中患者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高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机械通气治疗的98例高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年随访资料。将早期气管切开者(术前气管插管时间≤7 d)50例作为观察组;延迟气管切开者(术前气管插管时间≥8 d)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及不同年龄的两组患者死亡率、不同科室收治住院的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通气时间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率为2.00%,较对照组的12.50%明显降低(P0.05)。不同年龄的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收治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外科收治住院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高龄危重患者预后往往较差,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能够减少高龄危重患者的呼吸机通气时间及ICU留滞时间,且能够降低真菌性感染率,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史美丽 《山东医药》2007,47(2):F0003-F0003
2000~2005年,我科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8例,现对其呼吸道管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男76例,女32例;年龄12~68岁,平均38.6岁。入院后予以积极救治,最终死亡19例,发生呼吸道感染78例,气管切开36例,机械通气22例。护理措施:1建立畅通呼吸道:a.辅助呼吸:患者多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低下,口腔、鼻咽部分泌物较多,又多伴有呕吐,极易误吸入气管,导致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应立即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从而更好地处理气管分泌物和提供有效的辅助通气,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3例。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组患者于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及控制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肺部感染控制率,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28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效果和方法。方法 28例COPD合并ARF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经口或者气管切开导管)行人工机械通气,采用V-SIMV模式,开始设定通气频率为12~16次/分,稳定好转后逐渐降低设定通气频率,最后采用SPONT+PSV模式脱机。结果救治成功2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AR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