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芎嗪、黄芪甲苷及二者不同浓度配伍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H2O2诱导HUVECs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1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H_2O_20.2 mmol·L~(-1))、川芎嗪低、中、高(40,80,160μg·m L~(-1))剂量组,黄芪甲苷低、中、高(10,20,40μg·m L~(-1))剂量组,川芎嗪+黄芪甲苷两两配伍组。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川芎嗪、黄芪甲苷及其配伍对氧化损伤HUVECs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配伍比例。检测最佳配伍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Akt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中剂量组、黄芪甲苷各剂量组及其配伍组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P0.01,P0.001),且川芎嗪(80μg·m L~(-1))+黄芪甲苷(40μg·m L~(-1))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最高,选为最佳配伍组;川芎嗪(80μg·m L~(-1))+黄芪甲苷(40μg·m L~(-1))剂量组能降低细胞MDA含量(P0.001),提高细胞SOD活力(P0.001),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上调p-Akt/Akt蛋白及Akt基因m RNA的表达(P0.001)。结论川芎嗪(80μg·m L~(-1))+黄芪甲苷(40μg·m L~(-1))剂量组对H_2O_2诱导的HUVECs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能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对缺氧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HUVECs缺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80μg/mL)组、黄芪甲苷(40μg/mL)组及川芎嗪(80μg/mL)+黄芪甲苷(40μg/mL)组,MTT法检测川芎嗪、黄芪甲苷及其配伍对缺氧损伤HUVECs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损伤HUVECs细胞VEGF、Ang-II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和Ang-II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和Ang-II mR 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与黄芪甲苷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提高VEGF、Ang-II蛋白表达。同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能上调VEGF和Ang-II mR NA的表达(P0.001)。结论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可能通过增加血管生成靶向因子VEGF和Ang-II的表达发挥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放射敏感性影响并讨论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Hela细胞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p-EGFR、EGFR与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黄芪甲苷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且60μg/mL时抑制作用最大; 60μg/mL黄芪甲苷联合放射治疗后,D_0和D_q值显著小于单独放射时的值,拟合的生存曲线左移,且降低放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黄芪甲苷可显著下调EGFR与Akt的磷酸化水平,EGFR与Akt总蛋白表达水平不变。结论:黄芪甲苷具有增加宫颈癌细胞株Hela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和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黄芪甲苷,按照不同作用时间处理肝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运用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诱导细胞凋亡构建肝癌细胞凋亡模型,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验证肝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一定浓度的黄芪甲苷处理放线菌素D诱导后的肝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黄芪甲苷对蛋白激酶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浓度为40μmol/L的黄芪甲苷处理24h细胞活性为0μmol/L时的80%,不会显著影响肝癌细胞活性,且黄芪甲苷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放线菌素D浓度为2μg/mL处理24h时肝癌细胞凋亡率为45%,可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凋亡。40μmol/L黄芪甲苷处理24h可有效抑制2μg/mL放线菌素D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为8%,显著低于2μg/mL放线菌素D处理组细胞凋亡率27%(P0.05),并可有效抑制细胞膜PKC-α和p-ERK1/2表达量升高。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PKC-α活化后从细胞质向细胞膜迁移,有效抑制放线菌素D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川芎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藁本内酯的正交组合配伍对SD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VECs)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 rBMVECs原代传代培养,并建立缺氧模型,4h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各成分的最大耐药质量浓度,以L_(18)(3~5)正交表设计安排成分配伍给药,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显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caspase-3与caspase-8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药物正交配伍组合可显著改善缺氧rBMVECs的形态,有效增强SOD活性,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rBMVECs发生Gl/S期阻滞,明显减少了细胞的凋亡,减弱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表达。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其较优组合为藁本内酯5μg/mL、川芎嗪10μg/mL、阿魏酸20μg/mL、毛蕊异黄酮10μg/mL、黄芪甲苷10μg/mL。结论黄芪、川芎有效成分组合配伍对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烟可吸入物(PM10)对大鼠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4 h内新生SD大鼠乳鼠前额叶皮质及海马组织体外培养原代神经细胞,H_2O_2诱导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PM10组、氧化损伤+PM10+抑制剂组、PM10组。采用TUNEL和DAPI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形态;MTT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目的蛋白表达,并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验证作用通路。结果 MTT检测显示,200μmol/L H_2O_2能降低神经细胞50%存活率(P0.001),0.1、0.5 ng/mL艾烟PM10能明显抑制H_2O_2诱导氧化损伤的神经细胞凋亡(P0.001);TUNEL和DAPI染色显示,0.5μg/m L艾烟PM10能拮抗H_2O_2诱导氧化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P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_2O_2及LY294002能降低p-Akt、Bcl-2的表达(P0.05,P0.001),上调active-Caspase-3的表达(P0.01,P0.001),而艾烟PM10作用相反(P0.01,P0.001)。结论艾烟PM10能减少神经细胞氧化应激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并调控下游凋亡蛋白Bcl-2、active-Caspase-3的表达,拮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的抗凋亡作用,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解法和差速贴壁方法从出生1~3 d的正常SD大鼠的乳鼠心脏中分离得到原代心肌细胞,种于24孔板,体外培养48 h后,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及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预先给予各组对心肌细胞有害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体外原代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空白组心肌细胞不加ISO;30 min后予各治疗组相应浓度的美托洛尔(2.336μg·L~(-1))及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3,10,30μmol·L~(-1))。