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及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网膜素-1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306例患者根据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74例,单纯高血压前期组(PH组)86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81例,高血压前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PH+IFG组)65例。双抗夹心 ABC-ELISA法测定网膜素-1,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结果 PH组、IFG组及PH IFG组网膜素-1水平较NC组均下降(均P﹤0.05),而PH IFG组网膜素-1水平较PH组和IFG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和血糖之间无交互作用。baPWV在PH组和IFG组明显高于NC组(均P﹤0.05),在PH IFG组又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血压和血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网膜素-1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网膜素-1与BMI、收缩压、脉压、FPG、TC、TG、baPWV呈负相关(r = -0.590,-0.218,-0.174,-0.317,-0.260,-0.280,-0.364,均P<0.05),而与HDL-C呈正相关(r=0.176,P<0.05).进一步分别以网膜素-1、baPWV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为影响网膜素-1的独立因素,BMI对网膜素-1的影响最大;而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网膜素-1为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年龄对baPWV的影响最大;结论 高血压前期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即存在网膜素-1水平的下降和动脉弹性的减退。网膜素-1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动脉硬化的进程,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的关系。方法选择192例确诊为T2DM住院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n=60)和正常微量白蛋白尿(NAU)组(n=132),检测患者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尿酸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因素。结果 MAU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TC、LDL-C、UA、SBP和DBP的异常率明显高于NAU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NAU组(P〈0.05~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MAU与BMI、SBP、DBP、TC、TG、LDL-C、HbA1c、UA和Cr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0.01)。结论血脂、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异常影响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浙江舟山普陀渔区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普通内科、高血压门诊及渔区2个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岁)为研究对象,共180例(男9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0.42±6.4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CCB(钙离子拮抗剂)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新鲜海鱼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空腹血糖(FPG)、血脂(LDL-c、HDL-c、TG)、血尿酸(sUA)等。筛选出可能影响微量白蛋白尿的有关因素,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文化程度、体重指数、CCB和ACEI联合、血尿酸、空腹血糖、TG、LDL-c、HDL-c共9个指标与MAU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高血压患者MAU发生的危险因素有SBP(P<0.01),FPG(P<0.01),sUA(P<0.01);CCB和ACEI联合(P<0.01)是保护因素。新鲜海鱼(Z=4.24,P<0.01)是MAU保护因素。结论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水平异常是渔区高血压患者MAU的危险因素;CCB和ACEI联合用药以及新鲜海鱼则可视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 (MAU)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以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将 2 4 0例入选者 (其中高血压者 130例 ,非高血压者 110例 )分为糖耐量正常 (NGT)组、糖耐量异常 (IGT)组及 2型糖尿病组 ,测定晨尿白蛋白浓度、血脂、血糖及血浆空腹真胰岛素(TI) ,计算体质指数 (BMI)、腰臀比 (WHR)。 结果 各组MAU(晨尿白蛋白浓度 :2 0~ 4 0mg L)的发生率分别为 8 8%、13 7%和 2 8 6 % (χ2 =9 313,P <0 0 1) ;MAU组有较高的BMI、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PG)、餐后 2h血糖 (2hPG)、TI及较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水平 (P <0 0 5~ 0 0 0 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 :FPG、DBP、BMI及TI是与MAU相关的独立因素 (P<0 0 5~ 0 0 0 1) ;Logistic回归亦显示 ,除了糖尿病与高血压外 ,高水平TI及WHR水平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0 0 1)。 结论 MAU与高胰岛素血症及向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MAU可能是独立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心帆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53例老年患者,按其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NAU)组21例(尿白蛋白〈30mg,L)、MAU组32例(尿白蛋白30-300mg/L),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结果与NAU组相比,MAU组患者具有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高血糖(Bs)、高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CAG)多支血管及弥漫性病变多,血管狭窄程度重,左室射血分数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结论MAU不仅是老年人肾脏损伤的标志,也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据MAU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50例)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群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水平、MAU等临床指标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APN、MAU水平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餐后2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5).MAU水平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PN与MAU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缺血性脑卒中(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9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对照组,72例,MAU<30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37例,30mg/L相似文献   

8.
焦东梅  李伟  武尚文  肖振忠 《山东医药》2007,47(19):106-107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阳性率,分析尿mAlb、β2-MG显著相关性因素;比较尿白蛋白正常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指数(PI)。发现高血压患者尿mAlb、β2-MG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血压患者尿mAlb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MAU组、NAU组颈动脉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提示尿mAlb、β2-MG增高可以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性指标,且尿mAlb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 EH患者6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分为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组(MAU组,n=30)含量和高血压尿正常白蛋白组(NMAU组,n=30)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MAU、hsCRP及PP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MAU组的hsCRP及PP均高于NMAU组及对照组(P均<0.05),EH患者hsCRP(r=0.42,P<0.05)及PP(r=0.62,P<0.05)与MAU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矫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等因素后hsCRP(r=0.26,P<0.05),PP(r=0.32,P<0.05)仍然保持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相关.结论 合并MAU的EH患者体内hsCRP增高,脉压增大,EH患者.肾损害与hsCRP及P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 EH 患者6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分为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组(MAU 组,n=30)含量和高血压尿正常白蛋白组(NMAU 组,n=30)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 MAU、hscRP 及 PP 等,并进行比较。结果MAU 组的 hsCRP 及 PP 均高于 NMAU 组及对照组(P 均<0.05),EH 患者 hsCRP(r=0.42,P<0.05)及 PP(r=0.62,P<0.05)与 MAU 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矫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等因素后 hsCRP(r=0.26,P<0.05),PP(r=0.32,P<0.05)仍然保持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相关。结论合并MAU 的 EH 患者体内 hsCRP 增高,脉压增大,EH 患者肾损害与 hsCRP 及 PP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