BC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原代心肌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及Bcl-2相关k蛋白(Bak)的表达,流式细胞学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Hochest/PI双染法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细胞核的形态,从而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10~40μmol·L~(-1))原代心肌细胞的活力上调(P0.05);HOCHEST/PI双染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及黄芪甲苷中、高剂量亮蓝色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流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凋亡率下调(P0.01),黄芪甲苷中剂量组凋亡率下调(P0.05),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凋亡率下调(P0.01);Bcl-2灰度值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美托洛尔组Bcl-2的表达上调(P0.01),黄芪甲苷低剂量组Bcl-2表达上调(P0.05),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Bcl-2表达上调(P0.01);Bak灰度值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美托洛尔组Bak的表达下调(P0.05),黄芪甲苷高剂量组Bak表达下调(P0.05);Bax灰度值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美托洛尔组Bax的表达下调(P0.01),黄芪甲苷高剂量组Bax表达下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有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条件性永生的小鼠足细胞分为正常糖组(NG)、高糖组(HG)、甘露醇高渗对照组(MA)及HG+不同剂量(10、50、100 μg/mL)黄芪甲苷干预组(AS-IV)。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CM-H2-DCF-DA标记细胞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p38-MAPK活性。结果:高糖促进足细胞ROS的产生并引起足细胞凋亡,AS-IV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OS的产生及足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此外,高糖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AS-IV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38-MAPK活性。结论: AS-IV能减少高糖所致的足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AS-IV抗氧化及抑制p38-MAPK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H_2O_2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_2O_2作用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其凋亡,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400μmol/L H_2O_2处理)、不同浓度(50、100μmol/L)黄芪甲苷组、LY294002(PI3K抑制剂) 10μmol/L组。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NO、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 DHE荧光探针检测ROS的变化;特定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含量;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损伤组能够显著降低HUVECs的活力,增加细胞中ROS的含量和凋亡率,LDH、MDA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同时降低NO分泌,诱导TNF-α和IL-6分泌及增加了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而P-AKT/AKT表达显著降低。黄芪甲苷50μmol/L、100μmol/L和H_2O_2同时作用HUVECs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ROS含量及凋亡率显著下降,LDH、MDA含量显著下降,SOD、GSH-PX活性随之上升,同时NO分泌增加,TNF-α和IL-6分泌及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AKT/AKT表达显著增加。LY294002组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黄芪甲苷组相反。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提升H_2O_2作用下HUVECs活力,降低凋亡率,恢复细胞分泌功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的炎性反应,黄芪甲苷可能部分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期PC12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黄芪甲苷溶剂对照组(DMSO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Model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AST H组,100μmol/L)、黄芪甲苷中剂量组(AST M组,50μmol/L)、黄芪甲苷低剂量组(AST L组,25μmol/L)。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进行缺氧缺糖复氧复糖造模:缺氧缺糖4 h后复氧复糖24 h;黄芪甲苷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于造模前0.5 h给药,直至培养结束。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折光性差,细胞肿胀簇状聚集,甚至脱落,细胞之间的突触消失,细胞本身明显肿胀,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溶剂对照组和黄芪甲苷低剂量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存活率和凋亡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细胞肿胀等变化明显减轻,存活率均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比中、低剂量组细胞存活率高和凋亡率低(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PC12细胞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后的损伤和凋亡,其最佳作用浓度是100μmol/L。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0,(8)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在离体水平对糖氧剥夺(OGD)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磷酸川芎嗪(5、10、15μg/mL)预处理HT22细胞24 h,OGD处理4 h,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μg/mL磷酸川芎嗪组、10μg/mL磷酸川芎嗪组及15μg/mL磷酸川芎嗪组。CCK-8法检测HT22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改变,利用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2-脱氧荧光葡萄糖(2-NBDG)的摄取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从细胞形态学上,磷酸川芎嗪对OGD损伤HT22细胞具有保护用;15μg/mL磷酸川芎嗪保护OGD诱导损伤的活性最大。对2-NBDG摄取量的影响,与剂量呈正相关。AMPK磷酸化随磷酸川芎嗪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磷酸川芎嗪可能通过激活AMPK对HT22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H9C2心肌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10μmol/L)组、普萘洛尔(2μmol/L)组和黄芪甲苷(25、50、100μmol/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运用JC-1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测定线粒体和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组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外流,线粒体细胞色素C表达减少而胞浆中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50、100μmol/L)组能明显降低凋亡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及减少细胞色素C外流,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沈艺  谢南姿 《中医药研究》2012,(10):1214-1216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I)、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荧光双染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单个核细胞培养4d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黄芪甲苷干预组。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分别为10μg/mL、20μg/mL、40μg/mL)培养72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EPCs数量增加,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增强,且黄芪甲苷20μg/mL时作用最显著。结论黄芪甲苷可增加体外培养的EPCs数量,改善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乐裕  刘晨阳  于顾然 《中草药》2018,49(17):4099-4105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纤维状Aβ_(1-42)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Aβ_(1-42)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和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非接触式共培养BBB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30μmol/L)及黄芪甲苷低、高剂量(50、200μmol/L)组;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黄芪甲苷对Aβ_(1-42)诱导的b End.3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检测荧光素钠透过体外BBB模型的量鉴定BBB的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执行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半胱天冬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以及BBB内皮细胞间相关连接蛋白细胞质透明带蛋白-1(ZO-1)、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b End.3细胞活性(P0.001),且保护作用与黄芪甲苷浓度呈正相关;荧光素钠通透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黄芪甲苷预处理可显著降低BBB的通透性(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预处理后,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显著降低,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抑制Aβ_(1-4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的凋亡及增加其连接蛋白表达而发挥BBB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芪苷Ⅳ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NA抽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Hoechst 33258染色、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t-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H2O2组比较,10、20mg/L的黄芪苷Ⅳ均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caspase-3活性,减轻细胞凋亡;且均显著卜调p-Akt蛋白的表达;P13K/Akt抑制剂LY294002部分阻断10、20 mg/L黄芪苷Ⅳ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芪苷Ⅳ部分通过P13K/Akt通路发挥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琦  彭洋  宋君秋  吴艳娜  刘艳霞 《中草药》2010,41(6):955-959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NA抽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Hoechst 33258染色、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t-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2O2组比较,10、20mg/L的黄芪苷Ⅳ均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caspase-3活性,减轻细胞凋亡;且均显著上调p-Akt蛋白的表达;PI3K/Akt抑制剂LY294002部分阻断10、20 mg/L黄芪苷Ⅳ的保护作用。结论黄芪苷Ⅳ部分通过PI3K/Akt通路发挥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OCN)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淫羊藿苷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将第3代细胞与10~0.001μg/mL6个浓度的淫羊藿苷作用,Elisa测定OCN表达水平。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诱导条件下与不同浓度淫羊藿苷作用72小时后,1~0.01μg/mL组的OCN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10μg/mL组OC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胡亚丽  杨杰  庞茜茜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72-1477
[目的] 探索葛根素(Puerarin)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与自噬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二甲基亚砜(DMSO,空白组)、葛根素(50、100、200 μg/mL)、顺铂20 μg/mL分别干预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吖啶橙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状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葛根素100、200 μg/mL组和顺铂20 μg/mL组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P<0.01),p-Akt、p-mTOR、bcl-2表达明显下调而Cleaved Caspase-3、Bax、Beclin1、LC3-I、LC3-Ⅱ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Akt磷酸化(p-Akt/Akt比值)降低且Bax/bcl-2、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1)。与顺铂20 μg/mL组比较,葛根素200 μg/m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P<0.05),p-Akt、p-mTOR表达下调而Cleaved Caspase-3、Bax、Beclin1、LC3-Ⅱ明显上调(P<0.05或P<0.01),Akt磷酸化降低且Bax/Bcl-2、LC3-Ⅱ/LC3-I比值升高(P<0.01)。[结论] 葛根素具有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与自噬的作用,该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抑制Akt/mTOR/Beclin1通路进而诱导促凋亡、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和活化可能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汤对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足细胞采用5.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模型组足细胞采用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黄芪汤30μg/mL组、黄芪汤100μg/mL组、黄芪汤300μg/mL组分别采用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和相应浓度黄芪汤进行培养。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标记蛋白podocin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eIF2α)、真核起始因子2α(eIF2α)]及其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黄芪汤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呈浓度依赖性。模型组podocin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黄芪汤各组随着药物浓度升高podocin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模型组GRP78、p-PERK、p-eIF2α、CHO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黄芪汤各组GRP78、p-PERK、p-eIF2α、CHO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黄芪汤各组随药物浓度的升高GRP78、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P均<0.05)。模型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黄芪汤100μg/mL组、黄芪汤300μg/mL组Bc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黄芪汤100μg/mL组与黄芪汤300μg/mL组Bcl-2和CHO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汤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ERK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甲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影响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药理学实验方法,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与雷公藤甲素(10μg/mL、5μg/mL及0.25μg/mL)共培养,MTT法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技术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作用48h后雷公藤甲素(10μg/mL、5μg/mL、0.25μg/mL)3个剂量对Bel-7402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而有加强趋势,最高抑制率可达38.67%,且呈量效关系,3个剂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雷公藤甲素(10μg/mL、5μg/mL、0.25μg/mL)能有效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作用显著,P<0.01,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10μg/mL、5μg/mL、0.25μg/mL)用药组Bax、Bcl-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其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不是通过Bax、Bcl-2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